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張羽崙」記者的文章列表

共發表 42 篇文章
民俗專家建議準備「4樣供品」可以轉運、補財運。(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極陰年逢大暑!4生肖「沖煞力道大」 民俗專家:準備4供品可轉運

今天迎來24節氣中的「大暑」,代表天氣酷熱達到最高峰。民俗專家廖大乙表示,今年為甲辰龍年全年沒有立春,又稱作「極陰年」,而大暑這天是由陽轉陰的開始,他建議可趁今天起至立春期間,以龍眼、紅龜粿、發糕、紅圓4供品祭拜;此外,大暑這天沖蛇、豬、虎、猴4生肖,因此這4生肖更要把握轉運時機,替自己下半年招來好運。廖大乙指出,今年為甲辰龍年全年沒有「立春」,也是俗稱的「孤鸞年」、「極陰年」,而今天為24節氣中的大暑,代表一年中最熱的節氣,也是由陽轉陰的開始,過了大暑這一天,便會慢慢地降溫,在節氣「立秋」後感受會更加明顯,因此可以利用大暑至立秋這段時間祈福改運。廖大乙建議,準備龍眼、紅龜粿、發糕及紅圓4樣供品,在上午7點至下午5點這段時間,前往自己常去的廟宇祭拜,若不方便去拜廟,同樣備好上述供品,直接雙手合十向天祈福也可以,誠心祈求替自己下半年招好運。另外,廖大乙提醒,大暑這天沖蛇、豬、虎、猴4生肖,因為這天是陽氣最盛的日子,因此沖煞力道更大,恐影響到下半年運勢,因此建議這4生肖的民眾,更要好好把握轉運時機,只要誠心祈福便能一掃陰霾,並在下半年招來好運。

一名女網友抱怨老公與其他女生搞曖昧,結果婆婆竟反過來用1理由教訓她。(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尪與女生搞曖昧!人妻氣炸 婆婆竟用1理由反嗆:管太緊

一名人妻日前在網路上發文抱怨,她日前發現老公玩社交軟體認識一名女生,不僅照三餐傳訊息問候,還經常關心對方的生活瑣事,讓她一看當場氣炸,並與老公大吵一架。豈料婆婆得知此事後,竟教訓她「把老公管太緊」,接著還吐出一句話,讓原PO聽完相當傻眼,憤怒直呼「這家庭到底是什麼三觀?」原PO在臉書社團「毒姑九賤婆媳討論區」發文,表示老公透過社交軟體認識一名女生,雙方以「哥哥、妹妹」互稱,聊天內容也經常關心彼此生活,甚至出現許多撒嬌意味的疊字,包括「吃飽飽嗎?」、「今天上班累累嗎?」等等,兩人也約好要一起出去吃飯,各種內容讓原PO看完相當憤怒,找老公大吵了一架,希望對方能適可而止。對此,原PO認為「關心陌生人的時間,為什麼不能關心自己小孩?」沒想到,此事傳到婆婆的耳裡後,婆婆竟反過來教訓原PO,質疑她把老公管太緊,接著還語出驚人直言「男生這樣是正常,公公跟大伯也是這樣」,婆婆認為,自己與原PO大嫂都能忍受,原PO應該也要忍耐,這樣的要求讓原PO相當傻眼,不禁直呼「這家庭到底是什麼三觀?」而此文一出,許多網友紛紛留言表示「這樣哪裡正常」、「出軌的開始」、「好可怕的家庭」、「還不離婚?」、「這種家庭…不走,還能圖啥幸福可言?」、「只有你正常,加油」、「因為那是她兒子,而妳永遠是外人,顧好自己愛自己吧」。

日前有民眾在瑞豐夜市買水煮玉米,結帳時卻被價格嚇傻。(示意圖/報系資料照)

