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生平:​ 訂正錯別字:『赵蕭侯』﹣>『赵肅侯』
// Edit via Wikiplus
 
(未显示19个用户的44个中间版本)
第1行:
{{Infobox_Person
{{Infobox_People
| name = 公孫衍
| image name=
| width box_width=
| job occupation= 政治人物
| period = 春秋戰國
|birth_name=
| birthname =
| other_names =
| Sex = 男
| date of birth birth_date= 約前360年
|birth_place=
| place of birth =
| date of death death_date= 約前300年
|death_place=
| place of death =
| nationality =東周
| residence =
第18行:
| spouse =
| relatives =
| educate education= 私塾
| past = 秦國大良造<br>魏國虎牙將軍<br>魏國相邦
| work =合縱策略
| award =
}}
'''公孙衍''',名'''衍''',在({{bd|约前360年||约前300年|catIdx=G公孙}}),[[魏国 (战国)|魏國]][[陰晉]]出生(今[[華陰市]]東北)人。曾仕[[魏国 (战国)|魏]],任'''犀首'''之官(軍官名),人因以'''犀首'''称之<ref>《史記集解》引司馬彪曰:“犀首,魏官名,今虎牙将軍。”犀首当是武職,虎牙將軍掌征伐。</ref>,是[[戰國 (中國)|戰國]]時期出身於[[魏国 (战国)|魏國]]人,和[[張儀縱橫家]]同期先後於[[秦國]]、[[魏国 (战国)|魏國]]為官,張儀的[[連橫 (外交策略)|連橫]]策略的主要對手。公孫衍在當時一些人的心目中是與張儀齊名的,但傳下來的事跡不多。《[[史記]]》有公孫衍傳,繫附於張儀傳。《[[戰國策]]》也只有幾條零星的記載。
 
==生平==
公孫衍于[[秦惠文王]]五年(前333年)在秦為[[大良造]]。秦遣公孫衍大舉攻魏,攻取魏[[上郡]]雕陰(今[[陝西]][[甘泉县|甘泉]]南),俘魏主將龍賈,敗其師四萬餘。魏國防守上郡、[[西河郡 (魏國)|西河郡]]的主力被秦一舉殲滅<ref>《資治通鑑》‧卷第二</ref>。《[[史記]]》稱[[苏秦]]擔心秦國續攻他所輔佐的[[趙國]],遂用計讓[[張儀]]前往秦國,希望能驅逐公孫衍。前332年,秦使公孙衍欺齐、魏以伐赵。赵肅侯责备苏秦,[[苏秦]]恐惧,请求到燕国说服燕国攻打齐国,遂离开赵国,苏秦所创立的合纵抗秦联盟从此破裂。公孙衍向[[秦惠文王]]提出,趁秦魏暂时和好之机,进攻别的国家。就在这时,张仪晉見了[[秦惠文王]],他說魏国四面受敌,正是伐魏的良机,魏国有霸主的根基,如果它國力恢復而全力攻秦,秦国恐怕就很难对付了,張儀力陳公孙衍的方案实属误国之举。
 
後來張儀當了秦相,公孫衍就離開秦國而入魏為將,因為魏國國力衰退,公孫衍就圖謀拉攏其他國,聯合出擊取勝,在前325年與[[齊國]]大將[[田朌]]合手打敗[[趙國]]大將韓舉、趙護于平邑(今[[河南省]][[南樂縣]]西北)、新城。公孫衍在前323年發起[[魏国 (战国)|魏]]、[[韩国 (战国)|韓]]、[[赵国|赵]]、[[燕国|燕]]、[[中山國|中山]]「[[五國相王]]」之事來對抗張儀的[[連橫 (外交策略)|連橫]]策略。但張儀成功拉攏齊、楚等國,不久楚國就派兵伐魏,公孫衍的策略受到挫折。魏相[[惠施]]聯合齊、楚的活動也遭到失敗,被驅逐。前322年,張儀代表秦國遊說魏王,提出讓秦魏聯合攻韓,由秦得三川,魏得南陽,魏王同意,張儀為魏相。與張儀有過節的魏將公孫衍遊說韓王,讓韓王直接把南陽割給魏國以瓦解攻韓聯盟,於是公孫衍奪得張儀的功勞,受[[魏惠王]]重金獎賞。
公孫衍于[[秦惠文王]]五年([[前333年]])在秦,為[[大良造]]。
 
