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丁荃到底是被烟花厂给开除了。张英菊也是只能跟着其离开。二人回到家里,凭借着存下的钱,先是把之前借的钱还了些。又在家躺平了一个来月,又得琢磨着,应该去寻找第二条发财的路了。
同之前一样,孙丁荃和张英菊离开之前,照例是要回一趟娘家的。此时张英菊的弟弟张英强已经回来了。说起在外挣钱的事情,也多少是把辛酸泪。
张英菊一家姊妹六个。张英强是最小的弟弟,也就是孙韧唯一的亲舅舅。张英强个性直爽,性格温和,但与当时的人一样有着一颗发财的心。早在张英菊与孙丁荃谈恋爱之初,张英强便受村里人的影响,觉得外面的世界是一个钱淹脚面的感觉。于是与一姓游的亲戚商量,结伴而行。
张英强称这位姓游的表亲为“游老表”,这是一个颇具四川特色的称呼,既显示了其姓氏,又表达了与自己的关系。因为王月珍只有这么一个儿子,自然是反对儿子出门的。但彼时的她并未想到,儿子张英强真的会跑出去。也就没太在意儿子的提议。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张英强趁着王月珍外出做农活的空档。收拾了几件衣服,与游老表一起,跑到重庆,买了火车票,南下广东去了。
来到外面转悠一圈,张英强才发现外面的钱并不是那么好挣。虽然工资真的给得高。但对于手艺技术的要求也是真的严苛。好在张英强有一颗好学的心,于是几次往返之后,逐渐学得了生存之道。
离成功最近的一次,照张英强自己的说法,应当是与二姐夫廖德清的遭遇。廖德清属于最早在外承包建筑工地的人。规模不大,因为都是做室内的装潢。张英强跟着廖德清来到广东某地,先是从小工做起,逐渐摸索,后来竟然掌握了诀窍。得到了工地大师傅的认可,被升级为大工(也就是技术工)。
一次老板前来检查工作,廖德清负责接待。小舅子张英强负责展示,精湛的手艺,甚得老板欢心。老板当时看完,对周围的人称赞道
“看到没得,这才是手艺活路!”
说完,又转脸对张英强说道
“下回有活路,我单独包给你做。”
张英强自然是感激万分。但人算不如天算。这个世界的事情总是事与愿违的。此事过了一个多月,廖德清所在的工程队,有几个人竟然从楼上摔了下来,导致一死几伤的情况。廖德清盘算着,要是自己继续在这里耗下去,不仅这次工程完全赚不了钱,而且接下来的工程款,恐怕都得搭进去。
于是,廖德清一边拍着胸脯向受伤工人保证自己会负责到底,一边悄悄组织其他人撤离。而张英强自然是跟着廖德清走了。于是这次机会就这么错过了。
这些事现在说来,似乎都有定数。一个人的运势总是随着外部事物的变动而变动。即在张英强外出几次后,王月珍终于相信儿子是要往外跑的。于是在一次出门时,王月珍将其包袱所在柜子里。当然,那时候农村的木头衣柜,绝对挡不住张英强这样二十几岁的热血青年,只需要一根金属棍,那柜子的锁如同虚设。
又在外折腾了许多次。这次张英强回家,决定要在家里做些事情。寻摸了半天,彼时的县城流行起吃平菇来。张英强便在家附近的砖厂赁了几间屋子,专门从事种平菇的工作。实话讲,此事确实能赚些钱,但无奈四川的天气,再加上那时候没掌握大棚技术,那么,平菇便只能种半年,剩下的半年又只有浪费了。
相似的经历,让孙丁荃和张英强二人走到了一起。两人决定去近处的城市重庆碰碰运气。二人来到重庆,一番探查之下,发现时下最热门的事情是改装摩托车。虽然改装费很贵,但一旦改装成功,完全不愁卖。
