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公廟的由來
本廟原始名稱:(文昌帝君祠)或謂:(犁頭店文昌祠).乃嘉慶二年丁巳歲(西元一七九七年),歲貢(註一)曾玉音等捐建,由南京戶部主事簡貴信及其祖簡會益獻地.
原廟址在今之南屯警察分駐所後,現為南屯市場(詳見南屯史蹟圖),奉祀文昌帝君.關聖帝君.魁斗星君等文昌三聖.祠旁廂房設置庠序(鄉學)一所,延聘碩儒任教,為鄉梓培育人才,每年在本祠廟舉行鄉試二次,凡入泮(註二)或應試者,均頒發膏火費(註三)以資鼓勵,其費用則由當時貓霧 巡檢官及祠會支付.此乃本廟具有教育性的特色,與一般寺廟不同的地方,於是文化丕振,英才輩出,南屯成為台中市文化發祥之地,本廟亦為全臺古廟之一,如其原廟尚存,應該獲得政府列入一級古蹟.
註一:歲貢(按清朝制,府州縣學之生員食餼久者,每歲選一或二人,貢諸京師,入國子監即太學肄業).但曾玉音考中歲貢時,年已六十,故未上京師進入太學.
註二:入泮(古時書院謂泮宮,考入書院曰入泮)
註三:膏火費(今之學費)
所謂祠會,乃本祠所屬社會之會,根據彰化縣縣誌記載:騰起季設在犁頭店(今之南屯)文昌祠內,又一名文林社,一名蘭社.日據時期大正十三年(西元一九二四年),宗教臺帳記載:新蘭社於嘉慶十九年甲戌歲(西元一八一四年)創立,乃南屯附近文士同好二十五人協議創立,管理人陳日新.
騰起季於嘉慶二十四年己卯歲(西元一八一九年)創立,張天德發起會員一O八人.大觀社於光緒二年丙子歲(西元一八七六年)八月十日創立,乃烏日學田庄陳光輝發起,會員十六人,管理人黃清漂,該社至今尚存(詳見大觀社祭典照片).又崇文社約在嘉慶年間創立,約與騰起季同一時期創立,當時社員五十餘人,到日據時期,由林琢如.林湯盤.賴年熙等三人為管理人,終被日本政府強令解散,該社社員林樹枝先生,即本廟第五.六屆董事長.
所謂社學:乃諸士子會文結社,以為敬業樂群之所.諸如今之台中市中州詩學研究會(中州詩社),在本廟雅集,舉開擊缽賦詩例會.
此外還有(南屯昌明會),於民國十三年(西元一九二四年)台灣有識人士林獻堂.蔡培火等人倡議組台灣文化協會,推行國民文化運動時,南屯由張聘三.賴遠輝.林友仁.曾樹芳等,響應台灣文化運動,遂在本祠廟組織(南屯昌明會),並在本祠廟設立漢學書塾,聘請彰化王義貞先生執教數年,授業生員約三十多人.
當時台灣文化協會組織日本留學生演講團,黃朝琴.林糊.蔡培火.楊肇嘉,以及南屯張聘三.賴遠輝等人,曾在本祠廟廣場演講多次,提高人民文化水準,其對激勵民心思漢,凝結民族精神,裨益良多.此皆本祠廟所屬祠會.社學等組織,推動中華文化,歷代薪傳之輝煌史蹟.
熱心人士爭回廟產 新廟規劃興建開始 文昌祠之庠序,原屬地方義學,詎知日本據臺之後,於民國十四(西元一九二五年)竟被解散,改為(犁頭店公學校),又經七年,日人為擴展校舍,本祠廟之廂房遂被佔用,自此無人管理以致年久失修.台灣光復(西元一九四五年),政府重新換發土地所有權狀,誤將本祠廟管理人何植榮登記為所有權人,迨至何植榮別世,其子何耀銘辦理繼承登記時,始被當時南屯區林錫三及前任區長林友仁.林劉連炳,市議員陳舜仁,以及南屯區農會總幹事劉茂安等發覺,彼等乃地方熱心公益人士,為保存本祠廟業產,乃邀地方士紳成立(文昌祠管理委員會),循法律程序追訴,歷經十年時間,始獲勝訴予以收回.至今本祠廟所有土地之能存在,應歸功\於前述三位區長及陳舜仁.劉茂安先生也.
本祠廟溯自甲午割臺,淪為異族統治,廂房被佔,不予修葺,歷經五十年浩劫,祠貌已非昔比,祠前拜亭倒塌,祠宇丹雘剝落,牆垣傾圮,廂房樑棟腐蝕不堪.況且前有南屯警察分駐所遮蔽,後有市場阻塞,周圍盡為商店,日夜市聲喧囂,已非當年咿唔清靜之地,不適於設立文昌祠廟.
管理委員會諸委員有鑑於此,為保存古廟史蹟,垂株不朽,咸認另擇環境清靜之地,重新興建為宜.奈因當時財政枯\渴,經費無著,乃議發起募捐之外,將原廟土地租與台中市政府興建南屯市場,分得五間店舖租金,維持經費,既可繁榮地方,又符(以產養產)之法.故擇萬和宮後面土地,籌建現之新廟,期使兩廟相連,前後相輝映,庶幾參拜天上聖母者,禱佑平安;膜拜文昌帝君者,祈佑加冠晉祿,何勝於斯哉?
