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念二十面體
進念.二十面體(Zuni Icosahedron),為香港九個主要專業演藝團體之一,屬於實驗藝術團體。一直以來,以其對媒體科技發展的敏銳觸覺,詮釋多媒體創作與劇場演出的互動關係,實驗與探索「舞台空間」不同形式和內容的可能性。
由早期非敘事、形體,與舞台空間的互動實驗,到近十年光、影、聲、空間的多媒體設計,由跨媒體舞台表演空間,到跨界別政治民生空間,到跨地域國際文化交流空間,由流行普及到社會禁忌,由傳統到當代等,進念期望實驗性和顛覆性,能夠不斷啟發著華人社會的舞台美學發展。
創辦至今,進念培育出不少出色創作人才。近年,亦開始鼓勵不同學校欣賞演出及參與座談,所以進念在香港創作培育方面擔當重要的角色。
進念.二十面體成立於1982年,是香港非牟利慈善團體。1999年起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2007年起改由香港民政事務局直接資助。從2009年開始成為尖沙咀香港文化中心的場地伙伴,開展系列創作及外展教育計劃。
進念願景
编辑01 建立具香港特色的實驗戲劇和藝術創作
02 深化和推動藝術教育.培養下一代對文化藝術的認識
03 持續發展香港在促進中華文化多元發展的角色
04 推動跨文化跨地域的合作和交流
05 建構知性公民社會及文化藝術的多元性
聯合藝術總監
编辑華人實驗藝術先驅,進念.二十面體創團成員及聯合藝術總監,香港當代文化中心主席及中華創意產業論壇召集人。投入劇場、漫畫、錄像及電影、視覺藝術及裝置藝術等創作超過四十年,作品於超過三十個城市演出。
2008年憑《荒山淚》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劇協的Music Theatre NOW比賽中奪得殊榮。
2009年獲德國聯邦總統頒贈聯邦十字絲帶勳章,以表揚其推動港德兩地交流,尤其在文化藝術交流方面的成就。
2013年獲《南方都市報》頒授「深港生活大獎年度致敬人物獎」。
2014年獲授予「福岡亞洲文化獎 — 藝術文化獎」。
進念聯合藝術總監暨行政總裁,從事編劇、導演、監製和策劃等多方面的工作,劇場作品逾六十齣,作品曾應邀於世界多地上演,主題涵蓋文學、歷史、時政、建築、宗教。胡氏尤擅於運用多媒體科技從事舞台創作,其創作的「多媒體建築音樂劇場」系列開創香港劇場界的先河。2009年,胡氏策劃了香港首個以建築為主題的「建築是藝術節」,探索建築的各種藝術可能。
2012年憑《Looking for Mies》獲香港設計中心頒發「亞洲最具影響力優秀設計獎」。
2013年獲《南方都市報》頒授「深港生活大獎年度藝文人物獎」。
藝術顧問委員會
编辑羅娜褒曼 (巴塞爾) Theater Basel歌劇總監
托比亞斯.比昂科尼 (巴黎/上海) 國際戲劇協會總幹事
張平 (紐約) Ping Chong + Company藝術總監
顧麗采 (紐約) 亞洲協會環球演藝和特色文化倡議總監
高行健 (巴黎) 文化工作者
漢斯–喬治.克諾普 (柏林/上海) 柏林國際文化政策學院高級研究員及上海戲劇學院高級戰略顧問
林兆華 (北京) 劇場導演
雷柏迪馬 (慕尼黑) 莫法特館藝術中心總監
約翰內斯.奧登塔 (柏林) 柏林藝術學院節目/藝術項目總監
佐藤信 (東京) 座.高円寺藝術會館藝術監督
蔡明亮 (台北) 電影導演
内野儀 (東京) 東京大學研究院綜合文化研究科教授
中馬方子 (紐約) The School of Hard Knocks藝術總監
曾合作藝術家
编辑黃耀明、林奕華、張叔平、關錦鵬、何秀萍、甘國亮、梁文道、黃偉文、林夕、邁克、茹國烈、Vivienne Tam、Tomas Chan、于逸堯、伍宇烈、何韻詩、潘迪華、張艾嘉、劉若英、金燕玲、梁詠琪、許茹芸、歐陽應霽、陳淑莊、劉千石、達明一派、崔健、劉索拉、瞿小松、魏紹恩、賴聲川、孟京輝、林懷民、蔡明亮、靳埭強、劉小康、又一山人、蔡德才、郭啟華、Barney Cheng、Susie Au、田浩江、人山人海、利志達、黎達達榮、陳浩峰、馮美華、關本良、傳統戲曲國家級演員石小梅、孔愛萍、柯軍、張軍、金麗生、黃家正等。
