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死亡不減反增 交通部喊「增見警率」基層炸鍋轟:芭樂政策
交通部近日舉辦道安記者會,也是新任交通部長陳世凱上任後的首場記者會,經統計上半年行人死亡數較去年同期不減反增;陳世凱會中表示,9月起將加強執法、增加見警率。對此,台灣警察工作權益推動協會不滿表示,新任交通部長顯然沒有交通政策規畫專業,交通法規修法過程處處妥協寬鬆,成效問題並非見警率能解決。
台灣警察工作權益推動協會在臉書發文,指新任交通部長政策方向錯誤,其一為交通法規修法過程處處妥協寬鬆,成效問題並非見警率能解決;第二,政策不是打電動,拒絕不科學而盲目的政策調整;第三,自己要開芭樂政策,基層不幫埋單。
台灣警察工作權益推動協會表示,去年底至今年初對於交通檢舉範圍、規範有大幅度修改,過程因社會各界認為衝擊過大,最終採取軟性修法,但該會多次呼籲應堅定修法方向,而非一直妥協,否則基層執法將無所適從,現在成效不如預期,交通部不回頭檢視當初修法與政策問題,反而質疑見警率跟執行問題,這就是我國交通政策最大的問題。
台灣警察工作權益推動協會也說,交通部就目前數據認為事故傷亡人數變動不如預期,所以每年下降5%目標將提高至7%,但修法時處處妥協、警察人力不足與工時過長的問題沒有解決,還妄想要提升政策成效,執法資源、人力跟法律基礎要從何而來?
台灣警察工作權益推動協會表示,執法強度與交通事故間並沒有必然關係,執法只能壓制交通出於用路人的動態性風險,但交通事故也涉及道路規畫本身的既有風險,在教育、工程沒有顯著改善前,盲目增加人力負擔,不過是在虛耗資源,更是極度不專業。
台灣警察工作權益推動協會說,為達到賴清德總統2030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數降低50%,所以調整成每年7%的目標,這就是我國公務體系績效制度充滿問題的典型案例。總統自己誇下海口,沒有衡量與解決政策現實、法律制度需求、資源與人力問題,還是訂出50%目標,這種只是在選舉時博眼球的芭樂票,為什麼基層應該達到?
台灣警察工作權益推動協會強調,交通問題是系統性問題,系統性問題需要了解每個環節的狀況,這才是政府官員應該思考的;要是當官只需要出張嘴調數字,那難怪民眾總是在抱怨政府效能。呼籲應該停止這種「對賭」式的政策思維,以科學、務實的方法推進,有完善的資源跟制度,民眾都感覺得到,也才能真正推動交通環境改善。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