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前瞻:大博弈如何切身影響我和你

音頻加註文字,中美貿易戰會如何影響你
  • Author, 瓦斯瓦尼(Karishma Vaswani)
  • Role, BBC亞洲商務記者

如果全球最大兩個經濟體發生戰爭,世界會變成什麼樣?

好吧,不是討論一場真正的戰爭。

美國與中國正處在貿易戰的開始階段,沒人知道事態會惡化到什麼地步。可以確定的是,一場美中貿易戰可能殃及所有人。

US President Donald Trump (R) and China's President Xi Jinping in November 2017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雙方可能針鋒相對,或許沒有人會主動退讓。

以牙還牙

7月6日開始,美國將針對一系列中國產品徵收25%關稅;這也意味著美國消費者購買這些商品時,價格會上漲25%。

  • 中國製造的半導體芯片等科技產品。這些商品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如電視、個人電腦、智能手機、汽車中都有。
  • 從塑料到核反應堆、製造乳製品的設備等大範圍不同產品。
  • 根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數據,美國關稅清單中90%以上的產品是中間投入(intermediate inputs )或資本設備(capital equipment),即製作其他產品時所需的原材料。因此,這可能會對其他一些商品起到連鎖反應。

據信,美國貿易戰舉動的真正目標是"中國製造2025"計劃下的產品。

作為對美國的回擊,中國針對以下產業出台清單:

  • 美國農業 - 打擊美國農民和農場主,也是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票倉。在中國清單的545種商品中,約91%出自農業產業。
  • 汽車產業 - 特斯拉、克萊斯勒等在美國生產、中國銷售的公司會受到影響。
  • 醫療產品、煤炭、石油(但只是輕微影響)

「變得可怕」

雖然中國擅長在言辭上針鋒相對,但現實情況要嚴峻得多。

「我們在中國的產業聯繫人有的說,事情『看上去比較嚴重』,還有人說『事情正在變得可怕』,甚至還有人表示『我認為事情可能會變得更糟』,」絲綢之路研究(Silk Road Research)的穆特瓦尼(Vinesh Motwani)說。

穆特瓦尼最近剛從中國大陸考察回來,作為研究的一部分,他定期與中國公司交流,以衡量那裏的商業情緒。

他說,這些擔憂可能會讓企業「越來越謹慎,越來越不自信」,因為他們在試圖提前管控風險。

這就意味著,公司的擴張計劃可能會被擱置。如果中國公司停止擴張,那便會對亞洲的其他人產生直接影響。

生產轉移?

顯然,美國和中國經濟面臨的風險最大,但並非只有他們。

星展集團(DBS)首席經濟學家拜格(Taimur Baig)表示,全面的貿易戰可能會使這兩個經濟體今年的GDP減少0.25%。明年情況會更糟,兩國的增長可能會下降0.5%甚至更多。

「考慮到中國增長率為6-7%,美國為2-3%,我們認為對美國的損害將大於中國,」拜格補充道。

但由於供應鏈受到干擾,韓國、新加坡、台灣等國家和地區可能都會受到影響。

中國從其他國家採購了大量元件,再將他們組裝成成品。正如經濟學人智庫的馬羅(Nick Marro)指出,「中國出口流量的任何削減將會不可避免地影響」這些國家。

也可以將製造業轉移到這些國家,他們可以趁機將產品銷往美國,但這種轉移需要時間,也很難看出誰能夠與中國的規模相當。

最終,美國消費者將需要為這些產品花更多錢。

中國強烈抵制

USA and China flags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在中國的美國公司也可能會面臨「中國的強烈抵制」。

比如馬斯克(Elon Musk)的電動汽車公司特斯拉便已經強調,中國市場對他們有多重要。

特斯拉要將產品出口給中國,因此他們在中國銷售的汽車會被加徵25%的關稅,而他們本身已有15%的進口車附加稅了。

這無疑將使推高特斯拉在中國的售價,削弱他們本身已經不佔優勢的市場競爭力。

絲綢之路研究表示,中美關係緊張最終也可能「拖延或阻止」特斯拉在中國釋放全部潛力。

可能會有多糟?

每當我遇到一位商人,我都會問這個問題,而大家的回答通常都一樣:沒人知道。

如果歷史可以提供任何借鑒,那便是過去的貿易戰皆導致了嚴重的經濟萎靡不振。特別是1930年頒布的美國《斯姆特-霍利關稅法》(The Smoot-Hawley Tariff Act),這部法案被認為引起了一場貿易戰,連累全球貿易大幅下滑。

正如一項研究顯示,1929年至1934年間,世界貿易下降了66%,美國對歐洲的進出口也下降了大約三分之二。

雖然現在沒有人說我們已經到了當時那個地步,但鑒於所有的不確定性,企業的擔心一天天變大。

北京與華盛頓間針鋒相對的心態可能會使雙方走向對抗局面,以至於他們礙於面子而無法和解。

「你會從保護主義和孤立主義開始,」新加坡國際商會總裁米洧德(Victor Mills)說。「然後你便不會以鄰為壑了,你會以己為壑。」

很多商人希望的,當然便是這種聲音和憤怒只是另一系列談判的開始。

但令人擔心的是,如果沒有談判,事態更加升級,每個人都會變得更窮。這包括你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