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十一世
卡尔十一世(瑞典语:Karl XI,1655年11月24日—1697年4月5日),瑞典帝国時期国王,為卡尔十世·古斯塔夫国王与霍爾斯坦-戈托普家族的海德薇希·艾蕾諾拉的独子。卡尔十一世在位期間文武皆留下功績,內政上力主加強王權、纠正弊政並擴充國庫稅收,軍事上則親率軍隊贏得斯科訥戰爭,使瑞典帝国在十七世紀後半葉得以维持北歐霸權地位。
卡尔十一世 Karl XI | |
---|---|
瑞典国王 | |
統治 | 1660年2月13日-1697年4月5日(37年51天) |
加冕 | 1675年9月28日 |
前任 | 卡尔十世·古斯塔夫 |
繼任 | 卡尔十二世 |
摄政 | 海德薇希·艾蕾諾拉王后 |
出生 | 1655年11月24日 瑞典三王冠宮 |
逝世 | 1697年4月5日 瑞典楚克罗纳城堡 | (41歲)
安葬 | |
配偶 | 丹麦的烏爾麗卡·埃莉諾拉公主 |
子嗣 | 霍爾斯坦-戈托普公爵夫人海薇格·索菲亞 瑞典國王卡尔十二世 瑞典女王烏爾麗卡·埃莉諾拉 |
王朝 | 普法爾茨-茨魏布呂肯王朝 |
父親 | 卡尔十世·古斯塔夫 |
母親 | 海德薇希·艾蕾諾拉 |
宗教信仰 | 信义宗 |
由于卡尔十一世繼位時年僅五岁,其母海德薇希代為攝政直至他成年加冕为止。在捲入與丹麦的战事後,年輕的卡尔十一世率軍親征,在隆德會戰等戰役中成功抗击丹麥军,捍卫了瑞典新夺取领土的安全。在他统治期间,瑞典上至财政、商业、司法程序,下至海陸軍備、教會事務、教育體系都发生了变革,上述方針使他本人及後繼者卡尔十二世任內得以維持一批龐大、训练有素的常備部隊。
童年
编辑卡爾十一世生於斯德哥爾摩的王宮中,其父於卡爾四歲時過世,政事主要由其父遺命之攝政大臣們負責,其母海德薇希則被樞密院選舉為國家正式元首。雖然海德薇希能力不俗,但在與其他攝政大臣妥協後甚少干預政事,轉而將精力集中在地產經營與教養卡爾的重任上,而卡爾也終其一生摯愛著他的母親。
少年時期的卡爾十一世熱衷於運動與軍事操練,並將精力放在他最喜歡的獵熊活動上。據資料顯示,由於卡爾的閱讀障礙,他直到成年時仍幾乎是文盲;除德語之外亦不懂其它外國語言。使他在成年後仍得依賴母后、顧問與專業人士才能進行外交事務。然而他也被親近的人認為具有老實、正直,而且信仰虔誠等正面性格。
1672年,時年十七歲的卡尔十一世方才得以亲政。在首次主持政府會議時,害羞的他必須小聲的將問題講給母后聽,然後由海德薇希以響亮而清晰的聲音傳達給大臣。
斯科訥戰爭
编辑1674年,深陷法荷戰爭的法王路易十四以重金請求瑞典出兵勃兰登堡侯國,由於瑞典本身的財務問題,攝政大臣們決定與法国缔结同盟,並对勃兰登堡、荷兰宣战以換取金援。然而不久後與勃兰登堡同盟的丹麦宣布與瑞典敵對,取消丹麥公主艾蕾諾爾與卡爾十一世的婚約。此時瑞典樞密院由於內鬥而停擺,缺乏執政经验的卡尔被迫在議會關門的狀況下自力組織軍隊應戰。
1675年,瑞典軍進攻布蘭登堡,被布蘭登堡選侯腓特烈·威廉所擊敗,瑞典嘗到自三十年戰爭以來第一場敗戰。卡爾十一世藉此次失利指責樞密院的貴族,並宣布收回對軍隊的管控權。
1676年8月17日,卡尔十一世和指挥官西蒙·古倫德·海姆費爾特在哈尔姆斯塔德打退了丹麦的军队。12月4日凌晨,他在隆德城附近的洪泛高原上,正面迎戰丹麦國王克里斯蒂安五世率領的大軍。年轻的卡爾十一世親率騎兵隊衝入敵陣拚殺,在一整天血腥的战斗后,丹麦军被彻底擊潰。據當時的記載顯示隆德會戰為瑞典史上死傷最慘重的战役之一,雙方士兵共計8,357人戰死,其中瑞典軍陣亡約3,000人。後世史學家考慮到處理屍體的農民可能浮報了數額,估計兩軍總死亡數應落在3,000~4,000人左右。
隆德勝戰使卡爾十一世在軍中的威望大增,稍後的蘭斯克魯納會戰中,他再次率領士兵與丹麦軍交戰。卡尔十一世率領軍隊右翼衝鋒,成功俘獲了對方的大砲;瑞典軍左翼則被丹麥國王包圍,海姆費爾特將軍雖在激戰中陣亡,餘下的民兵仍設法穩住了左翼陣腳。丹麥軍最終於日落時撤出蘭斯克魯納,結束了斯科訥战争中最后一場會戰。1678年9月,克里斯蒂安五世的军队退回到西兰岛。
1679年,結束與荷蘭戰事的法王路易十四从中调解,卡尔十一世怨恨地表示:“难以忍受法国人的保护”。最后他為取回失土不情願的认可了和平条约,犧牲面子保住了新征服的領地。
內政改革