逛夜市買水煮玉米!他「3支噴230」嚇呆 業者解釋:坐高速來的 

近年來物價飆漲,讓不少民眾大喊吃不消,如今就連夜市小吃也不再是銅板價。一名網友日前就發文抱怨,表示自己近日前往高雄瑞豐夜市,在某攤販買了3支水煮玉米,沒想到竟要價230元,高昂的價格讓他忍不住驚呆。而文章曝光後,立刻引起網友熱議,對此,業者也針對計價方式出面解釋了。日前一名網友在臉書社團「爆料公社」發文,表示自己很久沒有逛瑞豐夜市,近日前往發現人潮眾多,他便選擇在某攤販買了3支水煮玉米,沒想到結帳時才發現,3支玉米竟要價230元,平均1支高達76元,價格高到讓原PO不敢置信,不禁直呼「有點嚇到,領教到秤斤論兩的威力」。此文一出,許多網友紛紛留言直呼「烤玉米都沒這麼貴」、「烤玉米就算了,水煮的怎麼敢用秤重的啊」、「水煮玉米什麼時候也開始秤重了」、「這種東西要在菜市場買」、「水煮玉米就算在風景區,觀光客也才最多50」、「盤子才會買的價格」、「好可怕的價格,去菜市場買生的100塊,大的5支,小的6支」。根據《三立新聞網》報導,事後業者出面解釋,他們會採用秤重方式計價,主要是為了避免因玉米大小不一而造成價格不公的問題。此外,業者也強調,自家的玉米是特選品種,每支玉米都超過一斤,而且都是從田裡送到市區「坐高速來的」,因此價格相對較高。

「拿鐵效應」就是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錢,累積下來的金額卻相當可觀。(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喊存不到錢!她一看開銷超多「儀式感支出」嚇傻:掉入陷阱

許多現代人較注重即時享樂、生活品質,導致每個月也因為各種額外支出,而成為所謂的「月光族」。對此,一名網友近日發文分享,自己的工作明明經過數次調薪,口袋卻依舊空空的,直到檢視消費習慣後,才發現自己日常中很多「小確幸」的支出,驚覺「好像陷入了『拿鐵效應』的陷阱」。貼文曝光後,話題立刻引起熱烈討論。原PO近日在Dcard上發文表示,自己雖然有數次調薪,但存款卻沒有因此增加,於是便上網看了一些理財相關的文章,才發現自己好像陷入「拿鐵效應」陷阱,原PO進一步解釋,「拿鐵效應」簡單來說,就是如果一個人習慣每天早上喝1杯拿鐵,每杯約150元,一年下來累積的金額就高達54750元。原PO坦言,自己檢視消費習慣後才驚覺「生活中有很多小小的花費,長期累積下來卻成為錢包的大破洞」,原PO也舉例,像是許多人習慣每天1杯的手搖飲、做美甲、買手機殼、美妝服飾,以及健身房費用、影音平台訂閱費、線上課程等等,長期累積下來都會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原PO感嘆,雖然曾經想過省下「小確幸」的支出,但她認為這些花費能有效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同時還能療癒自我,因此好奇詢問其他網友「平常會節省這些錢嗎?還是會適時的獎勵自己呢?」此文一出,引起網友熱議,許多人紛紛給出建議「先儲蓄,後支出,每月訂好儲蓄目標,花費要記帳,每月檢討」、「或許可以換個想法,我想要過上每天都可以喝150元拿鐵的生活,要怎樣一年增加5萬多的收入,這樣就增加了賺錢的動力」、「當妳還在需要在意這些支出的階段,就代表目前主業收入不夠,會建議下班時間發展副業,花時間在賺錢上」。另外也有網友表示「當妳斷捨離全都辦到,錢也存到的時候,也只剩妳一個人宅在家裡了」、「生活品質是給有錢的人,如果賺的不夠多說真的別想去擁有生活品質,是先想想怎麼過以後的日子」、「大學畢業開始,每個月幫忙家裡還房貸,換來的是朋友越來越少。雖然資產比同齡朋友還多,但看到他們開心吃吃喝喝到處玩,可以買自己想要的東西,就會覺得自己人生過得很沒意義」。

