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現場:聽他們說創作
人生是一場沒有劇本的即興劇——勇氣即興劇場創辦人吳效賢
2023-08-25
許文貞/文字整理
安比 AEN/攝影
不靠劇本,不靠事先説好的套路,一群人站上舞台,就能搬演有笑有淚、高潮迭起的即興劇。這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對勇氣即興劇場創辦人吳效賢而言,即興劇就像人生,人們湊在一起,帶著直覺與衝勁,把事情做好。在文策院的支持下,她把即興劇訓練套入人生情境,開創新業務,也幫助人們認識自我,相信直覺的力量。
遵從直覺,也是一種做事的可能
Q. 什麼是「即興劇」?跟一般的舞台劇有什麼不同?通常都會做哪些事?
吳:劇場裡一般演出的戲劇叫舞台劇。大家熟悉的、目前主流的舞台劇,會先寫出劇本,排練好之後,有確定的內容,才會一場場演出,以固定的內容呈現在觀眾面前。
即興劇顧名思義就是即興的戲劇,跟一般舞台劇最大的不同是,在演出前不會先有任何的劇本。當演員站上舞台,燈光亮起,他們都還不知道自己演什麼角色、劇名叫什麼、對手演員以及自己會講什麼台詞、做什麼動作。這一切都還不知道。
看即興劇的觀眾也不是被我們騙來買票的。他們會知道這是即興劇,知道要看一場現場創作出來、不是提前先有劇本的演出。通常創作時會跟觀眾有一定程度的互動,不同的演出形式,跟觀眾互動的方式、互動的量會有差異。但即興劇相較於有劇本的戲劇,後者是觀眾比較被動地坐著觀賞已經排練好的固定內容,前者的觀眾能參與戲劇創作的過程。
勇氣即興劇場創辦人吳效賢。
我去國外念碩士的期間才接觸到即興劇。過去的教育通常要求我們做事前要先思考,一群人一起做事,要先開會分配工作,然後才去執行。從來沒有人鼓勵我們,在當下做出反應、根據直覺選擇,也是一種做事的可能。這低估了人在當下反應、創造的能力。
從即興劇來看,人完全可以做到這些,甚至能做得很好。多數人認為講話前要經過大腦,才不會做蠢事、說蠢話,這在某些情境下的確沒錯,但也有些時候需要直覺、衝動,人在當下做出選擇和反應,也會得到好結果,甚至比思考才做還要更好。
Q. 要怎麼克服即興表演時在腦中閃現的遲疑和恐懼?
吳:即興劇的舞台空空的,不會先搭建布景或準備道具服裝,所以演員要做的事就是丟出點子。即興訓練的第一件事就是「接受第一個點子」,以及辨識你心中在批判、懷疑自己的小聲音。即使意識到有這些小聲音,你還是可以丟出你的點子,不一定要因為小聲音而踩剎車。
我們還有一個概念叫做「讚頌失敗」。表演前會遲疑的原因,主要是害怕後面不曉得會發生什麼事,也就是怕失敗。所以我們會練習,當發現事情跟你預想的不一樣,可以怎麼面對。
傳統教育追求成功、追求贏,不能出錯,出錯就會很沮喪難過。但每次即興其實都是「第一次」,第一次發生的事,要怎麼認定它是錯誤的?我們覺得不順利,通常是因為自己不滿意,或者對方做的事跟我想的不一樣,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紙條」讓觀眾也參與演員即興創造的過程。(勇氣即興劇場/提供)
所以「讚頌失敗」的練習,就是當事情跟你想的不一樣,不要用沮喪、難過、負面的心境和肢體語言面對,換一種方式擁抱當下,接受發生的事,看要如何繼續下去。以即興劇的邏輯來說,事情就算跟你想的不一樣,也不代表它不應該這樣發生,甚至可能比你預想的更好。「讚頌失敗」也是很多學員反應最有感的概念。
丟接堆疊點子,練習一起即興
Q. 即興劇沒有劇本,要怎麼排練?如何一起創作?
有一個重要的概念叫「yes and」(中譯:好的,然後⋯⋯),光是接受自己丟出的點子、接受彼此的點子還不夠,yes 之後還要再 and,加上更多的東西。即興創作就是不斷接受彼此的第一個點子,再加上新的點子,去堆疊而成的。
如果用「運動團隊」比喻,籃球隊在比賽前,也不會知道那場比賽會發生什麼事,但難道他們平常就躺在家裡睡覺,直到比賽才出現嗎?他們會練習基本功,做體能訓練,模擬各種合作和戰術。
這也是即興劇排練場會做的事:不斷丟出各種點子,不斷地接點子,練習怎麼一起即興,一起說我們想說的故事。我們也會模擬觀眾可能丟出的建議,不過我們練習的東西,跟演出當天的東西,也一定不會一樣。
