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23歲已是廠長!全台大學搶開AI系 為什麼這間科大選開「農業系」?
摘要
過去台灣的教育系統,因廣設大學造成「先高中後技職」的升學傾向,刪減了農工技職生的升學機會。虎尾科大農業科技系主任戴守谷,為替農業留下更多實作人才,協助學校導入德國技職教育體系、打造新校系。該系如今透過師徒制的雙軌課程設計,讓第一屆產學合作班畢業生選擇投入農業比率達63.37%,已更勝其他大學農業相關科系。
今年23歲的丁子敬,是雲林三欣園藝斗南廠廠長,廠區生產生菜皆供應到高端超市和星巴克等,就在今年底,公司將派他出發前往荷蘭進修,協助公司建置全台第一套全自動化智慧溫室。
24歲的廖佳皇,早在大學二年級,便考取民航局的無人機操作證照。畢業後,成立一人公司,個人接案駕駛農用無人機為在地農民噴灑農藥,即便適逢淡季,每個月營業額至少也有10萬元。
而他們都是雲林縣虎尾科技大學農業科技系第一屆畢業生。
但,現在大學熱門創辦新校系的選項是人工智慧和半導體,為什麼虎尾科技大學卻要新增「農業科技系」?又為何能吸引到生物醫學工程系副教授到此任教,走入鄉間、認識農業、重新備課?
他們打造新校系,盼為農業留下更多實作人才
「雖然是教育單位,但我們思考的是整體農業人力發展,」雲林縣虎尾科技大學農業科技系主任戴守谷,是新學系的幕後推手,他跟著其他系上老師、一起從象牙塔裡走入雲林的山線、海線,協助學校導入德國技職教育體系,打造新校系,希望為雲林農業留下更多實作人才。
積極投入的原因,是他們發現問題癥結點之一在教育系統,因為廣設大學造成學生的升學雙面刃,又因為學用落差,不能發揮務實致用的精神和價值。
戴守谷將時間回推至千禧年,政府透過升格和新設置學校,導致廣設大學形成雙面刃,高等教育變得普及化,卻也帶來「先高中後技職」的升學傾向,無意間刪減了農工技職生的升學機會。
以宜蘭大學為例,該校在1998年由農工專科學校升格為宜蘭技術學院、在2003年更名為宜蘭大學。但因為升格,很難不排擠掉技職生。舉例來說,113學年宜蘭大學園藝學系,若不包含原住民等外加名額,適用於普通型高中生的招生管道共計29名,但是技術型高中生只有16名。
再加上雲林作為農業大縣卻沒有農業相關的大專院校,所以當地3所農工(虎尾農工、北港農工、西螺農工)畢業生如果想要縱向銜接大專院校,就得要到屏東科技大學就讀。
再不然,就是得要搶普通大學名額,到台北就讀台灣大學、到台中就讀中興大學等。但是普通大學多培育研究人才,畢業生很少留在農牧場工作。
避免高等教育學用落差,導入師徒制雙軌課程
「農家子弟沒有教育系統,要去哪裡?」戴守谷說,雲林三所農工學生多數因為家庭關係,從小接觸農業,對農業不會有刻板印象,更願意從事農業。但是,雲林卻有不少農工學生礙於統測分數和交通距離,改往其他大專院校的餐飲科或其他科系發展,畢業後繼續留在大學所處的都市。
「這會變成某些產業出現空洞,對整體台灣競爭力長遠來講會發生危險,」戴守谷解釋,糧食安全議題也屬於國安層級,因為當糧食過度倚賴進口,一遇上邊緣關係緊張時就會出現危機;又當我們過度倚靠外籍移工,沒能精進技術,創新就會受限、甚至可能難以抵抗氣候變遷。說之以理、動之以情,他們說服教育部在2018年核定通過農業科技系,並在2019年正式招生。