[[前319年]],魏國驅逐張儀回秦,並爭取各國合縱對付秦國,公孫衍由魏將升任魏[[相邦]],同時[[惠施]]也回國,合縱形勢又形成了。前318年發起魏、趙、韓、燕、楚「五國伐秦」之舉,以[[楚懷王]]為縱長,又遊說[[義渠]]攻打秦國,大敗秦軍於李伯,但在[[函谷關之戰 (前318年)|函谷關一戰]]失利,五國紛紛退兵
前332年,秦使公孙衍欺齐、魏以伐赵。赵肅侯责备苏秦,苏秦恐惧,请求到燕国说服燕国攻打齐国,遂离开赵国。苏秦所创立的合纵抗秦联盟从此破裂。
 
但在公孫衍聲勢烜赫一時。《[[函谷關之戰孟子 (前318年著作)|函谷關一戰孟子]]失利》著作中記載五國紛紛退兵。雖然失敗,但聲勢烜赫一時,所以當時人[[景春]]對孟子說:「'''公孫衍'''、張儀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ref>參見《[http://zh.wikisource.org/zh/%E5%AD%9F%E5%AD%90/%E6%BB%95%E6%96%87%E5%85%AC%E4%B8%8B 孟子.滕文公] {{Wayback|url=http://zh.wikisource.org/zh/%E5%AD%9F%E5%AD%90/%E6%BB%95%E6%96%87%E5%85%AC%E4%B8%8B |date=20200917235302 }}》下篇。</ref>
根據[[史記]],張儀遊說魏王,提出讓秦魏聯合攻韓,由秦得三川,魏得南陽,魏王同意,讓張儀為相。公孫衍則遊說韓王,讓韓王把南陽割給魏國,於是公孫衍奪得張儀的功勞,成為魏相,張儀離去。
 
後來張儀當了秦相,公孫衍就離開秦國而入魏為將,因為魏國國力衰退,公孫衍就圖謀拉攏其他國,聯合出擊取勝,就在[[前325年]]與[[齊國]]大將[[田朌]]合手打敗[[趙國]]大將[[韓舉]]、[[趙護]]于平邑(今[[河南省]][[南樂縣]]西北)、新城。
 
當張儀要拉攏齊、楚等國,要破壞公孫衍的[[合縱]]策略時,公孫衍在[[前323年]]發起[[魏]]、[[韓]]、[[趙]]、[[燕]]、[[中山]]「[[五國相王]]」之事來對抗張儀的[[連橫]]策略。但不久,楚國就派兵伐魏,公孫衍的策略受到挫折。魏相[[惠施]]聯合齊、楚的活動也遭到失敗,被驅逐。
 
[[前319年]],魏國驅逐張儀回秦,並爭取各國合縱對付秦國,公孫衍由魏將升任魏[[相邦]],同時[[惠施]]也回國,合縱形勢又形成了。前318年發起魏、趙、韓、燕、楚「五國伐秦」之舉,以[[楚懷王]]為縱長,又遊說[[義渠]]攻打秦國,大敗秦軍於李伯。
 
但在[[函谷關之戰 (前318年)|函谷關一戰]]失利,五國紛紛退兵。雖然失敗,但聲勢烜赫一時,所以當時人[[景春]]說:「公孫衍、張儀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http://zh.wikisource.org/zh/%E5%AD%9F%E5%AD%90/%E6%BB%95%E6%96%87%E5%85%AC%E4%B8%8B 孟子.滕文公]》下篇)
 
==注釋==
第46行 ⟶ 第39行:
</div>
 
== 延伸阅读 ==
 
{{Wikisource further reading}}
==参考==
*[[楊寬]],《戰國史》,台灣商務印書館,1998年
第52行 ⟶ 第48行:
[[category:春秋战国人物]]
[[Category:公孫姓]]
[[Category:生年不詳]]
[[Category:卒年不詳]]
[[Category:魏国人物]]
[[Category:縱橫家|G公]]
[[Category:古典政治现实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