Q. 即興劇有哪些種類?觀眾有偏好哪一類的即興劇嗎?
即興劇在世界各地發展出不同的形式。例如即興短劇,會用一個有趣的規則去限制、挑戰演員。譬如說觀眾先寫好紙條,讓演員一邊演出一邊隨機抽選,再把它當作台詞。還有很多規則,像是按個「叮!」(餐廳鈴),演員就要把剛剛演的內容全部倒轉,再按一次鈴,變成要轉換情緒,再按一次鈴,又變成限制演員一次只能講三個字。
一張紙條、一個鈴、一支麥克風、一群人,就能將即興劇變幻出無窮的趣味。
也可以玩不同的劇種,像是音樂劇,還有國外很多劇團喜歡玩即興莎士比亞。平常練習就會特別去練某個劇種,例如我們劇團有一陣子很迷《黑鏡》的反烏托邦風格,就會去練習如何在故事中涵蓋反烏托邦的議題,合作在舞台上把它說出來。
我們還有一種形式:「有一種戲劇叫人生」。結合戲劇和人物訪談,我們會事先邀請一位來賓,對觀眾談自己的人生故事,但演員在演出時才會見到他,在舞台上一邊採訪,一邊即興把他的故事重演出來。這種形式比較感性,也能表現出人生一些荒謬好笑的時刻。
每一種類型的感覺都不太一樣,觀眾也沒有固定的傾向,一開始會覺得觀眾應該會最喜歡快節奏、好笑的短篇,但也有觀眾回饋比較喜歡長篇,想要在好笑、感動的之外,也有所省思。
劇場有很多可能性。我會被即興劇吸引的原因,就是因為它不只是很好笑。我實習的時候,在舊金山看過一個即興劇場,非常驚訝原來即興劇也可以這麼好看,完全不亞於一齣花幾個月製作的有本戲劇。所以我也想讓大家知道,人的即興創作有很多可能。
突破瓶頸,從劇場內跨到劇場外
Q. 一個領域待久了也會遇到瓶頸,你現在有沒有想要突破的事情?
吳:這就是我會參加文策院的新創加速器的原因,他們強調「讓創作者可以變成更好的經營者」。勇氣即興劇場發展了十幾年,現在最需要的就是「經營」,因為我們應該花更多時間,跟大眾、消費者做更好的溝通。
這聽起來有點諷刺,因為即興劇是非常強調溝通的劇種:沒有先寫好的劇本,一上台就得要跟觀眾溝通、徵求建議,才開始演出;演的過程中,演員間也要不斷的溝通,才能在沒有劇本的狀況下合作創造一齣戲劇。我們的確花很多時間在劇場裡,用過去十幾年的時光打磨,但是我們沒有花足夠多的時間對外溝通。
其實除了演出,我們還有工作坊。因為即興不只適用於劇場裡的表演,人生就是一場沒有劇本的即興劇。這十多年來,有各行各業的人來學即興,我們的「即興訓練工作坊」,有一般的公開班,也就是「2C」(customer)的部分,也有提供「2B」(business)的訓練——我在文策院學到很多商業語言。即興劇就是團隊合作的藝術,一群人沒有事先講好,就能一起合作,不就是最美好的事嗎?就算發生變化也沒問題,一切仰賴溝通。
所以從去年開始,我們大約每隔周的周五會在 YouTube 上直播演出即興劇。我們在聊天室裡面跟觀眾徵求建議,用聊天機器人請觀眾事先給我們指令,我們印成紙條,演員直播時,就跟實體劇場一樣,抽選那些紙條演出。不只是跟觀眾徵求即時的演出建議,還包裝成競賽,觀眾看表演一邊投票看誰演的比較好,讓線上演出充滿互動性。
透過直播演出即興劇,與劇場外的觀眾溝通。(勇氣即興劇場/提供)
我們也剪輯以前演出的精彩片段,做成短片,加上特效,我們做 Podcast《即興主義》深入談即興劇,用即興劇大師的作品(Keith Johnstone 經典著作《Impro》)開線上讀書會,介紹即興劇的各種可能,也試著錄 YouTube 影片介紹即興劇裡的概念。
做這些事,我還蠻享受的,不是逼不得已。我非常清楚,大家現在接受資訊的方式,不再像以前是印DM派發到各種票點,就是透過這些數位化管道,更有效率。消費者下單之前,可能就已經對我們有一定程度的認識,我覺得蠻美好的。