一名網友抱怨自然人憑證辦理相當麻煩。(示意圖/記者戴嘉芬攝)

他嫌「自然人憑證」超廢!網批:一張250還會過期 內行人解答了

自然人憑證如同「網路身分證」,可以用它在網路上辦理多項政府服務。不過一名網友日前發文質疑,辦1張自然人憑證不只要花250元,卡片還有使用效期,讓他覺得相當麻煩,痛批「為何不綁定手機線上認證就好了?」甚至質疑「是不是圖利廠商」。結果貼文曝光後,立刻引發網友熱議。原PO日前在PTT上發文分享,許多政府的線上服務必須綁定自然人憑證,但申辦該卡卻要花250元,且卡片使用還有期限,超過就得重新申辦,讓他覺得相當浪費時間,不禁質疑「直接讓大家雙證件綁定手機線上認證就好了,又要人拿250塊浪費時間去辦,是不是圖利廠商啊?」此文一出,引發網友熱烈討論,也掀起大票人共鳴直呼「那個憑證真的很沒用」、「這東西真的超廢又難用,還要錢」、「要請假去現場辦真的擾民」、「現在報稅用健保卡就好了」、「不懂為什麼這個東西有使用期限,健保卡就沒有」、「這東西麻煩的是還會過期」、「現在很多服務用健保卡也能認證了,自然人憑證超沒用」。不過也有內行人解釋「憑證這種東西技術標準就是要有期限的,用處確實是不大,但還一直存在,就代表確實有你無法理解的作用存在」、「期限是法規憑證規定的更新期間,怕你這人早就沒了卻還可以一直用你的憑證來處理各項事務」。另外還有網友補充表示「公務員強制使用」、「公務員簽公文用的」。據了解,其實目前除了傳統的自然人憑證晶片IC卡,需要到戶政事務所臨櫃申辦,內政部也推出「行動自然人憑證」,民眾只要攜帶手機等行動裝置,前往全國24個戶政事務所,就可臨櫃申辦行動自然人憑證,申辦費只要30元,免隨身攜卡,往後透過APP就能享有網路真實身分識別、數位簽章及加解密服務。

一名女網友考上公務員後,發現工作與想像中完全不同。(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她考上公職「這類別」忙翻天! 崩潰嘆:能撐40年嗎?

公務人員向來被視為鐵飯碗,是不少文組畢業生求職的首選職業之一。不過近日一名網友發文感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公務員,沒想到入職後才發現,工作內容不如想像般輕鬆,而且不僅沒有成就感,還沒有學到實際能應用在社會的技能,讓她不禁開始思考,要為了薪水「做這種工作40年嗎?」貼文一出,引起熱烈討論。原PO日前在Dcard上發文表示,當初備考時以為公務員工作很輕鬆,因此努力考上了行政類的公職,沒想到卻跟自己想的不同,工作內容整體並不輕鬆,有很多繁複的程序及表單需處理,每天還要處理各種繁雜的政府文件,讓她不禁感嘆「內心完全沒興趣,只能不停背流程…感覺沒有學到實際能應用在社會的技能」。原PO透露,自己同部門的同事幾乎都是長輩,因為年紀相差大及價值觀的落差,所以沒有共同話題,最近她也開始思考「如果不是為了錢真的不知道自己在幹嘛,懷疑自己要做這種工作40年嗎?但身為文組去私企薪水只會更少,感覺一輩子被綁在這裡的感覺」。貼文一出,許多過來人坦言「年輕沒去跳過不同產業,畢業直接考公職,會有這樣的心境很正常」、「我是在業界每天上班12小時以上到公職覺得很舒服耶…建議要出去被操過才會知道自己要什麼」、「在公部門,有採購、工程業務可以讓你知識爆棚,如果沒有的話,你這單位很好,好好待著」、「一律建議先去外面工作過啦,沒有比較沒有傷害」。不過也有網友認為「我早就離職了,妳還在猶豫什麼?這只是一份工作,而且是責任制加班沒有加班費的工作」、「我之前在國營也有跟你一樣的心得,所以我離職了,現在生活開心很多」、「我當過公務員之後離職去私企,覺得外面也沒有那麼糟啊,至少我離開後完全沒想回去了」、「撇開公職不講,你怎麼會覺得有工作能又輕鬆又有意義」。

