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閣學士
內閣學士(满语:ᠠᠰᡥᠠᠨ
ᡩᠠ,转写:ashan da),中國在清朝創設的中央政府官職。清中期定制後職缺十人,滿缺六人、漢缺四人,從二品,例兼禮部侍郎銜,掌敷奏、用璽。
歷史沿革
编辑清朝入關前的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年)五月,定內三院官制,設置內三院學士五人,內國史院及內弘文院各二人、內秘書院一人,作為內三院大學士的輔官。順治六年(1649年)增設學士於內三院各一人。順治十五年(1658年)七月,參照明制將內三院改設內閣,仍設內閣學士為內閣大學士之輔官。雍正八年(1730年),定內閣學士品秩為從二品,例兼禮部侍郎銜,員額為滿缺六人、漢缺四人,共十人。
滿內閣學士職掌為敷奏本章、請用御寶。御門聽政時進呈「折本」,朝審、秋審時進呈「勾到本」,均由滿內閣學士捧至皇帝御前宣奏。請用御寶時與漢內閣學士共同輪值,赴乾清宮請寶。漢內閣學士掌管「批本」、請用御寶。內閣票擬之題奏本章經皇帝御覽後發下,由內閣批本處依照欽定票簽以紅筆批寫滿文票旨於本面,漢內閣學士再依欽定漢文票簽批寫漢文票旨於本面。請用御寶時與滿內閣學士共同輪值,赴乾清宮請寶。內閣開館修書時,常以內閣學士兼充副總裁、總纂官等職位。
滿缺內閣學士遇有缺額,由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奉天府府尹、光祿寺卿、太僕寺卿、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鴻臚寺卿、太僕寺少卿升任。漢缺內閣學士遇有缺額,由詹事府詹事、少詹事、翰林院侍讀學士、侍講學士、國子監祭酒升任,例限以翰林出身的官員補授。內閣學士亦為六部右侍郎及理藩院右侍郎、盛京五部侍郎升轉的重要歷階。
參考文獻
编辑- 光緒朝《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十七·吏部·滿洲蒙古漢軍官員品級。卷十八·吏部·漢官品級。卷十九·吏部·官制·內閣
- 朱金甫、張書才等編:《清代典章制度辭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頁90,「內閣」條、「內三院」條,頁93,「內閣學士」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