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现实生活

心安之处是故乡

第二章 大安哭诉苦难史,老人亦非方外人

心安之处是故乡 蒙妮 3419 2020-04-07 16:42:33

  转眼之间,一九九八年就要过去了,新的一年又要开始了。

  腊月二十七是年前的最后一个大集,大安和三娘赶年集置办年货。见卖年糕的摊子前围了不少人。挤过去一看,一个白发苍苍,,衣衫破旧,像叫花子一样的老大娘吵着要吃年糕,可又没有钱。卖年糕的不给她。她就不停地吵,不停地要。卖年糕的气得差点儿动手打她,赶她也不走,非要吃年糕。大家都在笑着围观看热闹。

  大安买了一大块年糕递到她手上。她双手接住,狠狠的咬了一大口,然后冲着大安傻笑:“好吃,好吃!”众人也就笑着散去了。

  夜里,当大安去关大门睡觉时,发现门外的雪地里蹲着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吓得她大叫起来。三娘赶紧拉亮院子里的灯跑出来看究竟。那个黑影站起来,是在集上遇见的那个老人。她双手抱肩,冻得瑟瑟发抖。大安把她领进屋里,把炉火捅旺,让她暖和暖和。又给她煮了碗水饺。她毫不客气地大口大口吃起来,吃完了,冲着大安“嘿嘿嘿”的傻笑,然后就在炉边和衣躺下睡着了。

  大安和三娘傻了眼,不知如何是好了。这位老人明显有点儿痴呆,不知是哪里人,家里还有什么人,不知……总之,对她是一无所知。但她尾随着给她买了一块年糕的大安来到了这里。外面天寒地冻,冰天雪地。只能先收留她,等她的家人来找,或送给派出所。

  第二天吃了早饭,大安给老人梳了头,洗了脸,然后用自行车载她到了镇上的派出所。大过年的,她不想让老人的家人着急。派出所的老张警察接待了她,登了记,备了案。老张和大安商量,可不可以先照顾着老人,等她的家人来找。年关里,派出所就那么几个人,人手实在不够。大安就又把老人载回了家。

  老人虽有些疯傻,可也很听话,还抢着干活,像个孩子一样跟在大安的身后。自从父亲出事后,大安就把土炕拆掉了,安上了三娘搬来的床。大安和三娘在三爷去世后就睡在西间的一张床上。现在把东间的床收拾出来给老人睡,可老人非要和大安一起睡,差点儿和三娘打起来。三娘很不高兴,要大安把她赶走,她就哭了起来。没办法,大安只好把床都放在西间里,并排起来,三人一起睡。两个老人闹别扭,谁也不肯挨着谁,又都要和大安挨着睡。没办法,大安只好睡在他们两个中间才罢休。

  年三十的中午,老张警察开着警车带着老人的儿子女儿来接人。老人一看见儿子女儿就跑进屋里,躲在了门后边。

  一阵寒暄道谢之后,老人被儿子女儿拉出来,可她还挣扎着冲着大安喊:“安,安……”上车后,还不停的叫:“不,……”

  三娘说:“看她的儿子女儿也挺周正的,怎么会让自己的娘到处乱跑呢?”

  “或许一不留神没看住吧,他们也许找了很长时间了。”大安猜测说。娘俩就忙着包饺子准备年夜饭了。

  第二天一大早,娘俩还没有起床,就听到有人砸门。出去一看,那个老人又回来了。累得气喘吁吁,满头是汗。一看到大安,上前抓住大安的手,激动得喊:“安,安……”好像见到了久别重逢的亲人。

  “你不是回家过年了吗?回家!过年!”

  “关,关……”老人结结巴巴的说。

  “你是说你的儿子把你关起来吗?”

  “嗯,嗯!”老人使劲的点着头,朝后面瞅了瞅,忙把门关上,拉着大安往屋里跑,嘴里还不停的说,“抓,抓……”

  中午的时候老人的儿子找来了。在知道母亲在这里之后,长长嘘了一口气,又忙不迭的给大安道歉。看着眼前这位文质彬彬,一脸憔悴的男人,大安还是忍不住问:“你把你的母亲关起来吗?”

  来人一脸惭愧,说:“不关起来怎么办?我姐出嫁了,不能领着她去她婆家。我上班时家里没人。她老是乱跑,出去了也不知道自己回家。只好给她弄好吃的放在屋里,把她锁起来。”

  “是吗?可她在这里从来没有乱跑,她不想被关在屋子里。”大安不相信地问。

  “有人陪着她就好很多,可我得上班,哪有时间陪着她?”

  “现在放寒假了,你有时间就好好陪陪她,怎么又把她关起来?大过年的!”

  “我没关,只是吓唬吓唬她,关了的话她就跑不出来了。”

  大安无语了。不管怎么说,这是人家的家事,自己好像无权过问,虽然她很同情那位老人。

  老人躲在大安的身后,怎么也不肯走。儿子靠近她,她就挥动双手打他,嘴里还嚷:“坏,坏,滚开……”又死死的抓住大安央求,“安,安……”。眼里满是恳求,像是一个无助的孩子。

  大安不忍心,就说:“如果你不在意,就让她在这里住几天吧,我会好好照顾她。”老人的儿子客套了一阵,竟然真的一个人走了。

  三娘的心也软了,说:“这个老姐姐在家里一定受虐待才跑出来的。你看,她在这里从来没有乱跑过,还关起来,真是不像话!”