創團成員
编辑董事會成員
编辑主席︰靳埭強 (靳劉高創意策略創辦人及榮譽顧問)
副主席︰劉千石 (華欣文教基金主席)
秘書︰張世耀 (資訊科技管理)
司庫︰譚卓玲 (Yorkshire Capital Limited高級副總裁)
成員︰
區子強 (廣告導演)
蔡德才 (人山人海創辦成員及董事)
林永君 (Anyplex數碼點播有限公司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利龐卓貽 (樂慈基金會有限公司香港分部會長)
黃炳培 (八萬四千溝通事務所有限公司創辦人及創作總監)
胡紅玉 (律師)
嚴志明 (科譽(香港)有限公司創辦人兼首席設計師)
姚永安 (時事評論人)
榮譽法律顧問︰陳韻雲律師行
重要劇場作品
编辑- 《榮念曾實驗劇場秘笈:六震六盪》(2016榮念曾編導)
- 《關公在劇場》(2016 導演及舞台設計:胡恩威;編劇:王安祈;京劇導演:王冠強)
- 《維根斯坦》(2016 胡恩威編導)
- 《春之祭》(2016 黃大徽編舞及演出)
- 《我們的愛情喜劇是威士忌》(2016 胡恩威編導)
- 《麻雀枱上的中國近代史之老中國之死》(2016 胡恩威編導)
- 《華嚴經4.0清淨之行》(2016 胡恩威編導)
- 《香光念佛》(2016 胡恩威編導)
- 《元亨利貞 易經計畫》(2015 胡恩威編導)
- 《東宮西宮12 Let It Be 一國兩制》(2015 胡恩威編導)
- 《看不見的城市》(2015榮念曾編導)
- 《操場︰榮念曾實驗劇場》(2015榮念曾編導)
- 《舞士列傳》(2015 黃大徽編舞)
- 《魔笛遊樂場》(2015聯合編導:黎達達榮、陳浩峰)
- 《紅玫瑰與白玫瑰》(2016, 2014胡恩威編導)
- 《備忘錄》(2014榮念曾編導)
- 《無 | 雙》(2014 黃大徽編舞及演出)
- 《東宮西宮11搵鬼做特首》(2014 胡恩威編導)
- 《觀天》(2014榮念曾編導)
- 《如夢幻泡影》(2014台北及香港 胡恩威編舞及設計)
- 《朱鹮信件#2︰坐井》(2013上海 榮念曾編導)
- 《拍案驚奇之坐井、無邊、大夢》 (2013榮念曾編導)
- 《華嚴經3.0之普賢行願品》(2013胡恩威編導)
- 《如夢幻泡菜》(2013胡恩威編導)
- 《東宮西宮10之悲慘世界》(2013胡恩威編導)
- 《靈戲》(2012新加坡及東京 榮念曾、 佐藤信聯合編導)
- 《資本主義喜劇》(2012胡恩威編導)
- 《多媒體音樂話劇 - 半生緣》(2012香港及新加坡 胡恩威編導)
- 《密斯.凡德羅的簡約建築》(2011胡恩威編導)
- 《中國建築100年》(2011胡恩威編導)
- 《鐵路像記憶一樣長》(2011,胡恩威導)
- 《百年之孤寂10.0 - 文化大革命》(2011,榮念曾編導)
- 《唱K回憶錄》(2010,胡恩威編導)
- 《舞台姊妹》(2010,榮念曾編導)
- 《利瑪竇的記憶宮殿》(2010,胡恩威導)
- 《夜奔》(2010,榮念曾編導)
- 《心經即是巴哈》(2009,胡恩威導)
- 《東宮西宮八.二 - 西九龍珠(升呢版)》(2009,胡恩威編導)
- 《Corbu and Kahn》(2009建築是藝術節,胡恩威編導)
- 《紫禁城遊記》(2009建築是藝術節,胡恩威編導)
- 《Looking for Mies》(2009建築是藝術節,胡恩威編導)
- 《大紫禁城》(2009建築是藝術節,胡恩威編導)
- 《東宮西宮八 - 西九龍珠》(2009建築是藝術節,胡恩威編導)
- 《香港電視終極探討》(2009,胡恩威編導)
- 《西遊荒山淚》(2009新加坡、鹿特丹、橫濱及2008,榮念曾編導)
- 《錄鬼簿》(2009,榮念曾編導)
- 《上帝來到中國》(2008新視野藝術節,胡恩威編導)
- 《東宮西宮七 - 香港公務員死亡筆記》(2008,胡恩威編導)
