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氏翼龍:比雷克斯暴龍還大的有翼巨物

Arambourgiania

圖像來源,Mark Witton

  • Author, 克里斯·巴拉紐克
  • Role, Chris Baraniuk

維頓(Mark Witton)是一個有使命感的古生物學家。他說應該有更多的人了解一種生活在6500萬年以前的雄偉的翼龍:阿氏翼龍。

阿氏翼龍屬於翼龍——翼龍是一組包括翼手龍在內的爬行動物,和恐龍完全是兩種不同的動物。翼龍生存於晚白堊紀,與雷克斯暴龍屬於同一時代。像雷克斯暴龍一樣,阿氏翼龍體型碩大。阿氏翼龍的翼展估計約為10米,頸部長度異乎尋常,是曾經生存過最大的會飛行的動物之一——大致上是一架小型飛機的大小。

「一種會飛的動物,有像長頸鹿一樣的頸部,」在朴茨茅斯大學工作的維頓說。「那相當不尋常。」

阿氏翼龍與長頸鹿相比。

圖像來源,Mark Witton

圖像加註文字,阿氏翼龍與長頸鹿相比。

不久前,維頓發佈博客稱阿氏翼龍值得擁有"粉絲團"。他指出,同時期的一些其它大型翼龍通常更為人知,比如風神翼龍。

很有可能阿氏翼龍的體型總的來說也許較小,但是阿氏翼龍另有特別之處。我們知道,它的頸部長度也許將近3米。

維頓解釋道,「這幾乎是我們在別的大型翼龍那裏所見到的兩倍的長度。」

關於這種了不起的翼龍物種,很難確鑿地講很多,但是我們對其頸部的了解是有根據的,證明來自現存的少數化石之一——椎骨,這裏說的是頸椎。神秘的是,沒有人知道阿氏翼龍頸椎骨的發現時間,因為有關文獻記載沒有保存下來,但維頓認為,可能追溯到上世紀30年代或40年代初期。我們知道的是在約旦發現,1954年法國考古學家阿拉姆氏(Camille Arambourg)就此標本撰寫論文,這種翼龍的署名即以阿氏為名。

這個化石是一種管狀形的細長頸椎,表明翼龍的頸部可能很巨大,也可能相當為僵硬。

「就像飛機尾翼的支桿,」南加州大學凱克醫學院的考古學家哈比卜(Michael Habib)說。

他補充說,「那當然比較有趣,因為我們很少見到頸部狹長而又比較僵硬的會飛的動物」,「它不是像鷺或天鵝的頸部那樣極易彎曲。」

阿氏翼龍

圖像來源,Mark Witton

圖像加註文字,阿氏翼龍

對於一架由金屬製成的人造飛機,把這麼大一部分放在機頭會出問題,但是哈比卜解釋說,會飛的動物可以通過調節翼部和肩部,在飛行中起到平衡作用。阿氏翼龍及其動物分類中同類的大型翼龍可能就是這樣飛行的。翼龍頭骨化石顯示,這些動物往往有相當巨大的怪異頭部,不過因為骨骼薄而骨質硬,頭骨實際可能會比看上去要輕巧很多。

除了頸椎,我們還有其他可能來自阿氏翼龍的化石,包括一節翼端骨頭,或指骨。這些化石有助於披露這種遠古飛翔動物的更多面貌。

維頓指出,像風神翼龍等物種的化石資料,保存下來的甚多,這能解釋為什麼這類翼龍比較多的出現在在出版物中及博物館的展品中。由於一直不斷有新的化石出土,很有可能我們對阿氏翼龍的認識很快就會比今天所知要增加不少。例如,去年密西根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幾種新化石,他們說屬於翼龍。這個有趣研究尚有待於同行評審。

更多的化石發現意味著古生物學家能夠更好地推測這些巨物到底是如何生存的——包括它們如何移動與飛行。

巨物的進化

圖像來源,Mark Witton

圖像加註文字,巨物的進化。

哈比卜說,關於翼龍,如阿氏翼龍,由於其巨大的體型,有一些確定的方面我們可以排除掉。例如,翼龍不可能是一種常常要拍動翅膀來保持空中飛行的動物,因為這樣會消耗太多的能量。它也不可能非常靈巧地活動——尤其有那種像支桿的頸部。然而,翼龍可能會長時間地高飛,甚至飛行距離如此之大,以至於可以飛往世界各地。暗示這種情況的一點證據是,在世界許多不同的地區——從東歐到北美、中東和亞洲,我們都不斷發現各種的翼龍化石。哈比卜說,「(如果它們有環球飛行的里程)你應該會在世界各地都可能找到它們——大致上看,我們的確有這樣的發現。」

而且翼龍遠遠不只有翼手龍。這也是維頓希望為阿氏翼龍而喝彩的部分原因。他說,像雷克斯霸王龍和長毛猛獁象這類遠古動物,不僅是學術研究人員,公眾也應該了解認識它們。畢竟,它們也是我們星球漫長的歷史演變的一部分。

此外,他指出,對於阿氏翼龍吸收粉絲的慾望,有重要的行業信譽。他開玩笑地說,「如果你屬於阿氏翼龍的粉絲團,你可以真的說你在大型翼龍走紅前已經喜歡上它們,因此你是比鐵桿還鐵桿的翼龍粉絲。」

那麼接下來,作為粉絲,像阿氏翼龍那樣,把你的脖子伸出來。

特寫圖像由維頓提供

請訪問 BBC Earth 閲讀英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