營養師列出不能一起吃的「3組保健品」。(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別一起吃!營養師揭「3組保健食品」超NG:沒效又傷荷包

許多現代人為了追求健康,有定期攝取保健品的習慣,藉此補充所需的營養素。不過,營養師劉雅惠提醒,其實保健品不是吃越多越好,有些保健品「千萬不要一起吃」,否則沒有效果又傷荷包。此外,她也列出不能一起吃的「3組保健品」,建議若大量服用時,應該將間隔時間拉長。近日營養師劉雅惠在臉書粉專「營養師Emma」分享影片,列出「3組保健品」不能一起吃,不然恐影響吸收率,甚至造成腸胃不適:1、魚油、藻油、月見草油+甲殼素、纖維粉和洋車前子劉雅惠表示,這種脂溶性的營養素,跟減重的排油纖維的甲殼素、纖維粉和洋車前子不能一起吃,因為膳食纖維會吸附油脂,降低其吸收率。2、鈣+魚油過多的油脂會影響鈣的吸收,還可能會讓腸道不舒服,建議魚油可以在飯後吃,而鈣因為可以幫助睡眠,建議在睡前服用。3、葉黃素+β-胡蘿蔔素這兩者在腸道的吸收途徑非常相似,微量的β胡蘿蔔素不會有影響,但若是大於15毫克就建議隔餐吃。另外,食藥署官網也指出,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建議1天攝取6毫克的葉黃素,可預防黃斑部病變;至於β胡蘿蔔素在人體內可轉換成維生素A,可改善因缺乏維生素A,而導致的眼睛及皮膚的疾病。食藥署提醒,天然蔬果中所含有的β-胡蘿蔔素及葉黃素的量,尚不足以造成兩者競爭吸收的疑慮,民眾不需過度擔憂。如需服用大量的β胡蘿蔔素及葉黃素時,應先諮詢專業醫師、藥師或營養師,依個人需求而選擇補充量,並將兩者服用時間的間隔拉長,使其不致於相互影響。

一名網友好奇詢問大家是否會蓋馬桶蓋?結果掀起兩派討論。(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

家人沖馬桶沒在蓋!他怨「細菌亂噴」 網一看戰翻:根本沒差

每個人的如廁習慣不同,同住的家人或情侶間若沒有溝通協調好,很容易因此發生爭執。一名網友近日就發文表示,自己不管大小號一定會「蓋上馬桶蓋」再沖水,但家人卻都沒有這個習慣,還會反過來抱怨他「想太多」,讓原PO相當苦惱,只好詢問其他網友意見,結果此文一出,掀起兩派網友論戰。原PO日前在PTT上發文指出,自己小時候沒有蓋馬桶蓋的習慣,直到長大看到相關文章,稱沒有蓋馬桶蓋就沖水會噴細菌,原PO便開始養成「不管大小號必定蓋馬桶蓋再沖」的習慣,不過他的家人並未如此,還反過來嫌原PO想太多,讓他相當煩惱,無奈直呼「想到家人大便都不蓋就很煩,請問大家也會蓋馬桶蓋嗎?」貼文一出立刻引起熱議,網友紛紛留言表示「會,不蓋沖水味道很重」、「會啊,真的不要以為不蓋沒事,還有衛生紙一定也沖馬桶」、「會蓋,只是蓋子每一陣子要清洗」、「沖水前會蓋,不然細菌到處飛」、「有看過人家做實驗的影片,其實噴細菌是還好,避免臭味溢出倒是比較有感」、「會蓋,也會定期噴酒精消毒」。不過也有網友持不同看法,認為「不會蓋,公廁翻蓋很麻煩」、「蓋馬桶反而發霉細菌更多」、「不會,這樣過了40年也沒怎樣」、「以前資訊沒這麼發達的時候,不知道要蓋馬桶蓋也沒有怎麼樣」、「蓋上之後不會變成高濃度在馬桶坐墊上嗎?上完廁所屁股不就有一圈更高濃度的細菌」。

