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習近平會面:中俄聯合聲明中的大國博弈及台灣問題
隨著兩國在西方壓力下走得更近,中國與俄羅斯領導人聚會,發表聲明反對北約(NATO)進一步擴張。
在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又譯普亭)訪問北京冬奧會期間,莫斯科和北京發表了一份聯合聲明,宣吿他們在一系列問題上的協議立場。普京聲稱西方大國正在利用北約防務聯盟來攻擊俄羅斯,而這是在當下烏克蘭局勢的緊張狀況下發生,不過普京否認俄國計劃入侵烏克蘭。
大約10萬名俄羅斯軍隊目前仍部署在與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烏克蘭的邊界。普京曾撰文表示,俄烏人民屬於同一個民族,他要求禁止烏克蘭加入北約。
雖然這份冗長的聯合聲明沒有直接提到烏克蘭,但兩國指責北約支持冷戰意識形態。中俄聯合聲明說,雙方「反對北約繼續擴張,呼籲北約摒棄冷戰時期意識形態」。
克里姆林宮表示,兩位領導人在奧運會開幕式之前舉行的會談「非常熱烈」。也是自新冠大流行爆發以來俄中兩位領導人第一次面對面會面。「(俄中)兩國友好沒有止境,合作沒有禁區,」聲明寫道。
在一場日益激烈的口水戰中,美國上周三(2月2日)指責俄羅斯正計劃發動一場虛假的烏克蘭襲擊俄國的事件,以證明其入侵的正當性。
俄羅斯否認它計劃製造襲擊,稱美國也沒有提供證據支持這一說法。
早些時候,美國表示將向東歐派遣更多軍隊以支持北約盟國。 俄羅斯稱此舉具有「破壞性」,並表明該國對北約東擴的擔憂是有道理的。
台灣問題
俄中兩國表示,他們也「嚴重關切」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組成的澳英美安全協議(AUKUS)。
根據去年簽署的澳英美安全協議, 澳洲宣佈將建造核動力潛艇,作為加強亞太地區安全努力的行動之一。這在很大程度上被視為抗衡中國的作法,而中國被外界指控在南海等有爭議的領土上加劇緊張局勢。
與此同時,俄羅斯表示支持北京的「一個中國」政策,該政策聲稱自治的台灣是一個分離省份,最終將再次成為中國的一部分。然而,台灣將自己視為一個獨立的國家,擁有自己的憲法和民選總統。
針對這些美中俄現在的合縱連橫或競爭關係,國際關係學者、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講師宋文笛對BBC中文說,烏克蘭若是發生戰事,對北京或許短期有利,但是其釋放的新變數亦有可能深化國際體系的民主政體和威權政體陣營的兩元選邊站隊的情況。所以即便是「短多」,亦不能排除是「長空」。
他認為,中俄之間更多是在經濟外交互援的防守性的互助性關係,但在軍事層次上,不是「同進同出」的聯盟關係,而且中國應該不會願意加大援助俄國對烏克蘭的侵略,而損害其與歐盟的關係。
宋文笛認為,在今年中共「二十大」即將來臨之前,固然提升民族主義是加分,但冬奧會已經完成,透過戰爭或侵台,面對戰爭帶來不可控的變數太多,估計習近平政府會希望此類「變數」越少越好。
中俄聯合聲明重點
北京釣魚台賓館舉行的會談後發表的聯合聲明與過去兩國的外交基調,並無太多意外。不過,俄羅斯「重申恪守『一個中國』原則,承認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獨』」,以及有關北約及針對澳英美安全協議機制與對美國外交的的批評,都是主要基調:
- 雙方反對北約繼續擴張,呼籲北約摒棄冷戰時期意識形態,尊重他國主權、安全、利益及文明多樣性、歷史文化多樣性,客觀公正看待他國和平發展。
- 對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建立「三邊安全伙伴關係」(AUKUS)特別是在核動力潛艇等涉及戰略穩定領域開展合作表示嚴重關切,認為上述行為同保障亞太地區安全與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相悖,加劇地區軍備競賽危險,構成嚴重核擴散風險。
- 俄方重申恪守一個中國原則,承認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獨」。