- 《華嚴經》之心如工畫師(2008,香港及台北上演,胡恩威編導)
- 《The Life and Times of Louis I. Kahn》(2008台北、2007、2002波蘭及2001,胡恩威編導)
- 《臨川四夢湯顯祖》(2008,2007南京預演,胡恩威編導)
- 《東宮西宮六 七彩包青天》(2008,胡恩威編導)
- 《萬曆十五年》(2008重演、2006兩度公演,胡恩威編導)
- 《香港電視風雲》(2007,胡恩威編導)
- 《華嚴經》(2007,胡恩威編導)
- 《東宮西宮五 2097 Back to the清朝》(2007,胡恩威編導)
- 《香港風格》(2006,胡恩威編導)
- 《萬世師表孔巨基》(2006,胡恩威編導)
- 《挑滑車》(新加坡重演、2006,榮念曾編導)
- 《樓市怪談》(2005,胡恩威編導)
- 《假音人之陳浩峰爵士搖滾K唱會》(2005,胡恩威創作總監)
- 《東宮西宮四 西九龍皇帝》(2005,胡恩威與林奕華聯合編導)
- 《Corbu》(2005,胡恩威編導)
- 《大娛樂家》(2005重演、2004,胡恩威與林奕華聯合編導)
- 《半生緣》(2005北京重演、2004台北重演、2003,胡恩威與林奕華聯合編導)
- 《諸神會III:挑滑車》(2005實驗傳統藝術節,榮念曾編導)
- 《諸神會II:雜種實驗》(2005實驗傳統藝術節,榮念曾編導)
- 《諸神會I: 實驗中國 - 群英會》(2005實驗傳統藝術節,榮念曾、周龍、于逸堯聯合編導)
- 《東宮西宮三 開咪封咪》(2004,胡恩威與林奕華聯合編導)
- 《2004:香港漫遊》(2004,胡恩威編導)
- 《佛洛伊德尋找中國情與事》(2004新加坡、2003東京、2002,榮念曾與胡恩威編導)
- 《夜奔》(2004挪威奧斯陸,榮念曾編導)
- 《浮士德 vs 浮士德》(2004,榮念曾總監、創作)
- 《獨當一面》(2004台北,榮念曾與吳興國聯合總監)
- 《東宮西宮二 問責制唔制》(2003,胡恩威與林奕華聯合編導)
- 《我愛宋詞之好風如水》(2003,榮念曾與胡恩威聯合編導)
- 《東宮西宮- 2046特首不見了》(2003,胡恩威與林奕華聯合編導)
- 《Looking for Mies》(2002,胡恩威編導)
- 《戀人論語:你愛妳不愛我》(2003香港藝術節,胡恩威編導)
- 《尋找新中國(鄭和的後代)》(2002,榮念曾編導)
- 《百年孤寂 版本9.0》(2002 新視野藝術節,榮念曾與胡恩威聯合導演)
- 《Looking for Mies》(2002,榮念曾編導)
- 《嘰哩咕嚕搵食男女》(2002,胡恩威與林奕華聯合編導)
- 《佛洛伊德尋找中國情與事》(2016,2002榮念曾與胡恩威聯合導演)
- 《獨腳戲—實驗中國傳統戲曲》(2002,榮念曾編導)
- 《尋找新中國(太監)》(2002新加坡,榮念曾編導)
- 《列女傳-疾病的隱喻》(2001,榮念曾編導)
- 《2001香港漫遊》(2000,胡恩威編導)
- 《四大發明》(2000香港及柏林,榮念曾總監、胡恩威執行導演)
- 《萬曆十五年》(1999,榮念曾與胡恩威聯合製作)
- 《魔笛》(1998,榮念曾與胡恩威聯合編導)
- 《陳奕迅我的快樂時代》音樂會(1998香港藝術節)
- 《石頭再現記》(1997,榮念曾、胡恩威與於逸堯聯合創作)
- 《人山人海》演唱會(1997香港藝術節,胡恩威總導演)
- 《極樂世界》(1997,潘德恕製作)
- 《各位同志晚安97之新同志時代》(1997,林奕華製作)
- 《山海經》(1997,榮念曾編導)
- 《舞照跳九七》(1997,鄭志銳、黎達榮、林奕華、潘寶如聯合製作)
- 《各位同志晚安》(1996,胡恩威策劃)
- 《艷電》(1996,胡恩威編導)
- 《錄鬼簿》(1996,榮念曾編導)
- 《水月鏡花》(1996東京,榮念曾與小池博史聯合編導)
- 《斷章記》(1995,胡恩威編導)
- 《香港九五二三事》(1995,榮念曾編導)
- 《紅雙喜》(1995,黃大徽與鄭志銳聯合製作)