虽然二人的想法很好,但完全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二人谁也不懂摩托车,且也不会骑。张英强好歹还能驾驶摩托车向前走一段,但因为掌握不了平衡,双脚也不敢完全收起。而孙丁荃则是完全不会。连驾驶都不会。
在发财面前,一切艰难险阻都不是问题。二人来到重庆,因为一次意外的事故,导致了这次乌龙时间。
事情是这样的。孙丁荃跟妻弟张英强吹嘘生财之道。张英强听罢半信半疑,虽然如此,但也是信了。反正孙丁荃为人仗义,能说会道,跟着出去撞撞机会,并不是不可以。就怀着这种朴素的想法。张英强从母亲王月珍那里骗来8000元的启动资金,与孙丁荃去做发财梦去了。
靠着这笔钱,二人在重庆的市区里面寻找机会,却因为一次与人发生纷争,需要赔偿,孙丁荃却反咬一口,做起了交易。声称赔偿可以,但必须要给自己介绍生意才行。历来商场如战场,对于在外面跑江湖的人来说,遇见这样敢开口的主,自然是要刮目相看的。在这种情况下都不忘创业,那么此人可能是个人物。
要赔偿的人仔细询问了二人的发财计划,于是还就真的帮二人找到了渠道。靠着耍无赖要来的渠道,二人成功谈下了一笔生意。但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二人得出资6000元以作为摩托车的抵押费,等到改装成功,交货之后,再连抵押费和卖出的钱一并结了,人家只要一点中介的费用就行了。
二人交完了钱,顺利拿到了摩托。张英强性格谨慎细致,那就负责押运摩托。孙丁荃则一拍屁股回县城去了。
这注定不是一件成功的事。因为在二人的团队里,既无人懂摩托,又没有懂摩托的人的渠道。于是从一开始,这就是一件打水漂的事情。
再说张英强,废了九牛二虎之力,将摩托车运回了县城。可谓是扒了一层皮。早期的长途班车,并不像现在这样条件舒适的大客。而是跟乡村客车一个造型结构,不过是大一些而已。那就是车厢里是钢制的镂空座椅,在后背和坐垫上有一点皮质的软垫。而放行李的地方,全部都是靠车顶的一个货栏。
旅客大宗的货物都是放在上面,然后出发前司机要用一个网将其固定死了才行。那这也就意味着,要将摩托车运回去,张英强得将摩托车放到两米多高的汽车顶上。这是一个恐怖的力气活,因为回来又得弄下来。
那时候的高速公路并不通往县城,而是在离县城很远的一处乡镇边缘。汽车来到乡镇上停下。其他人都提着行李四散而去,即使有像张英强回县城的,也都是坐上班车就走了。而张英强则是看着这个大家伙发愁。心里思忖着,既然有油,那么干脆自己骑回去算了。
很明显这是一个糟糕的想法,张英强失败了。于是花钱雇人将其骑了回去,与之同行的当然还有自己。
等回到了县城,孙丁荃轻松地带着一个会骑摩托车的朋友来取车。张英强满以为此事就算是成功了一半了。但孙丁荃在此事上却是一个十足的混子。他握着剩下的钱,将车运到了谷江铺的农技站改装,最终的结果是车完全被报废。
要知道县城里尚且无人能改装摩托车,那过了时的农技站,又当如何改装呢?当时连个像样的摩托赛车都很难见到,就更别提更难的改装车了。
一个月过去,孙丁荃将剩下的钱也都渐渐耗尽了。天天在农技站旁边的公路上试车,来来回回的,车也磨损得很严重。后来自知也达不到人家的要求,索性就把车买了,买了三百元钱。价格堪比废铁。
自此之后,张英强保留了二人基本的面子。二人都心领神会地不提起此事。但寻找机会发财的事情,还是在继续做。只是这次,孙丁荃寻找到了机会,那就是销售和收购。不仅嘴皮子能用上,喝酒的功能也用上了。
但老天爷是公平的,机会给你了,珍惜不珍惜,全看你自己。很明显,孙丁荃也是不会珍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