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奧威爾的《1984》可能是在諷喻當今
- Author, 吉恩•西頓
- Role, Jean Seaton
奧威爾(George Orwell)所描述的陰暗恐怖的極權主義寓言《1984》,今天讀來仍然使人心靈震撼。撲面而來的是感知上的認同,書裏的內容似曾相識:兩套思維(同時相信兩套直接矛盾的思維或語言);層出不窮的新口號;思想警察;把異見者推向痛苦、絶望和絶滅的"友愛部";策動戰爭的"和平部";炮製下流作品以毒化大眾的機器。奧威爾使我們睜開眼睛,看到這些政權是如何運作的。
如今我們又可以用嶄新的方式來讀《1984》了 :通過焦慮中的恐懼,來衡量我們自己、我們的國家和我們這世界,究竟離奧威爾描述的地獄還有多遠。這是先知者的預言?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但是,也許有啟迪性。它能感染人,也許有創意,有憬悟,有實用價值?絶對有。這部發表於1949年6月8日的作品,對於生活在饑餓疲憊和絶望的廢墟中的那些飽受摧殘的人們來說,更具有切膚之痛,使他們有了武裝。
讓人暈頭轉向的開卷第一句,"四月裏的一個陽光明媚冰寒徹骨的日子,時鐘指向十三點",定義了現代暴政的獨特表徵。主角溫斯頓(Winston Smith)的職業是"真理部"的審查員,為了適應國內當前的政治需要和風雲變幻的國際聯盟,天天篡改歷史。他和他的同事被全面監視和全面領導的"老大哥"圈養在一個被控制的單位中。在《1984》的故事裏 ,電視屏幕監視著每個人,人人相互監控,相互告密揭發。今天的社交媒體也正是在收集我們的每個舉動,記下我們買了什麼東西,在網上發表了什麼言論。監控在我們生活中無所不知無所不在,它甚至可以預測我們下一個選擇。模擬消費者的選擇,用戶才是正被推銷的商品,而服務於政治目的而收集起來的這些數據,眼下就在扭曲民主的真實含義。
奧威爾明白,欺壓人民的政權需要隨時隨地樹立敵人。在《1984》故事中 ,他展示了如何通過宣傳煽動,任意炮製虛構的敵人。在描述"兩分鐘仇恨"時,他也預見到了網上那種流氓的德性。同眾人一樣被要求集會觀看血腥的記錄片時,溫斯頓觀察到:"關於兩分鐘仇恨,可怕的不是被要求參與,而是不可能不參與......一種可怕的恐懼和仇殺的衝動,去殺戮、去折磨、用錘子砸爛別人容貌的慾望,像電流一樣穿過整個人群。" 當下,政治宗教和商業組織全都在利用人的感情去煽動敵意。奧威爾驚人地指出,這樣的群眾運動會引發群眾性的深仇大恨。溫斯頓也觀察到了他自己內心的仇恨欲。捫心自問,我們自己會不會具有同樣的心理狀態?
現在請看奧威爾創造的標誌性獨裁者——"老大哥",其荒誕與恐怖無與倫比。奧威爾的寫作植根於20世紀那些偉大的"主義"之間的鬥爭。他本人在西班牙內戰期間作為志願者參加了反法西斯鬥爭(他認為和平主義是一種以他人為犧牲的奢侈品),他認識到了共產主義只是一紙空頭支票。他參加的反斯大林組織遭受了斯大林一派的鎮壓。他目睹了信仰者的欺騙性。今天,國家主義民粹主義諸如此類的一套套"主義"依然存在,照樣也在依靠激發那些最危險的感情和仇恨進行運轉。當今世界上無論你往哪裏看,都有"強硬" 派在當權。他們的共同特徵是:都需要消滅反對力量,都對異議持極度的恐懼,都有瘋狂的自我膨脹欲。老大哥不再是笑話,他們到處都在趾高氣揚。
二加二等於五
奧威爾關於未來的陰暗故事,最恐怖的是系統地剝奪語言的涵義。統治大權消滅了文字的詞義及其所表達的思想和感受。它與現實為敵。暴君總是盡可能地扭曲現實世界,力圖用幽靈和謊言取而代之。溫斯頓的第一次大膽的異議行為是躲避老大哥的視頻監控,開始寫日記,記錄下他自己的經歷和內心世界。他知道,這種寫作一旦敗露,意味著他將被判處死刑。他終於在酷刑的折磨下屈服,被迫同意"二加二等於五"。他發現,他們確實可以"掏出你的心","將你胸膛裏的東西殺死、燒光, 逼烤出來"。
《1984》的恐怖主義是對自我意識的毀滅和對現實世界認知能力的破壞。奧威爾的作品中沒有時髦的或淺薄的相對主義:一切都無法理順。這個故事勾勒出來的世界令人恐怖,在那裏,人們能夠使用的語言越來越少得可憐,人們的思想被意識形態扭曲得面目全非。
在暴政統治下,《1984》照例被禁止,當然不乏地下版本的存在。在被稱為穩定的民主國家,銷售額一直在上升。在印度,在英國,在中國,在波蘭,人們開始喜歡閲讀《1984》。在美國,隨著人們對特朗普政府的現實的探討,本書的銷售額也猛增了。
我們不能把奧威爾的作品與作者本人分開。他越來越被視為聖人。他又會如何嘲笑那些為他而豎立的雕像?他對女權主義者(不是對女性)、素食主義者和其他群體的觀點,並不符合現在的標凖。但他是一位有信仰的人。他安於一貧如洗。他為理想而奮鬥。他對同道一貫慷慨友善。他努力探索這個他所不喜歡的世界的真相。他從不屈服。他甚至向讀者展現了自己內心世界的病理性的陰暗面。他超然的操守是獨一無二的。
我們生活在一個因奧威爾的分析而改變了的世界之中。他啟發我們如何看待政治壓迫。《1984》也是艱難時代的指南。知識是一種力量。我們大家都在經受檢驗。
吉恩•西頓(Jean Seaton)是威斯敏斯特大學傳媒史教授以及奧威爾基金會主任。請訪問 BBC Culture 閲讀 英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