文昌公廟建廟有共識 信徒齊心協力完成 建廟之議既決,於是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林錫三,委員林劉連炳.簡武.劉茂安.廖朝錩.陳舜仁.賴鴻濟,候補委員黃樹旺.林友義.楊春禧,常務監事張林玉圓,監事陳川田.陳阿煉,候補監事陳阿俊等人,議聘國大代表林湯盤先生,擔任(重建台中文昌公廟)主任委員.
發起向地方有志募捐,幸蒙各界人士鼎力襄助,傾囊樂輸,集腋而成裘,遂於現址購地三百坪,中間又因賣主業佃糾紛纏訟,產權過戶發生困難,幾經波折,全體管理委員歷盡艱辛,終於解決.始於民國六十二年癸丑歲(西元一九七三年)三月一日著手興建,同年十二月二十日竣工,建成二層城閣式新廟,一層前面正中築雙垂梯階,如登城閣之梯狀,供人上二層正殿.
內部寬敞,曾為萬和宮附設圖書館,以供學生或青少年閱\讀書冊,民國八十二年(西元一九九三年).七月,萬和宮之萬和大樓建竣,其附設圖書館已遷於該大樓,於是本廟擬充文化活動場所.
二層正殿奉祀文昌帝君.關聖帝君.孚佑帝君(呂仙祖)魁斗星君.朱衣星君.五聖一龕,以符奉祀五文昌帝君也.
二年後,因應各界信徒需求,在一層增建兩旁側殿,左祀觀世音菩薩,配祀北港媽祖,是為觀音殿.右祀關聖帝君,是為關帝殿.
繼而於二層正殿兩旁,塑造釋迦如來大佛像,關聖帝君大神像,巍峨而莊嚴,雄偉而壯觀,供諸善信大德瞻拜,成為儒.道.釋三教合一之神聖廟宇.士農工商各界,前來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財利亨通,百業成功\,從此香煙鼎盛.
廟宇既成,金碧輝煌,人來參拜,心曠神怡,如隔紅塵,不勝別有天地之感.乃涓擇於民國六十三年甲寅歲(西元一九七四年)二月二十二日舉行慶成典,並安神座,且將原來南屯文昌祠改稱為(台中文昌公廟),擴展奉祀區域及於全市,其實外縣市的善男信女前來參拜的也很多.
至於管理委員會名稱,也因廟名變更而改稱,初次成立(文昌祠管理委員會),因重建時廟名改稱(台中文昌公廟),也就改稱(台中文昌公廟管理委員會).
民國六十五(西元一九七六年),組織(財團法人台灣省台中市文昌公廟),成立董監事制,以健全廟務管理.
熱心地方公益 回饋社會獲得肯定 本廟自改組財團法人以來,歷屆所選董.監事,皆是地方德高望重的士紳,文化水準很高,在董.監事聯席會議中,一致以本廟收入取之於社會各界善信大德,應該回饋社會,提倡文化,諸如提供獎品給各級學校舉辦書畫比賽,清寒學生獎學金,學費補助,舉辦全國詩人聯吟大會,安奉龍門燈應考金榜題名之獎勵,頗有意義.此種措施在台中市寺廟界,除萬和宮外,實尚少見.
文昌公廟神靈顯赫 感應萬方信徒虔誠 本廟奉祀五文昌帝君,主天下文昌之事,及掌人間祿籍,求佑升學考試或升官者,莫不心求而事應,咸感靈驗異常.新廟慶成以迄,來廟參香膜拜之市民日益增加,尤於考季更是絡繹不絕.
因此,本廟之龍門燈.光明燈,更為信者祈求子女升學考試順利考取理想學校,甚至為求參加高.普考,或各類科特考,公務員升等考試等人士,爭相安奉,蓋\龍門燈取義於(鯉躍龍門),是謂鯉魚逆浪躍過龍門便為龍.
關聖帝君雖五文昌之一,亦為武曲星君,即武財神,商人多喜奉拜.
天上聖母能呼風喚雨,每當三月二十三日誕辰之前,農民恭奉到庄祈求,沿途驟雨傾盆,以利春耕,必收五穀\豐登之效.
釋迦如來佛.觀世音菩薩,以佛化教育淨化人心,普渡眾生,頗受社會各界敬仰崇奉.
本廟奉祀儒.道.釋各教神.聖.佛,適應地方各界人士信仰,固為士農工商崇拜之對象且因神靈赫濯,普沐恩澤,求必應驗,其故香煙鼎盛,千秋弗替.
清朝道光十一年曾蒞文昌公廟題匾
黃驤雲進士 略傳
黃驤雲字雨生,淡水頭份莊人.父清泰字淡川,原居鳳山,性孝友,少習舉業,有文譽,林爽文之役,募勇守城,以平琅喬功\,補福州城守營把總.
嘉慶十一年,任竹 守備,署艋舺都司.總兵武隆阿重之.擢鎮標中營游擊,改參將,遂居淡水.清泰以書生習武,望子能文,驤雲少時,即肄業於福州鰲峰書院,不十年而文益邃,二十九年舉於鄉,道光九年成進士,籤分工部,十七年分校京闈,取士多得人.
張炳之變,適歸省,巡道平慶令作書勸諭閩粵莊民,及平,補都水司主事, 升營繕司員外郎.子五人,長延祐舉人,次延祺少慧工書,嘗雙鉤大麻姑壇記入石,編修何紹基見而推許\,卒年二十餘.
(本文錄自台灣通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