编辑瑞典雖然取得了戰爭的胜利,國政卻由于大量征召农民和庞大的军费开支受到巨大打击。對此卡尔十一世启动了兵役系统,使各省份无论是战时还是和平时期都能定額贡献兵员。同时,卡尔十一世著手建设新的行政管理體系,他雇傭众多来自德国或波罗的海贵族家庭的顾问,促進金融、商业、艺术和科学的發展,並在各種方面進行廣泛的革新。
「收回王地」政策
编辑1680年,卡爾十一世胁迫瑞典国会批准收回貴族領土的权力,啟動被稱為「收回王地」的王權擴大政策。在下層鄉紳的支持下,卡爾於相當廣的範圍內重新取得了大量的王家土地和歲入:以往被分封給各級貴族的領地有80%無償重歸王室,瑞典貴族佔有的耕地數量減少了一半。卡爾又禁止核發新的免稅產業,取消眾多公爵、男爵領地,對波羅的海南岸的「海外領地」實施了更加徹底的「收回方案」[1]。
卡爾十一世的財政改革犧牲大貴族利益,以及對農民徵收更高額的稅金,成功恢復了王室的財稅收入,使國家的歲入大幅增加。總體來說,這些措施並不影響貴族自己在舊有的地產內發展莊園。最終瑞典農業產權的分配大致恢復至17世紀初的樣貌[1]。
絕對君主制
编辑戰後,卡爾十一世把他余下的生命全部用在恢复君主权力的目標上,王国内的每个職缺都需通过复杂的考核过程。卡爾十一世仿效法王路易十四,在國內成功打造出絕對專制,配合前述王室財權的擴張,瑞典得以在和平時期繼續維持一支龐大的常備海陸軍。
卡爾十一世宣称自己不受国务委员会限制,在收回王地運動的同時亦削減了侯爵和贵族们的权力,打造出瑞典的絕對君主制。1693年,瑞典議會宣布「君權神授」,聲明國王是上帝的最高使者,擁有統治瑞典王國的絕對權力[1]。
卡爾利用新取得之權勢與收入,有效改革了陸軍的制度與戰力。這樣的方案俗稱「裝配制度」,讓農民士兵在特定分配的土地上屯墾,不但減輕了國庫負擔,更省下供養國內軍隊的薪資。改革的成功,讓瑞典常備軍在16世紀80年代擴編至63,000人,其中三分之一是駐紮在海外的職業軍人[1]。
卡爾也建立一支擁有40艘主力艦的海軍(規模小於荷蘭海軍的66艘,但大於丹麥海軍的29艘[2]),讓瑞典不但可在波羅的海取得優勢,更有餘力保護國家在大西洋的商業利益。官僚機構也在精簡實效的改革中加強了紀律和流動性,大貴族不再壟斷高官,小貴族也獲得了升遷的機會。瑞典的國家控制力快速強化,新征服的斯堪尼亞和利沃尼亞也都納入中央集權的嚴密控制[1]。
逝世
编辑自1694年起,卡爾十一世長期抱怨胃痛。1696年夏天醫生們進行會診,然而無法找出病兆,直至隔年二月才發現他胃部的腫塊。1697年4月5日,卡尔十一世死于胃癌,享年41岁。
家庭
编辑婚姻
编辑1680年5月6日,卡爾十一世与丹麦已故國王弗雷德里克三世的女儿,因戰事一度取消婚約的烏爾里克·艾蕾諾爾结婚,乌尔莉卡的美麗賢淑與卡爾的專一讓兩人的婚姻頗為美滿。但是卡爾的母后海德維希卻對媳婦不太友善,堅持王太后的頭銜要高於王后的所有權利。對此乌尔莉卡以柔軟的身段表示順服,並不曾因此怨恨、發怒[3]。
1693年7月,王后乌尔莉卡病逝,卡尔十一世拒絕續弦。據說卡爾死前對母親吐露說:當乌尔莉卡死後,他就再沒有感受過快樂的滋味[4]。
子女
编辑卡爾十一世和乌尔丽卡有七名子女,當中只有三人在他去世時還活着。
- 海德薇格·索菲亞(1681年—1708年)
- 卡爾十二世(1682年—1718年)
- 古斯塔夫王子(1683年—1685年)
- 烏爾麗卡公主(1684年—1685年)
- 腓特烈王子(1685年)
- 卡爾·古斯塔夫王子(1686年—1687年)
- 烏爾里克·艾蕾諾爾女王(1688年—1741年)
先祖
编辑卡爾國王尽管被称为十一世,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是第十一个名为卡尔的瑞典国王,其外高祖父卡尔九世乃依照瑞典神话史自號為第九世。在可考史料中,卡尔十一世实际上是瑞典第五位叫卡尔的国王,而在當時的記載中他有時也被記作卡爾四世。瑞典今日仍持續沿用此一依照传说编撰的国王序数,如現任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
