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
这一日,正是王府张榜招工的日子。
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不少人够着脑袋站在府外看告示。
有排在后面看不清的爷们吼道:“麻烦前面哪位仁兄读一读,好教大家都能知晓章程。”
大明可不是愚民弱民、人均文盲的大清,识字率还是很高的。
尤其是江西文风昌盛,但凡身份清白人家,总有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的念头。
瑞昌城好歹也是商贸之地,经济水平高,识字率就更高了。
成年男子十有五六都识得几个字。
这时,有一瘦弱少年挺着胸膛,朗声道:“王府创办工商学堂,将于五月初五至五月十五招收第一批五十名学徒。”
“签署长契,教授工匠手艺和经商手段,顺利结业者即可进入王府工坊和商号!”
“求学期间,一应吃住穿衣皆由王府供应。”
“凡瑞昌百姓之家,皆可报名,学徒年龄须在八岁以上、十二岁以下,能写二百字尤佳!”
“好!读的好!”
那少年读完之后,附近大人拍手叫好。
少年却有些害羞,躲进人群不见了。
接下来,有一身穿儒袍的敦厚长者捋须解释道:“不错,自从小王爷管理王府,王府气象一新。”
“这是王府招学徒了,各家小子若是无意科举,却是个好去处。”
“这工匠手艺、经商手段,即是管、墨之学,虽不能光大门楣、光宗耀祖,却也能安身立命、顶门立户了。”
“依老夫看,若是入了王爷眼,挣一份家业也未可知。”
众人闻言,皆是啧啧称奇。
有人惊讶道:“王府工坊?王府的工坊需要那么多人吗?”
这下就打开了话匣子。
当即有人卖弄道:“我倒是听说王府的肥皂工坊待遇不错。”
“王府可不止一处工坊,小青山那块还有王府铁厂呢,几百上千号人做工,不得了!”
“我家隔壁的荷花嫂子就在王府做工,过年王府发的那一刀好几斤的大肥肉,真真是眼馋死我了!”
“何止!我听说在里面干活的壮劳力,月银二两,吃饭穿衣都不要钱,年节都有福利!”
此言一出,人群一阵哗然。
“那岂不是连城东张屠户都比不上!”
“张屠户这人是个大嘴巴,我亲耳听他说的,一年到头二十年上下。”
大明朝的资本主义萌芽虽然是个笑话,但商品经济确实很发达。
随着朝廷对社会管控的力度越来越低,商贾大兴是必然的。
尤其是万历年间,皇帝与文臣恶斗,以至于几十年不上朝。
各级官员懒政到衙门里都生了老鼠。
官员挂冠而去也无人在意。
比如万历朝有一位首辅名叫李廷机,他对万历懒政怠政相当不满,于是决定辞职。
他写了五封辞职信,皇帝没有回应。
于是李廷机一气之下,溜回了福建老家。
回家之后,李廷机越想越惶恐。
毕竟内阁首辅挂冠而去,渎职怠慢,相当之恶劣。
若是按照洪武朝老朱的规矩,抄家灭族是妥妥的。
李廷机慌了,于是继续写辞职信,可惜还是没有回应。
这位到死一共写了一百二十三封辞职信,如同泥牛入海。
万历年前中期大明总体还算安定。
在这样宽松的政治氛围,民间商业氛围愈发浓厚了。
以王府工坊雇工的收入,绝对是市民阶层的高收入了。
哪怕是一般的小生意人,恐怕也不遑多让。
想到自家孩子日后能加入王府作坊、商号,不少人开始心动了。
不过,这王府招收学徒工的要求着实也不低。
半大孩子,能写二百个字,算不错了。
走科举之路,考童生、读秀才、当老爷,也未可知。
工商毕竟贱业,我大明乃养士之朝,还是走举业为佳。
不过,区区五十人的名额,总还是能招齐的。
走科举的路子,可不是一般人能行的。
穷文富武,早就不时兴了。
大明朝读书耗费的资财,绝不是普通家庭能负担的。
若有人仔细甄别,就会发现,如今朝堂上得中进士之人,皆是士绅之家。
众人权衡利弊,七嘴八舌地说着。
很快消息就传遍了瑞昌城内外。
有人欢欣鼓舞,自然也会有人大为不满。
王府招募学徒看似无碍。
在小民眼中,更是给了他们一条出路。
但在城中行会看来,这真真是掘了他们的根了。
几家行会会首聚会上,有人极其愤怒地发泄着不满。
“可恨!太可恨了!这王府什么事都要插一脚!”
“如今城中的店铺,王府收拢了大半,据说今年会涨租子。”
“特娘的,这也就罢了,孙老爷李老爷倒了台,合该王府再立章程。”
“可王府要开办那劳什子工商学堂,包吃包住招募学徒小童,老子真是不想忍了!”
那会首连珠炮似的一通昂然抨击,顿时引起身边一大票会首团头附和痛骂。
宋明两代的民间商品经济较为发达,手工业劳动者开创了行会制度。
行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确实维护了手工业劳动者。
但这种制度下的手工业者极其保守。
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行会制度下,技术的流通和改进是极其缓慢的。
高明的匠人绝不会轻易传授技艺,“传子不传女”,甚至还有只传嫡子的。
为了保护技术,有些匠人宁愿把高明的手艺带到棺材里。
另一方面,师徒关系也愈发畸形。
为了学手艺,学徒甚至变成了人身依附的奴隶,相当于手艺师父的奴仆之流。
而这些会首团头,也在残酷的剥削中得到了利益,进而演变成独霸某一方、垄断行业的黑涩会组织。
所以说,明末的资本主义萌芽的确是个笑话。
王府招收学徒,以学堂方式教授手艺和掌柜小厮,可不就是生生断了这些人的根嘛。
这些会首团头一个个吃得肥头大耳,垄断一行一业,关键就在于这种人身依附的奴隶学徒制度。
若是都按王府这种搞法,那他们以后哪有生存空间。
当然,这些团头会首的不满由来已久,并非一天两天了。
王府工坊给工人的高待遇已经令他们很不满了。
几千年前就有哲人道出了人性的秘密——“不患寡而患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