一名網友好奇詢問,被父母逼著買房的子女們「現在還後悔嗎?」引起熱議。(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幾年前「遭爸媽逼買房」後悔嗎? 網一面倒全點頭:賺爛了

買房對於許多人來說是重要的人生目標之一。對此,近日有網友就好奇提問,表示不少年輕人才剛出社會,便被父母逼買房當「房奴」,通常都是父母出頭期款,房貸則由小孩來繳納,「幾年過去了,被爸媽逼買房子的人,他們現在還後悔嗎?」此文一出,引起許多網友共鳴,紛紛直呼「後悔當時怎麼不多買幾間」、「後悔不相信爸爸媽媽」。原PO近日在PTT上發文表示,很多年輕人才剛步入社會,就被父母逼著買房,通常父母會負責出頭期款,房貸則由小孩來繳,這些父母認為「買房就是強迫儲蓄」、「你以後會感謝我們」,起初有不少人抱怨連連,如今經過好幾年,原PO也好奇詢問「這些父母強迫的房奴抱怨仔,他們現在還後悔嗎?」這篇文章一出,掀起許多網友共鳴,紛紛留言直呼「後悔當時怎麼不多買幾間」、「後悔沒買更大間的,不然就賺爛了」、「後悔不相信爸爸媽媽」、「後悔了,為什麼不連隔壁都買下來」、「超後悔,為什麼沒有早點逼我買?」、「後悔買太小,漲兩倍了」、「真的後悔,後悔沒壓身家去買,不然早可退休」、「有出頭期的該跪謝了」。另外還有不少人表示「事實上,我是被我弟強迫的,坦白說我很感謝他」、「當時有機會買沒有下手的,現在怎麼敢進場」、「2018前就買的應該都不悔吧,只要付得起」、「當時有機會買沒有下手的,現在怎麼敢進場」、「當時有機會買沒有下手的,現在怎麼敢進場」、「自住的話漲跌其實無關,但若有第二間以上當投資且會買賣交易的話,就要注意行情」。

由於物價高漲,如何開源節流也成為許多網友討論的話題。(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

他好奇「月生活費1萬」有可能嗎? 網點出1關鍵:很勉強

台灣近年來物價高漲,讓不少小資族大嘆吃不消,因此如何開源節流也成為許多網友討論的話題。近日一名網友就好奇詢問,若是居住地在宜蘭,而且平時都是住家裡,1個月生活費只有1萬元「可以生存嗎?」此文一出,立刻引起熱烈討論。該名網友日前在PTT上發文表示,自己有一名朋友最近在和家人討論孝親費的事情,家人直言「宜蘭住家裡1個月1萬應該就夠了,剩下的都可以當孝親費!」但是原PO聽完卻認為「這樣超級硬」,若換作是自己會馬上找其他縣市的工作,接著搬走離開家裡,原PO也好奇詢問其他網友「宜蘭1個月只用1萬元可以生存嗎?」對此,網友們看完反應兩極,一部分網友認為「不用房租的話,一萬到處都能吧」、「一天200可以吃飽」、「每天都吃超商或自煮應該可以啦,只是這樣錢會存很少」、「我在宜蘭當替代役,一個月9000勉強」。但也有網友持相反意見,表示「很難,宜蘭現在吃的也很貴」、「1萬含租金有可能,30年前」、「宜蘭就南部薪資(可能還更低)北部物價」、「在外面租一個小套房就五六千以上了」,另外還有人直言「是孝親費太高的問題吧」、「你朋友都不用存錢喔」、「重點是孝親費拿了月收大部分」。

前往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