卡尔十一世家族 | ||||||||||||||||||||||||||||||||||||||||||||||||||||||||||||||||||||||||||||||||||||||||||||||||||||||||||||||||||||||||||||||||||||||||||||||||||||||||||||||||||||||||||||||||||||||||||||||||||||||||||||||||||||||||||||||||||||||||||||||||||||||||||||||||||||||||||||||||||||||||||||||||||||||||||||||||||||||||||||||||||||||||||||||||||||||||||||||||||||||||||||||||||||||||||||||||||||||||||||||||||||||||||||||||||||||||||||||||||||||||||||||||||||||||||||||||||||||||||||||||||||||||||||||||||||||||||||||||||
---|---|---|---|---|---|---|---|---|---|---|---|---|---|---|---|---|---|---|---|---|---|---|---|---|---|---|---|---|---|---|---|---|---|---|---|---|---|---|---|---|---|---|---|---|---|---|---|---|---|---|---|---|---|---|---|---|---|---|---|---|---|---|---|---|---|---|---|---|---|---|---|---|---|---|---|---|---|---|---|---|---|---|---|---|---|---|---|---|---|---|---|---|---|---|---|---|---|---|---|---|---|---|---|---|---|---|---|---|---|---|---|---|---|---|---|---|---|---|---|---|---|---|---|---|---|---|---|---|---|---|---|---|---|---|---|---|---|---|---|---|---|---|---|---|---|---|---|---|---|---|---|---|---|---|---|---|---|---|---|---|---|---|---|---|---|---|---|---|---|---|---|---|---|---|---|---|---|---|---|---|---|---|---|---|---|---|---|---|---|---|---|---|---|---|---|---|---|---|---|---|---|---|---|---|---|---|---|---|---|---|---|---|---|---|---|---|---|---|---|---|---|---|---|---|---|---|---|---|---|---|---|---|---|---|---|---|---|---|---|---|---|---|---|---|---|---|---|---|---|---|---|---|---|---|---|---|---|---|---|---|---|---|---|---|---|---|---|---|---|---|---|---|---|---|---|---|---|---|---|---|---|---|---|---|---|---|---|---|---|---|---|---|---|---|---|---|---|---|---|---|---|---|---|---|---|---|---|---|---|---|---|---|---|---|---|---|---|---|---|---|---|---|---|---|---|---|---|---|---|---|---|---|---|---|---|---|---|---|---|---|---|---|---|---|---|---|---|---|---|---|---|---|---|---|---|---|---|---|---|---|---|---|---|---|---