  大安看着含着泪笑了的老人,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对老人更好了。

  老人的儿子来接了几次,也没能把老人接走。老人也没有到处乱跑,她只是形影不离的跟着大安。也很勤快,家里有什么活他都抢着干。长安买回来很多乡下稀罕的东西,花花绿绿的一大堆。她想要的时候,也不自己拿,而是先问大安。大安答应了她才喜笑颜开的享用。和三娘的孙子孙女们玩得挺开心。那样子真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了。

  老张警察来了,他是来给大安提亲的,男方就是老人的儿子——张伟民。

  据老张警察说,他家住离这里七八里路的王村。老人的丈夫是城里的下乡知青,在一九八二年的时候,抛下妻子和两个孩子回城了。他是一个人不声不响的走的,从此再也没有露过面。他的母亲就一个人带孩子盼着丈夫回来,慢慢的就神志不清,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她好像把以前的事情忘记了,变成了一个孩子。别看她老,其实她只有五十几岁。女儿小学毕业后就回家务农照看母亲,现在已经出嫁生子。张伟民很争气,考上了中专,现在是镇中学的老师。经济方面不成问题。可老人越来越疯了,什么活也不干,整天东游西荡寻找着什么。张伟民现在二十七八了还没有成家,就是因为有这个疯娘的缘故。

  老张说:“老人和你这么有缘,相信她一定不反对。她的儿子你也见过,长相、学问都没得挑。我觉得你们一起生活肯定错不了。”

  “我的名声不好。”大安平静地说,“我也不想再嫁了,谢谢您的美意。”

  “大安,别这样。你还这么年轻,怎么能独守一辈子呢?四壮若在天有灵,他一定也希望你活得好好的。别在意那些风言风语,我觉得很合适。你总得要有一个自己的家啊!”三娘说。大安没吱声。三娘拉过老人,指着大安对她说:“让大安给你作儿媳妇好不好?”

  “好,好……”老人像孩子一样拍着手直跳,“媳妇、媳妇……”

  大安只好答应和张伟民先交往一段时间再说。张伟民开始有时间就往大安家跑,也不再提把娘接回去的事,搞得大安很被动。她还没有结婚的思想准备,睡梦中的四壮还是那样鲜活,好像从来没有离开过她的生活。可不管怎样,接触得多了,两人渐渐熟识起来。大安觉得张伟民各个方面没有什么不妥,只有一点让她深感不安,那就是他心中的恨。他恨那场知识青年下乡运动,没有那场运动就没有他的降生;他恨那个无情无义的父亲,是他造成了自己苦难的生活;他甚至恨自己的母亲,既不能拴住男人的心,又不能坚强的面对现实,自己疯了,解脱了,把所有的苦难压在了孩子身上;他恨那些欺凌过他的人、瞧不起他的人、同情他的人,甚至帮助过他的人。总之,他几乎恨所有的一切。大安的经历和他的比起来只能是更惨,可我们的大安从来没有记恨谁,包括她的父亲。他觉得父亲也很不容易,也有自己的苦衷。大安记住的永远是人家对他的好,对他们满怀感恩。大安有点儿不理解张伟民心中的恨,只是猜测或许是他受苦太多的缘故吧,心里对他充满了同情。

  在众人的努力撮合下,在五一劳动节的时候,大安和张伟民简简单单结婚了。新家安在中学的家属院里,两间正房,两间配房,一个小院。现在三娘认大安当闺女,原来的家三娘住,成了娘家。三娘帮大安喂养了一大群鸡,长安的媳妇怀孕了,秋天就要生孩子。这个媳妇吃鸡肉没有够,好像前世和鸡有仇似的。

  成婚后,大安中午放学回自己的家,下午放学回在中学的新家。上班的时候还带着她的婆婆。老人从不乱跑,在学校里帮着打扫卫生,到家里帮着做饭,和好人没什么区别,只是大安必须在她的视线之内。对自己的儿子和女儿却爱搭不理的,谁也搞不清到底是什么原因。

  金秋十月,刘长安成了一名年轻的父亲,他的媳妇明月给他生了一大胖小子,取名刘康,小名叫康康。

  二零零零年的秋天,大安也生了一个胖小子,取名张健,小名小虎。婆婆伺候她可真是无微不至。不知道的根本看不出她曾是个疯子,就连说话也不再磕磕巴巴了。丈夫也温柔体贴,以往的伤心苦痛好像都烟消云散了。

  长安升了官,先是秘书长,二零零五年的时候他就到宜山县里当了县长。全市最年轻的县长,刚刚三十岁,前途无量。张伟民先被提拔为副校长,管业务。二零零六年成为正校长。

  无论谁谈起这姐弟二人,无不欣慰地说:“上天有眼,这两个孩子总算苦尽甘来了。”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