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羽宴辞
“羽宴?”
肖琴对这个名字很耳熟,记得小妹当初总是和湛家的小姑娘一起去看他的戏,而当年的湛家小姑娘,就是如今的湛惜虹。
她不动声色地看向湛惜虹,看她神色未变,猜测道:“莫不是湛先生……”
“与他人无关,”墨书赶紧调开话头,“羽宴本是我从前老相识,我知他博学,所以想请来做老师。”
“可我从前也不知道有这么个老相识,”许是大人们都在,让苏雨安有底气了许多,开口问道,“难道是仙子的意中人?需要藏着掖着不让我见吗?”
“这么说就不着调了啊,”墨书也是许久未见到小崽子夹枪带棒的模样了,不由得有些着急,“我哪有什么意中人啊,况且要是真那么熟,我难道还需要这么费劲地请他来?”
“说不定是你单相思呢。”
苏雨安低头嘟嘟囔囔,也不知是真那么想的还是在胡搅蛮缠,这让墨书十分头痛。
“真没关系,真没关系。”她向少年说了两句,又转头对着几人道,“那不然这样好了,我以后也不私下里再见他了。”
“朕倒可以帮个忙。”元铭礼少有的摆了些架子,“不管他是谁,他总在朕地的疆土上,还得听朕的话。”
“那是自然。”
“那朕便见他一见,说起来,这位先生还与我们颇有缘分。”
墨书想了片刻,觉得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那你们便见见好了,虽说我与他不对付,但他确实很有学问。”
“一开始是老相识,后来是不熟,现在又是不对付,”方怀林笑道,“我这会儿也对他感兴趣了,以前只随他们一同去听过阁主的戏,现在倒是觉得他这个人更有意思些。”
“你还听过他的戏?”元铭礼挑眉看他,方怀林略一沉吟道:“单说戏曲方面的造诣,可担得上精妙绝伦。”
“那我可要好好见见。”元铭礼拍板。
他的办事效率极高,第二天下午,墨书正在路边吃茶,就看见传旨太监一众往水月阁走去。她跟着围观群众向前走去,不一会儿就到了水月阁门前。
此时朱门大开,羽宴领着众人在门前等候。很多人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位戏院台柱子,争先恐后地想见一眼真容。
“平日里这戏票难买,现在一见,这票卖得真值!”
“可不嘛!还当是浓妆艳抹才能登台,这么一看,羽宴老板简直天仙下凡!”
“我倒觉得像是妖精,你看那眼睛,勾人!”
“你这么远能看到的到嘛,我看你是臆想!”
“哈哈哈哈哈哈!”
别人看得到看不到墨书不知道,但她觉得羽宴一定是看见她了,她此刻后背毛毛的,像是被野兽盯住了一样。
她悄悄地往后挪,躲到后面清净些的小角落里,过了大概两刻钟,人群就三三两两的往回走了,她一边装作在街边闲逛的样子,一边仔细听他们的谈论。
“哎,人家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果然没错啊,你看唱戏唱成羽宴老板这样子,还能有机会去见圣上呢。”
“你也别说,鬼知道上面那位要见他是什么意思呢。”
“什么意思?”
“你不知道吧,虽说近年来上面的也常常召戏班子进里面唱戏,但羽宴老板从来不去,这会子怎么就被人想到了呢?”
“莫不是老板招惹了什么人?”
“不好说不好说,哎,被人看上了也说不准啊。”
听着路人的谈话,墨书手抖了抖,偏头问躲在衣衫里的小兽:“我怎么觉得羽宴会把账算在我头上呢。”
“我也觉得。”墨玄也小声地回答道,“算在你头上也没什么错,这毕竟也是你惹出来的事情。”
“哎呀,我哪里有想那么多。”她隔着衣服捏了捏墨玄地尾巴,“我总感觉不好,咱们还是早点回去吧。”
墨玄没有吭声,墨书也看不见它在衣衫里闪着金光的瞳孔。墨玄朝墨书身后望去,繁忙的人流外,宽大的朱门之上,一只巨大的狐狸脑袋正从里面探了出来,它眯着狭长地双眼,盯着一仙一狐朝外走去,对上墨玄的视线后,它略一仰头,消失在了院墙内。
羽宴被召入宫这件事,不仅仅是在民间掀起了巨大的议论,就连在朝中也有着不小的讨论。毕竟自从元铭礼登基以来,他的形象就是兢兢业业的,很少会做出这种主动召所谓戏子入宫的事情,一时之间,满朝都盯着宫中的动向。
——
“草民羽宴,叩见圣上。”
青年有着一副好嗓子,纵使见多识广的元铭礼听了,也不由赞叹一声。阶下青年虽行跪拜礼,但身板笔直,并不见惶惶之色。
“起。”
羽宴轻巧地从地上站起,低垂双眼,似乎是并不对座上的君王有什么兴趣。
“我最近常听人说起你,”元铭礼开口道,语速平缓,说话间暗中打量,“今日一见,才知他人赞美并非虚言。”
羽宴既不推辞也不肯定,只微微鞠躬行礼,元铭礼暗中感叹这人气度,又说道:“又有人推举你当太子泰富,我觉得是在说笑。”
“确实是玩笑,”羽宴回道,“草民友人颇多,口无遮拦的也不少,这话圣上就当没听过。”
这话就是在肯定他与墨书仙子认识了,元铭礼心想,按照他这熟捻的语气,应当确实是熟人。就这两份关系,又让元铭礼对他高看一眼。
“是不是玩笑,还得朕见过了才能肯定,虽不能当太子太傅,但朕想,当一个教书先生,应该还是可以的。”
“草民学识浅薄,并不堪当大任。”
元铭礼身子前倾,拿起手边一摞摞的册子。
“学识浅薄?要不是朕让人细细查探,还不知你这小小的水月阁,既会唱戏也会写诗,甚至话本也写的不错,山水花鸟图更是一绝。”
“先生当真学识浅薄?还是这些册子,都是别人写的?”
元铭礼说着,往后一靠道:“那可是欺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