- 《正反反正》(1995,王鋆燊製作)
- 《傳奇》(1995,劉澤源製作)
- 《斷章記》(1995,榮念曾、胡恩威、林奕華、劉澤源聯合製作)
- 《香港二三事》(1994比利時布魯塞爾,1993,榮念曾編導)
- 《雷雨》(1994,榮念曾編導)
- 《沙田雷雨》(1994,榮念曾編導)
- 《十五十六打真軍》(1994,王鋆燊製作)
- 《審判卡夫卡之拍案驚奇》(1993,榮念曾編導)
- 《二十三十》(1993,1992,王鋆燊製作)
- 《毛題#1-6》(1993,毛文羽製作)
- 《十誡》(1992,集體創作)
- 《百年之孤寂第七年》(1992,集體創作)
- 《極樂世界》(1992,胡恩威製作)
- 《廢事記》(1992,潘德恕製作)
- 《Swimmer - Memories of C》(1991,胡恩威製作)
- 《中國文化深層結構-廣場》(1991,榮念曾製作)
- 《男更衣室的四種風景》(1991,林奕華製作)
- 《安全感地帶》(1991,黃大徽製作)
- 《貳拾玖日貳月》(1991,黃裕偉製作)
- 《香港樣板戲》(1991,榮念曾製作)
- 《黑盒二世》(1991,胡恩威製作)
- 《超合金》(1991,胡恩威製作)
- 《百年之孤寂第六年》(1990,集體創作)
- 《貞潔傳奇》(1990,戴美玲、鮑靄倫、陳碧如聯合製作)
- 《香港傳奇之花事》(1990,何秀萍製作)
- 《心照之「相睇」》(1990,何秀萍與馮美華聯合製作)
- 《教我如何愛四個不愛我的男人》(1989,林奕華製作)
- 《百年之孤寂第五年》(1989日本富山縣,集體創作)
- 《進念運動之現在進行式:運動》(1989,集體創作)
- 《心照》(1989,何秀萍與李翠玲聯合製作)
- 《相沿》(1989,王鋆燊製作)
- 《前程萬里》(1988,姚永安製作)
- 《有限空間》(1988,王鋆燊製作)
- 《拾日譚》(1988,榮念曾製作)
- 《拾月/拾日譚》(1988台北,榮念曾製作)
- 《拾日譚 - 愛在瘟疫蔓延時》(1988,榮念曾製作)
- 《百年之孤寂第四年》(1987,集體創作)
- 《石頭記 一至八》(1987,榮念曾、林奕華、余偉康聯合製作)
- 《姊姊妹妹站起來》(1986,林奕華、劉澤源聯合製作)
- 《三人行》(1986,榮念曾、黃家智聯合製作)
- 《華麗緣》(1986,榮念曾、林奕華聯合製作)
- 《轉灣》(1986,集體創作)
- 《創世紀 - 香港版》(1986,王鋆燊製作)
- 《百年之孤寂第三年》(1985,榮念曾製作)
- 《進念運動》(1985,集體創作)
- 《舊約》(1985,榮念曾製作)
- 《交叉面》(1985,王鋆燊製作)
- 《六種震動》(1985,林奕華製作)
- 《話展》(1985,潘德恕製作)
- 《手術表演場》(1984,榮念曾、林奕華、王慶鏘聯合製作)
- 《百年之孤寂第二年》(1984台北,集體創作)
- 《進念十一》(1984,潘德恕、王慶鏘聯合製作)
- 《鴉片戰爭─ 致鄧小平的四封信》(1984,集體創作)
- 《遊詩》(1984,林奕華製作)
- 《眾》(1983 第一屆香港藝穗節,王慶鏘、雷佩瑜聯合製作)
- 《描述房間》(1983第一屆香港藝穗節,王銳顯製作)
- 《兩女性》(1983,林奕華製作)
- 《三次愛情經驗的調查》(1983,王銳顯、王慶鏘聯合製作)
- 《列女傳(柔板‧如歌的行板/快板) 》(1983,榮念曾、林奕華、何秀萍聯合製作)
- 《百年之孤寂第一年》(1982,集體創作)
- 《心經》(1982,林奕華製作)
- 《龍舞》(1982,集體創作)
- 《三叉電視 show》(1982,沈聖德製作)
- 《媒介事件 一至四》(1982,榮念曾、沈聖德聯合製作)
外部連結
编辑- 進念二十面體官方網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進念二十面體Facebook專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