|---|---|---|---|---|---|---|---|---|---|---|---|---|---|---|---|---|---|---|---|---|---|---|---|---|---|---|---|---|---|---|---|---|---|---|---|---|---|---|---|---|---|---|---|---|---|---|---|---|---|---|---|---|---|---|---|---|---|---|---|---|---|---|---|---|---|---|---|---|---|---|---|---|---|---|---|---|---|---|---|---|---|---|---|---|---|---|---|---|---|---|---|---|---|---|---|---|---|---|---|---|---|---|---|---|---|---|---|---|---|---|---|---|---|---|---|---|---|---|---|---|---|---|---|---|---|---|---|---|---|---|---|---|---|---|---|---|---|---|---|---|---|---|---|---|---|---|---|---|
|
評價
编辑英國歷史學家保羅·甘迺迪認為卡爾時代的瑞典正因為其他強權的崛起,逐漸下降為一流強權中的最末位玩家。他引用羅伯特教授[谁?]的評價:
瑞典在一代人的時間裡(約30年),陶醉在勝利之中,並因獲得豐碩的戰利品而得意忘形。瑞典沉緬於卡爾十一世時代的從容和平,卡爾制定出適合其國力資源和真正利益的政策,為她(瑞典)準備了符合二等強權的國際地位,但仍保有一流強權的尊嚴。[2]
或许在古斯塔夫·瓦萨和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以后,卡尔十一世是瑞典所有的国王之中最伟大的。他的谦虚和朴素,显然被他英勇的父亲和他大气的儿子的灿烂和巨大的形象超越。比起赞美卡尔十世或卡尔十二世,实际上赞美卡尔十一世是更有价值的。他也是一个有名的伟大建筑师。他將瑞典從廢墟中重建並煥然一新,又把整个人生奉献给它,為它打造一个稳固的基础,它基础直到今天仍然坚固。
參考文獻
编辑來源
编辑書目
编辑- Åberg, Alf: Karl XI, Wahlström & Widstrand 1958 (reprinted by ScandBook, Falun 1994, ISBN 91-46-16623-8 )
- Lindqvist, Herman: Historien om Sverige
- Rystad, Göran: Karl XI / En biografi, AiT Falun AB 2001. ISBN 91-89442-27-X
- Upton, Anthony F. Charles XI and Swedish Absolutism, 1660–1697.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ISBN 0-521-57390-4.
延伸阅读
编辑- Åberg, A., "The Swedish army from Lützen to Narva", in Michael Roberts (ed.), Sweden's Age of Greatness, 1632–1718 (1973).
外部链接
编辑- Gilman, D. C.; Peck, H. T.; Colby, F. M. (编). Charles XI.. 新国际百科全书 (第1版). 纽约: Dodd, Mead. 1905.
卡尔十一世 维特尔斯巴赫王朝的分支 出生于:1655年11月24日逝世於:1697年4月5日
| ||
---|---|---|
統治者頭銜 | ||
前任者: 卡尔十世及一世·古斯塔夫 |
瑞典国王 不莱梅-韦尔登公爵 1660年–1697年 |
繼任者: 卡尔十二世及三世及二世 |
前任者: 弗里德里希·路德维希 |
普法尔茨-茨魏布吕肯公爵 1681年–1697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