Wikipedia:关注度:修订间差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关注度不是一时的: 維護清理 |
客棧提案通過:special:diff/60308327 |
||
第20行:
* '''“有效介绍”''':意味着相关之来源直接、详细地講解了主题的实体,编者无需通过[[WP:NOR|原创研究]]来发掘条目的内容。有效介绍要比顺带提及深入,但可能会较专门阐述浅显一些<ref>例如,关于[[IBM]]这一主题,Sobel的360页的书与Black 528页的书都显然不是“顺带提及”。在英国记者马丁·沃克关于[[比尔·克林顿|比爾·-{zh-cn:克林顿;zh-tw:柯林頓;zh-hk:克林頓;}-]]传记中,一句提到“Three Blind Mice”乐队的话({{cite news|title=Tough love child of Kennedy|author=Martin Walker|date=1992-01-06|work=[[卫报]]|url=http://www.guardian.co.uk/usa/story/0,,1240962,00.html}})则为明显的“顺带提及”。</ref>。<!--对于一些网络实体(例如校园BBS,论坛)、大型的民间组织,和其他由于受到各种因素而没有被其他媒体所正面地、详细地直接描述的组织,如果其拥有大量的持续的间接关注、并在社会热点事件中有较大影响,在新闻媒体中经常出现,依然可以被视为有效介绍<ref>例如,关于[[飘渺水云间BBS]]这一主题,Google全字搜索得到数万的搜索结果,并在数年间一直有大量新闻在社会热点事件提及,可以看作是有效介绍。而如果某网站的搜索结果仅限于自己网站,数量不多或内容重复,则为明显的“偶然提及”</ref>。-->
* '''“可靠”''':意味着来源资料应具备编辑可信度,应经得起依照[[WP:可靠来源|可靠来源指引]]对关注度进行的[[Wikipedia:可供查证|可供查证性]]评定。这里的来源包括以任何形式和媒介[[出版物|发表]]的作品与材料。通過第二手来源的数量,可比較好地判斷关注度<ref>自我宣传、自传以及[[置入性行销|-{zh-cn:植入性营销;zh-hk:置入性營銷;zh-tw:置入性行銷;}-]]等资料不能支撑一篇百科全书,这里的已发表作品,必须由'''其他人'''独立撰写,并且与特定主题有关。判定某一主题是否具备关注度,在于那些独立于该主题(及其制造者、创造者、作者、发明者、卖家等)之人是否真正认为这一主题值得关注,进而撰写并发表了有效介绍该主题之材料。否则,任何人只需要在维基百科外详细介绍与他们有关的主题,便能轻松绕过关注度之规定。另外,还应存在中立的来源,以确保我们可以撰写出一篇[[WP:NPOV|中立的条目]]——自我宣传的资料(显然)不是中立的,而个人出版物往往会带有偏见,即使这种偏见是无心的:有关这些来源中立性的讨论,参见[[维基百科:自传]]和[[维基百科:利益冲突]]。即使是非自我宣传性质的自我出版物仍然不能作为关注度的证据,因为它们无法让我们测定'''世界范围内对该主题的普遍关注程度'''。</ref>。
*
* '''“独立于主题实体”''':要排除下列与主题实体有关联之人发布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自我宣传、广告、自身发表的[[WP:SPS|个人出版物]]、自传、[[新闻稿]]等<ref>由主题实体自身发表的作品,或与之有紧密联系的作品,不太可能成为世界范围内对该主题普遍关注的证据。参见[[维基百科:利益冲突]]以了解处理此种情况的详细信息。</ref>。
* '''“假定”''':意味着[[WP:RS|可靠来源]]的有效介绍只构成必要条件,而不能保证某主题一定能收入维基百科。即使某个主题符合上述标准,编者们也有可能达成共识,认为不应该为其另立一篇条目。例如,当条目违反[[WP:NOT|维基百科不是什么]]方针的时候。<ref>此外,并不是[[WP:RS|可靠来源]]中的任何内容都能证明某一主题已符合创建条目的关注度要求。譬如,词典或数据库、广告或公告栏、小新闻故事都是这样的案例,尽管它们出现在[[WP:RS|可靠来源]]上,但它们不一定能真正支持其主题的关注度。</re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