但,不是新增農業科系就能解決問題,該系所也檢討高等教育出現的學用落差。參考德國技職學校的雙軌職類培訓(師徒制)課程設計,讓學生既在學院就讀,也到經過認證的企業接受實務培訓。
所以虎尾科技大學提供兩種農業科技系的就學方案:一是日間部課程,學生從大一到大三都在學校上課,直到大四,會進行為期一學年的農牧場實習課程,是其他學校的2倍以上;另一則是與當地農工合作,成立產學攜手專班,學生在高中階段就會進入合作機構實習,到了大學階段,則是從大一到大四都是每週四天工作、兩天上課。
與麥當勞、家樂福等80家供應鏈廠商產學合作
他們目前已經合作超過80家機構,包含知名品牌麥當勞、家樂福等供應鏈廠商,且不分方案類型,學生工作期間至少都會領取基本工資。另外,校方也會定期訪視學生工作場域、有需求時協助學生轉廠等,保障學生權益。
虎尾科技大學農業科技系助理教授王進學分享,因為該系創辦第一天就強調實務精神,所以大學老師彼此有共識積極開發產學合作資源。而他也會在課堂上安排企業參訪活動、盡可能每3節就有1節課邀請業界講師進行協同教學。
原本在弘光科技大學任教的副教授鮑建國,專長領域是智慧感測與系統設計、物聯網技術開發。他坦言,過去在生物醫學工程系做產學合作,最大挑戰是業界意願不高、偏好與頂大合作,這讓他感到挫折。
但是當他轉換跑道,到了雲林農業現場卻發現,因為農業發展出現斷層,即便農業和科技業一樣有專利,但是卻渴望與學校對接、培育第一線工作者,所以業者積極許多。
因為緊密連結,鮑建國的課堂處處都是實際案例,幫助學生將知識連結日常工作情境。譬如,在他的智慧農業課程會教學生如何規劃出真正貼合需求,又更省成本的自動化設備。這樣一來,就可以避免農業現場,因為投入鉅額成本、反而不敢操作使用設備,導致設備生一層灰的情形。
「理念是支持行動最重要的,擁有這樣理念大家就會願意去做,那做回來之後,我的教學現場更有活力,我覺得(我的教學)就很有價值了,」現在的鮑建國越教越有動力。
丁子敬是產學攜手專班學生,他分享,雖然半工半讀很辛苦,每天需要凌晨3點起床到溫室工作,但是可以學到課本沒教的事,譬如,施菌的不同角度、怎麼依據不同農作物調整配方?回到學校後他也變得更有目標和動機,甚至會主動向老師發問:該怎麼根據溫濕度調整配方比例?為什麼?
丁子敬分享,為了驗收學習成效,他甚至主動向阿公借一分地試種看看。後來他發現,自己栽培的蒜頭居然比起資深阿公種的更多瓣、更漂亮,一臉難掩滿滿的成就感。「我阿公看了就說,那不然全部給你種好不好?」丁子敬笑著揮手回絕,說要繼續雙軌學習。
「我有幾個客人都會問我說:『農業科技系你覺得好嗎?』因為他們看我做無人機做得還不錯,就會問我說:上課是在上什麼東西?」廖佳皇有感,現在走在路上,看到更多年輕人留在雲林從事農業,還有不少人都是他的學弟妹,「中耕機、無人機現在都是年輕人在開,以前是老農夫在開。」
確實,根據該系進行的畢業流向調查顯示,該系第一屆日間部與產學攜手合作專班畢業生,選擇投入農業比例達到63.37%,持續升學比例為16.13%,已經更勝其他大學農業相關科系。
戴守谷表示,未來虎尾科技大學希望成立新科系,並打造一座農學院、透過擴大招生,讓更多雲林的農家子弟可以留在家鄉深耕。因為他們堅信,促進農業人才回流農村,可以帶出農業新希望。
《原文全台大學搶開AI系,這間科大卻選開「農業系」!為什麼?》
※本文出自「商業周刊」,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