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隴集團:修订间差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来源:​ 增加或調整參考來源
 
(未显示2个用户的2个中间版本)
第7行:
北魏太武皇帝延和年間,為了防禦[[柔然]]南侵,在首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北側的長城沿線(今[[內蒙古]]南部至[[河北省]]北部一線)設置了許多鎮,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怀朔镇 (北魏)|懷朔鎮]](今內蒙古[[固陽縣]]西南)、[[武川镇|武川鎮]](今內蒙古[[武川縣]]西)、[[抚冥镇|撫冥鎮]](今內蒙古[[四子王旗]]東南)、[[柔玄镇|柔玄鎮]](今內蒙古[[興和縣]]西北)、[[沃野镇|沃野鎮]](今內蒙古[[鄂爾多斯]]右翼旗)、[[怀荒镇|懷荒鎮]](今河北省[[張北縣]]),合稱[[六镇|六鎮]],又稱北鎮。由於北魏與柔然關係緊張,雙方不時發生軍事衝突。北魏朝廷將部分被編入[[軍戶]]的鮮卑貴族遷至六鎮,令之為鎮民兼軍士,「配以高門子弟,以死防遏」,並設有鎮將總攬當地軍政。彼時六鎮地位崇高,被譽為「國之肺腑」,身為六鎮之民是相當尊榮的,且擁有仕宦(升遷做官)、復除(免除賦役)等特權,「當時人物,忻慕為之」。六鎮之民多為鮮卑貴族,後來還有一部分漢人豪強。
 
然而到了[[魏孝文帝|孝文帝]]太和年間,柔然和[[高車]]對抗,北魏的北面國防壓力大減。孝文帝欲向南經營,不久便遷都[[洛陽]]遠離邊境,政治、經濟與外交重心隨之南移,使六鎮的戰略地位大不如前。六鎮之民遠在邊境,漢化遲滯,逐漸與洛陽的鮮卑貴族在文化上形成差距,經濟上亦處於弱勢。隨著[[孝文帝改革]]一系列[[漢化]]政策的深入,六鎮之民被轉為府戶,軍戶身分被免除,特權被取消,社會地位大幅下降,受內地人歧視,「有司乖實,號曰府戶,役同廝養」。朝廷甚至將罪犯發配六鎮為兵,形同流放之地;當地對於改革的反感不斷累積,保留鮮卑舊俗的六鎮鮮卑與漢化的洛陽鮮卑之間的矛盾亦不斷激化。宣武帝時,六鎮飢荒,終於引爆[[六鎮之亂]],北魏全國陷入嚴重動盪。後權臣[[爾朱榮]]平[[六鎮之亂]]後起而掌控朝權,孝莊帝又殺死爾朱榮。之後爾朱家族在晉陽合兵,推元曄登帝位。殺死孝莊帝。三年(531年),廢元曄改立廣陵王恭,是為節閔帝。同年,鮮卑化漢人[[高歡]]於信都為孝莊帝舉喪,聲討爾朱氏,並奉元朗為帝,發兵殺入洛陽。後又改立平陽王修,這就是孝武帝。孝武帝無法忍受成為高歡傀儡,乃與關中鎮將賀拔岳聯繫,被高歡發現。高歡先發制人,於中大通六年(534年)殺賀拔岳。孝武帝讓[[宇文泰]]繼續統帥賀拔岳軍,鎮守關中。同年,孝武帝下詔歷數高歡罪狀。高歡聞知後派兵進攻洛陽,孝武帝逃入長安,投奔宇文泰。高歡只能改立元善見,是為東魏孝靜帝,並遷都於鄴。孝武帝西逃長安後,不久為宇文泰所弒,宇文泰改立元寶炬為帝,是為西魏文帝。至此,北魏分為東魏、西魏,最終分為「漢化鮮卑人」宇文泰、「鮮卑化漢人」高歡兩大集團,皇帝成為傀儡,不久更為二者所篡
 
