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修订间差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未显示4个用户的5个中间版本) | |||
第40行:
《史记》各篇结构大致由引言、正文和评论组成。〈'''[[書 (消歧義)|書]]'''〉有引言、正文和评论,〈'''[[表 (史書)|表]]'''〉只有引言和正文表格,〈'''[[本紀]]'''〉、〈'''[[世家]]'''〉和〈'''[[列傳]]'''〉只有正文和评论:正文前是引言,记述写作动机;正文记述历史事件、人物的生平描述,這部分皆以代表性事件或逸事銜接交雜而成;正文後面是评论,通常以“太史公曰”為开头,內容或有作者的個人經歷,或有對人物的評價,或有收集資料的過程,但仍以評論題材人物的性格與行事為主,這也呼應[[司馬遷]]在自序中“究天人之際”的寫作目標{{refGT|1=自司马迁创“太史公曰”以来,後代史家多响应。[[刘知几]]《史通·论赞》載“班固曰赞,荀悦曰论,东观曰序,谢承曰诠,陈寿曰评,士隐曰议,何法盛曰述,扬雄曰撰,刘昞曰奏,袁宏、裴子野自显姓名,皇甫谧、葛洪列其所号”范晔还把《後汉书赞论》编为四卷,希望“有赏音者”。}}。
《史記》全文一百三十篇,自司马迁殁就有十篇散失。{{refGT|1=《[[汉书]]· 司马迁传》说:“十篇缺,有录无书”,魏人
==文學風格==
第91行:
| 卷七||第七||[[项羽|项羽本纪]]|| 虽非皇帝,史記作者以“在权不在位”之名将之编入。
|-
| 卷八||第八||[[刘邦|高祖本纪]]||劉邦的正式廟號為太祖
|-
| 卷九||第九||[[吕雉|吕太后本纪]] ||不列名義上的[[天子]][[漢惠帝]]本紀,理由与项羽同
第148行:
|-
| 卷三十||第八||平准书
|-▼
|}
第192行 ⟶ 第191行:
| 卷四十八||第十八||[[陈胜|陈涉]]世家||[[陳勝]]
|-
| 卷四十九||第十九||[[外戚]]世家||[[吕雉|吕后]]([[漢高祖]]-{后}-),[[薄姬]]([[漢文帝]]母),[[孝文竇皇后|窦皇后]]([[漢文帝]]-{后}-),([[薄皇后]]([[漢景帝]]-{后}-,後廢)),[[孝景王皇后
|-
| 卷五十||第二十||[[劉交|楚元王]]世家||楚元王[[劉交]]
第361行 ⟶ 第360行:
|-
| 卷一百三十||第七十||||[[司马迁|太史公]]自序
|-▼
|}
第509行 ⟶ 第507行:
| [[金石萃编]]|| [[王昶 (清朝)|王昶]]|| [[清朝]]||
|-
| [[史記左傳雕題]]||[[中井積德]]|| [[
|-
| [[龍城札記]]、[[鍾山札記]]||[[盧文弨]]|| [[清朝]]||
第553行 ⟶ 第551行:
| [[史記探源]] ||[[崔適]]|| [[清朝]]||
|-
| [[史記會注考證]]
|-
| [[觀堂集林]]||[[王國維]]|| [[
|-
| [[史記訂補]]||[[李笠]]||
|-
| [[史林雜識]]||[[顧頡剛]]||中華民國||
第564行 ⟶ 第562行:
|-
| [[史記斠證]]||[[王叔岷]]||中華民國||
▲|-
|史記會注考證校補
|[[水澤利忠]]
|日本現代
|-
| [[史記箋證]]||[[韓兆琦]]||中華人民共和國||
第582行 ⟶ 第585行:
* [[司马迁]]
* [[二十四史]]
* [[史
* [[史記索隱]]
* [[史記正義]]
* [[劍橋中國史]]
* [[漫画史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