- 雙方反對在亞太地區構建封閉的結盟體系、製造陣營對抗,高度警惕美國推行的「印太戰略」對本地區和平穩定造成的消極影響。
- 對日本擬將福島核電站事故放射性污染水向海洋排放及其潛在環境影響表示嚴重關切。
- 雙方認為,美國退出《中導條約》後,加快研發陸基中程和中短程導彈,尋求在亞太和歐洲地區部署並向其盟友提供,加劇緊張和不信任,增加國際和地區安全風險。
- 雙方認為所有核武器國家應摒棄冷戰思維與零和博弈,撤出在境外部署的核武器,不允許毫無限制地發展全球反導系統。
- 中俄反對外部勢力破壞兩國共同周邊地區安全和穩定,反對外部勢力以任何借口干涉主權國家內政,反對「顏色革命」。
不過,雖然此聲明提到的種種議題及立場並不讓人意外,但中俄兩國及其對手美國,在當下的烏克蘭危機中,都展開一連串的政治抗衡。
以中國來說,BBC近日發現大量的宣傳戰已經開始。在媒體論述中,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被指是霸凌者,拒絶尊重俄羅斯和中國等其他國家的主權及捍衛自己的領土。譬如,中共官媒《環球時報》聲稱當下「中俄之間日益密切的關係和紐帶,是保護世界秩序的最後一道防線」,而官方通訊社新華社的一篇報道指出,美國正試圖「轉移國內注意力」和「重振對歐洲之影響力」。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研究員潔西卡·布蘭特告訴BBC,類似的一些言論已在推特上以多種語言發佈——試圖塑造世界其他地區對美國和北約的看法。
「我認為這裏的目標是削弱美國的軟實力,玷污自由機構的信譽和吸引力,並詆譭自由媒體,」她並補充說,這是北京「經常在符合其利益的情況下,放大克里姆林宮關於烏克蘭的談話」。
中國的戰略
不過,即便如此,中國面對俄國與美國的關係,也不全然是一刀切,二選一的難題,特別是中國在今年10月將舉行「中國共產黨第20次代表大會」,攸關習近平的執政延續,因此,國際關係學者宋文笛認為,北京應該不會願意在今年忙於陷入他國衝突,或主動製造區域紛爭。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葛來儀(Bonnie Glaser)之前也向BBC分析,中國目前正在尋求穩定與美國的關係,因此,如果北京向莫斯科提供更強有力的支持,「可能會與美國製造更多的緊張關係,包括製造出民主與專制的清楚劃分」。
此外,美國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授裴敏欣,最近刊登在報業辛迪加評論網的文章中論及,北京也可能在危機中「對沖其賭注」,因為它對莫斯科的真實意圖保持謹慎態度。
他說,若美國總拜登通過接受普京的一些要求來化解烏克蘭危機,中國最終可能會在戰略上處於不利位置。雖然普京將從他的脅迫外交中獲益,而拜登將避免在東歐陷入潛在的泥潭,但中國據此將發現自己是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唯一焦點。
再者,中國若加大對俄羅斯的支持可能會激怒其第二大貿易伙伴歐盟,從而引發「歐洲反彈」。裴敏欣認為,這可能採取支持台灣的形式——這一擔憂在烏克蘭危機的邊緣出現。許多人因此關心的問題是,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美國是否會進行軍事干預——如果中國有朝一日試圖收復台灣,美國是否會這樣做。
然而,許多專家駁斥了台灣與烏克蘭的情境相似,指出這是由完全不同的地緣政治問題所支配。他們指出,美國與台灣有著更深厚的歷史淵源,並將其視為美國在亞洲的意識形態、外交和軍事戰略的關鍵。「中國不是俄羅斯,台灣也不是烏克蘭。美國與台灣的關係比與烏克蘭的關係要深的多」,葛來儀說。
分析
BBC駐華記者白洛賓(Robin Brant)
他們吃過午飯,談過話,然後一起去看一場演出——一場盛大的開幕演出。普京是北京冬奧會開幕的明星嘉賓。 而此次訪問更重要的是有關習近平和普京如何熱衷於展示彼此加強合作和共同的世界觀。
雖然沒有提到烏克蘭,但當他們都表示反對擴大北約時,顯然暗示了這一點。
對中國來說,這是一個微妙的平衡。 北京與烏克蘭有政治和經濟關係, 任何俄羅斯入侵或軍事襲擊都可能折傷到習近平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