從這場動亂中崛起的有鮮卑化[[漢人]][[高歡]]與[[敕勒]]人[[賀拔岳]]{{NoteTag|汉化胡人会把自己的籍贯改到中原,参见北京大学历史系讲义第13页,[https://www.hist.pku.edu.cn/pub/bjdxlsxx/attachments/9138ba376bdb4adeb9fce52c9f985b42.pdf]}}。北魏大權盡歸高歡,而賀拔岳控關中、隴西地區,並統領著一批前武川鎮將士。後來高歡用計令[[侯莫陳悅]]殺死賀拔岳遇刺身亡並派侯景去接收賀拔岳的部隊。不料,賀拔岳的部下奉戴武川鎮出身的[[宇文泰]]繼任為主,侯景無功而返自此,高歡和宇文泰兩人各自擁立皇帝,使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由於西魏政權主要割據關隴地區,國土人口遠遜於佔有廣大山東地區(包括今[[山西省]]、[[河南省]]、[[河北省]]及[[山東省]])的東魏和南方的[[南梁]]。宇文泰推动胡化政策<ref>《陈寅恪魏晋南北朝讲演录》第十九篇 宇文氏之府兵及关陇集团 三、关陇本位政策与关陇集团的形成:“宇文泰更改府兵将士的郡望与姓氏,是要是他所带来的山东人与关内人混而为一,使汉人与鲜卑人混而为一,组成一支籍隶关中、职业为军人、民族为胡人、组织为部落式的强大军队,以与东魏、梁朝争夺天下。这就在关中地区形成了一个集团——关陇集团。这个集团是一个统治集团。”</ref>,集西魏之鮮卑貴族與漢人士族為一個緊密的胡漢同盟,「物資上應處同一利害之環境,精神上亦必俱同出一淵源之信仰,同受一文化之薰習,始能安內反側,外禦強敵」。宇文泰創立[[府兵制]],設置[[八柱國]],督十二大將軍及二十四開府,各職位兼容鮮卑人與漢人;同時採軍政合一,八柱國和十二大將軍既是軍隊統帥,也是政治核心。宇文泰又採[[蘇綽]]建議,奉行[[關中本位政策]],就割據之土依附古昔,強調關中地區為漢文化正統,「不復以山東、江左為漢化之中心也<ref name="#1">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论述稿》</ref>」。仿《[[周禮]]》建立六官,施政以[[儒家]]學說為根本,「先治心、敦教化、盡地利、擢賢良、恤獄訟、均賦役」。除了重用關隴當地士族,更將西遷避禍的鮮卑貴族和原籍山東的[[士族]]均改易郡望為關隴,以斷絕其思鄉之情及地域歧見;同時鼓勵胡漢通婚,消除民族隔閡,逐漸形成一支新的關中士族(以京兆韋氏、河東裴氏、河東柳氏、河東薛氏、弘農楊氏、京兆杜氏為大姓)。八柱國、十二大將軍與關中士族,這便是关陇集团的基礎。八柱國家族以宇文家族為首,對抗東魏、篡西魏建立[[北周]]、滅[[北齊]]統一北方,戰功彪炳。到了唐代,人們仍然津津樂道八柱國家族的榮耀,曰:「今之稱門閥者,咸推八柱國家;當時榮耀,莫與能比!」
 
===隋至唐前期:發展與巔峰===
第46行:
* 陳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論稿》
* 岑仲勉:《[[隋唐史]]》
* [[黄永年]]:〈关陇集团到唐初是否继续存在〉,收入[https://books.google.com/books/about/文史探微.html?id=q2NTAAAACAAJ 《文史探微: 黃永年自选集》] {{Wayback|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about/%E6%96%87%E5%8F%B2%E6%8E%A2%E5%BE%AE.html?id=q2NTAAAACAAJ |date=20240218181057 }},中华书局,2000年,第169-182页。
* [[毛漢光]]:〈中古核心區與核心集團之轉移〉,收入毛漢光[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hct-AAAAIAAJ&q=中古核心區 《中國中古政治史論》] {{Wayback|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hct-AAAAIAAJ&q=%E4%B8%AD%E5%8F%A4%E6%A0%B8%E5%BF%83%E5%8D%80 |date=20240218181500 }},聯經出版社,1990年
* [[雷艷紅]]:《陳寅恪“關隴集團”說評析》,《廈門大學學報》2002年(1):75
* [[傅樂成]]:〈陳寅恪岑仲勉對唐代政治史不同見解之比較研究〉,收入[https://books.google.com/books?hl=zh-TW&id=EUGwAAAAIAAJ&q=陳寅恪岑仲勉 《中國史論集》] {{Wayback|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EUGwAAAAIAAJ&q=%E9%99%B3%E5%AF%85%E6%81%AA%E5%B2%91%E4%BB%B2%E5%8B%89 |date=20240218181500 }},臺灣學生書局,1985年。
 
[[Category:南北朝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