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重整雜誌改版 兩廳院總監劉怡汝溫和改革
(中央社記者趙靜瑜台北6日電)從表演藝術圖書館整建到「表演藝術雜誌」改版,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沒有忘記上任百日時給的新承諾,逐步溫和改革,為超過30歲的「大叔劇院」持續注入新活力。
去年起劉怡汝決定對表演藝術圖書館進行空間優化,內部卻傳出要將表圖消滅的流言;想要改版「表演藝術雜誌」,也被說成是要揚棄傳統紙本,全面擁抱數位,劉怡汝無奈之餘,改革腳步依舊堅定。
劉怡汝接受中央社專訪表示,攤開數字檢驗,過去3年來進館人次下降,1年只有千餘人使用,一天不到3人;再加上雲端資料需求逐年提升,圖書館入口與內部也沒有無障礙空間,這些都需要重新整理,才能符合一般人的需求。
從去年6月閉館整修,表演藝術圖書館20日將對外開放,內部空間寬敞明亮,除了原有的圖書館功能之外,還增加了會議空間。劉怡汝說,表藝圖書館不該只有圈內人才能使用,圖書館要成為兩廳院對外接表演藝術重要的窗口,「一般民眾也許不敢進來看表演,但可以常常進來圖書館看影音,聽古典音樂,不要覺得表演藝術距離他們很遙遠」。
「表演藝術雜誌」歷經16年從未改版,劉怡汝也邀請金鼎獎得主江家華擔任客座總編輯協助,「我希望表藝雜誌成為表藝產業中立的聲音,兩廳院不會預審內容,紙本不做業配,從過去做節目介紹轉成議題式主題,希望未來5年或10年的讀者,可以從紙本雜誌看到我們這個時代的劇場面臨的狀況跟問題,留下歷史」。
劉怡汝說,藝術不是只有美感的追求,還有對於思考方式的刺激,她希望雜誌可以發揮這個功能。
上任至今超過2年半,劉怡汝2進2出兩廳院工作,這次終於有機會落實升級兩廳院內部的工作流程,強化各部門體質,改變工作夥伴的公務思維。劉怡汝認為,兩廳院外貌形象很古典,「但骨子要隨著時代進化,才能被社會需要」。
劉怡汝舉例,過去兩廳院節目部與行銷部總是吵翻天,有節目賣不好,節目部怨行銷部不給力,行銷部罵節目部挑節目沒特色。劉怡汝上任後,只做了一個小小的改變,就是讓行銷同事提早半年甚至一年參與節目企劃,理解每檔節目選擇的重點,現在2個部門各自獨立,不能說水乳交融,卻多了互相體諒與支持。
劉怡汝說,尊重彼此的專業非常重要,「讓大家去嘗試,就會成長,大家來兩廳院工作是基於對這個產業的熱情,是為自己的進步,不是為了長官,工作起來才有意義」。
劉怡汝回憶上任2個月,她受邀去英國觀摩,也接觸到殘障藝術節,這帶給她很大的啟發,「我希望兩廳院是一個共融的劇場,有它的公共性,劇場不是只服務少數人,不分條件,身心狀況,每個族群都可以在這裡找到欣賞的表演」。
但要怎麼做,劉怡汝坦言一開始沒有方向,她下的第一個指令是把節目單的字體放大。之後成立了跨部門的共融小組,每月開一次會,現在已經有口述影像、情境字幕、看戲托育、輕鬆自在場專場演出與性別友善廁所等多樣服務,打造文化平權的劇場,也讓其他場館急起直追。
劉怡汝表示,她從30年前開始做藝術行政到現在,劇場工作者生存很艱難,觀眾不看演出,表演藝術的困境似乎沒有太大改變,「表演藝術只是同溫層欣賞就夠了嗎?不夠,這個行業得走出去,找到它的公共性,環境與生態才會越來越好」。
劉怡汝不諱言,節目永遠是兩廳院的核心價值,但節目之外的部分,也要能一起跟上,「如果大家在乎健保,也應該要關心兩廳院拿納稅人的錢,到底做了些什麼,人人都應該關心劇場,劇場生態才會進化」。
像是一顆石頭噗通一聲,落入了多年來未曾流動的池水,劉怡汝整理兩廳院大叔般的外表,但同時也釋放劇場的靈魂,發揮劇場的多元功能,期待這些激起的漣漪會像蝴蝶效應,慢慢改變表演藝術的困境。(編輯:張芷瑄)110010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