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秦时明月之大秦天庭

第五十一章 范蠡之能

秦时明月之大秦天庭 俺是平凡人 3367 2019-10-22 11:23:07

  章台宫!朝天殿!

  “王上万年!”

  “诸位臣公有礼了,坐。”

  “谢王上!”

  “议”

  商鞅拱手道:“启禀王上,陇西,汉中,关东等郡传来郡守奏扎,机关犁开垦之地比人工和牛犁所耕耘还要松散,百姓已相继播种,今年秋收我秦国必是历年来秦国之最,预计最低都是去年的五倍有余。”

  嬴政听了也是欣喜不已,这年头什么都没有粮食重要,道:“善,此事工部和兵部居功至伟,不可不赏,两位尚书记功一次,赐财务若干,其余有功之人便有两位尚书写个奏札呈交内阁。”

  “谢王上赏赐,此乃臣之本份。”两位尚书谢道。

  商鞅又道:“其二,西川,西南两郡太守将郡丞、郡尉、两郡所管辖县的县令等人选,均也写成奏札呈交内阁。臣和三位内阁阁老已经审核,不合适之人已被划去,今日便是朝议具体人选。”

  又是一番激烈的讨论,最终确定郡尉县令等人选。

  “第三议,巴郡郡守王晓身得重疾,不能主政,需要朝廷另派郡守前往巴郡担任郡守之位。”商鞅道。

  嬴政说道:“巴郡政务先交由郡丞代为处理,限内阁三日之内选出有能力担任郡守一职者交于孤定夺,此事准内阁开廷议。”

  “内阁领王令。”

  嬴政见商鞅不再说话,便知他已无事奏,便按照惯例问道:“诸位臣公可有事要议?”

  “禀王上,臣有事要议!”一道声音在下方想起。

  群臣也有些意外,按理来说所议之事均是交由内阁批阅,内阁无法决定的再上交嬴政定夺,嬴政不能轻易决定的才会举行朝议,很少有大臣亲自在朝议上提出。

  众人看去,原来是户部尚书范蠡出的声。

  嬴政淡淡问道:“范公所议何事?”

  范蠡道:“禀王上,秦国几大粮仓已经无粮,剩余粮食只够大军两月所需,如今能够筹粮只有二法,一则,向百姓提前征税,此法会激起民变,不可取。唯有第二法,臣斗胆,以国府的名义向秦国粮商借粮,秋收便还,可承诺粮商一点三倍的利息。”

  “什么?不可?”

  “真是荒缪!”

  “此法简直就是离经叛道之举。”

  “范蠡这是要毁我秦国根基啊,秦国重农抑商,若按他所言去做,商人会怎么想,百姓又会如何看待朝廷。”

  “诸位大人严重了,此法乃是救国良策,怎会有诸位说的如此不堪。”

  “是啊,我认为可行。”

  群臣赞同者有之,咒骂者有之,观望者同样有之。

  “王上不可,朝廷若是如此行事,还有何威仪可言,如何让百姓信服,王上三思!”有大臣出来说道。

  “王上,臣反对,若是向商人借粮,必会助长商人气焰,这是对我秦国重农抑商政策的动摇,会给商人传递一个不好的信息——重农抑商是错的。”又有大臣出来反对道。

  “启禀王上,臣赞同范尚书的计策,如今当务之急是筹集军粮,以保证供给大军的粮食不断,才是上策。”景田出列说道。

  范蠡虽然只是说向商人借粮,其实他已经在挑战秦国的法度,秦国法度从商鞅变法以来逐渐完善,取得的效果日见显著,认可的人也就越来越多,反对范蠡的人自然也就越多。

  而最不能同意这件事的人就是商鞅了,这已经算是在打他脸,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他都不可能同意,同意就代表他商鞅的变法是错误的,当然这样说太过绝对,但是民间会这样认为的人定然不少。

  “敢问李大人,你所谓的朝廷威仪,就是大军无粮,百姓亡国吗?”范蠡向着一位老臣怒问道。

  “你,你,你……”

  “诸位大人,你们所谓的朝廷威仪就是置秦国危难于不顾吗?在范蠡看来,秦国威仪,百姓敬之,爱之,奉之,方有威仪;百姓厌之,弃之,惧之,何来威仪可言。”范蠡高声说道。

  “好好好,好个百姓敬之,爱之,奉之。范尚书的提议孤准了,另外孤要告诉诸位,商君变法的好坏大家有目共睹,秦国百姓是变法的收益者,孤相信我大秦四百万子民的眼睛还没有瞎。”嬴政的声音起,一锤定音。

  今日的朝议了真是有些出人意料,蔡泽和张仪,范雎三人都没有说话,他们心里也很清楚,为今之计范蠡的做法是最好的选择,明白归明白,不到万不得已他们是不会搅和进入的,不是他们怕事。

  他们的身份不能让他轻易做出结论,朝堂之上波诡云谲,商议个十天半个月都有可能,但是到哪时全都晚了,所以,他们要和嬴政统一战线,君臣合力,以最快的速度拿出一套方案。

  说到底内阁就是为嬴政而存在的,君不见,朝堂之上商鞅都闭口不言吗。

  “唉,人老了,老喽……”商鞅一声哀叹的从三人身边走过。

  朝天殿外,大臣们都在朝车马场行去,范蠡也同样如此,赵高突然出现在人群中,将范蠡请到一边,对范蠡说道:“范尚书,王上让我给您带一句话。”

  范蠡带着七分担忧三分疑惑的问道:“王上让总管给范蠡带句什么话?”

  “告诉范公,他想做什么就大胆的去做,孤在后面支持他。”赵高一字不漏的转告了嬴政的话。

  范蠡有些感动,他还以为,嬴政是想警告自己一番,没想到如此的大力支持自己。

  “范蠡谢君上信任。”

  赵高又道:“范尚书,高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范蠡道:“赵总管请讲,范蠡紧记。”

  赵高道:“范尚书不管想要做什么,依赵高之见,尚书大人还是前往商君府,取得商君的支持,虽不敢说风平浪静,但风微浪稳还是毫无问题的。”

  范蠡这才正视赵高,他没想到嬴政身边除了深藏不露的郑和外,连平时豪无存在感的赵高,都有如此见解。果然能跟在嬴政身边做事的人,又岂会是简单之辈。

  这些道理他范蠡自然知道,不过,赵高既然说了,他也不得不承下这个人情。

  回到户部,范蠡就和户部侍郎以及六位员外郎商议借粮后会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写出一个奏札递交内阁。

  内阁。

  自从三日前早朝以后,商鞅就没有来过内阁,说是偶感风寒身体不适,在家修养,明白人都知道,这是对于嬴政支持范蠡表达不满。

  “好好好,这番见解果真是一针见血,范蠡担任户部尚书绝对是最合适的人选。”蔡择拿起一卷奏扎称赞道。

  范雎和张仪两人好奇的凑了过来,看完后也是赞不绝口。

  张仪道:“果真不亏是范公,知道朝廷要是向粮商借粮,一些不良商人会看到粮食少了,从而大涨粮价,到时受苦的还是秦国百姓,而范蠡已经预测到这种情况的发生,所以向内阁建议将粮食的价格定价为三十钱一石,加入秦律,粮商胆敢涨粮食价格者,就能以法度定罪,真是好想法啊。”

  “是啊,不仅是粮食,范蠡还在奏札中提到:一些百姓所需的生活物品如布匹,麻布等也可以由朝廷定价,归如秦律,这样以来,秦国就不再会出现百姓由于无良商人涨价布料等而买不起布匹制作衣服,从而被冻死事发生。”范雎也是高兴的说道。

  “是极,是极,一些物品由朝廷来制定价格真是好想法,不愧是名满天下的范公,尤其是后面提到的:以后秦国商人,无论做什么生意都要有秦国颁发的许可证,真是绝啊。张仪是佩服不已啊。”张仪道。

  一个月后。

  天上人间客栈,第五层,一间较大的包间之中,加上范蠡大概有二十几个人,都是些秦国大大小小的粮商。

  范蠡开口道:“诸位前来这里都应该知道是为了何事?蠡,也就不拐弯抹角,浪费大家宝贵的时间,今,秦国有难,需要借助诸位手上的粮食,不管是算钱还是还粮食,本官可以承诺按照一点三倍补偿给诸位。当然,不愿意的之人,蠡自然也不强求。”

  “范公以前也经过商,我们自然相信范公的为人,我钱氏店铺出五万石粮食。”

  “李氏商铺出十万石。”

  “赵氏商铺出五万石。”

  “赵文店铺出十万石。”

  “…………二十万石。”

  “…………十五万石。”

  “……”

  “……”

  ……

  许多人都明白胳膊拗不过大腿,不管愿不愿意,出了自己一份力,朝廷也不过过分逼迫。再说,范蠡乃是户部尚书,朝廷的正三品大员,都出来和他们这些士农工商最低等的商人商议,可以说是给足了他们的面子,在不识相,就是真不识抬举了。

  自然,这世上就是有不识抬举的人,有四五个人吭都没吭一声,一直冷眼旁观。

  范蠡也不管他们,算了一下募集的粮食大概有二百五十多万,实在是超出他的意料。

  范蠡对着那四人冷眼旁观的人说道:“既然四位没有粮食卖于朝廷,本尚书自然不会强求,四位请吧。”

  指了指包间的房门方向,四人起身告辞,范蠡冷笑不已,四人乃是秦国老牌士族所推出来的粮商。

  看来有的人还认不清这是谁的天下。

  四人离开,范蠡对着包间里的众人说道:“我范蠡掌管户部,诸位应该都知晓,从今起,诸位做粮食买卖就要有朝廷认可的粮食买卖文书才可以买卖粮食给他人,不然,不仅会被收缴粮食。还会被依照法度处置。”

  “什么?”

  “这可如何是好。”

  “朝廷这是什么意思?”

  包厢中的商人交谈起来,脸色有些慌张。

  “大人,请您指条明路啊……”

  “是啊,大人……”

  范蠡平静道:“诸位的经商文书,本尚书今日已为诸位带来了,有了这份文书,没有人可以为难你们,但是你们要记住,你们只能做粮食买卖,不然,这卷文书也不能保你们的命。”

  “谢尚书大人。”众人拜道。

  有人想起了离去的四人,看来他们的命运,从他们走出包厢时就注定了。

  

俺是平凡人

感谢:三短一长,沉默夜海,呵三人的打赏。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