Q. 即興劇的訓練和能力,如何能夠幫助劇場以外的人?
我們提供的訓練都不是只能發生在劇場或排練場,只要有任何適當的空間,例如會議室,就可以帶領活動,無論對象是非盈利組織、學校老師或是企業員工。對我來說,帶領一群人做即興劇訓練不是難事,難的是如何去說服他們來找我們做訓練,也就是「如何找到客戶」。
一般人剛接觸即興劇訓練時,乍聽之下會害怕,很陌生,因為一般上課大多是坐著看老師在前面講話。我們要循序漸進,帶學員一步步習慣,再連結到即興劇的概念。像是職場中需要的應變、合作、創造力、受挫復原力、領導力等等,都能連結到即興劇,也都是我們平常在劇場裡做的事。
例如,一群即興演員合作,不會永遠是某個人當領導者,而是要輪流。這也不是事先講好,而是要打開雷達去感受,究竟現在你該領導還是跟隨?要怎麼做球給你的夥伴,讓他成為好的領導者,或者是做球讓他知道:我現在要領導 ,請你跟隨?這些劇場裡的訓練,可以轉化成任何一群人的合作練習。
自我覺察,不被慣性侷限
Q. 即興劇聽起來很自由,但有沒有什麼「絕對不能做」的事?
演出時會避免「演瘋子」。因為在即興劇裡,當我丟一個點子,大家就要接受這是事實,但如果我演一個瘋子,那我講的到底是不是事實呢?
舉例來說,空蕩蕩的舞台上,有個演員站上去說:「哇!這棵樹好高哦!」其他人就會去接受「有一棵樹在這裡、它很高」,讓它成為舞台上的現實,當所有演員都接受這件事,觀眾也都會進到這個幻覺裡。
但如果有個人演瘋子,一樣說「哇這棵樹好高哦」,那其他人到底要接受「這裡真的有一個樹」,還是應該要因為他是瘋子而反駁他?這就會讓人困惑。演瘋子有風險,因為在舞台上「定義東西」是個責任。當我說「這裡有顆樹,好高哦」,我就要為這句話負責。
還有一些可能的狀況是,有的人一開始很難把想法說出口,懷疑自己的點子,可能會在台上不講話,直接當成演瘋子;有人則會把對手演員定義成瘋子,「他說的都不算數,我說的才算數」。
演瘋子比較危險,不是絕對不能演,但必須有條件,例如在這個情境裡就是該有一個瘋子,演員丟出來的反應,也是瘋子會講的話或做的事,那就沒有什麼問題。如果是很有經驗的演員,可能就還好。
Q. 即興劇會不會演到後來,演員的反應都很類似?
我遇到的演員好像都想避免這件事,認為即興演員就該每場都演得不一樣,但我覺得這是不必要的擔心,因為這樣反而會抗拒自己當下的點子。例如覺得「我昨天演過媽媽了,我今天怎麼差一點又要把我再定義成媽媽」?當演員直覺就是這個情境裡該要有媽媽,卻因為理性上認為昨天已經演過,甚至認定別人也會這樣想,但其實對現場觀眾來說,即興劇都是「第一次」的演出,只有演員自己在批判自己而已。
所以最好的選擇當然還是你在那個情境當下的直覺。你這次演的媽媽,可能也會跟昨天的媽媽非常不同。天下媽媽那麼多種,有老的、年輕的、控制狂的、不負責任的,根據對手角色不同,就算是同一個角色也會有不同的對應。所以我要一直提醒大家:排練時有很多東西很直覺,都很好看,如果晚上的演出也有一樣的直覺,不要去避開那個點子。
長期合作之下,我們會注意到彼此的慣性,透過自我覺察,提醒自己不能被侷限,要看看還有哪些方向可以發展。人的慣性有很多層面,例如語言、身體、聲音的質地,我都用腦袋想的話,有可能會陷在理性裡面。演員工作久了,也會有意識地想玩出不同可能,比如我今天演出的時候,想多運用「聲音」創造角色,或用「走路」的方式來形塑不同的角色。
有些人只說「即興」卻沒說「劇」,這是非常大的差別。即興劇之所以叫即興「劇」,代表它是有目標的,一群人站上舞台,目的是要說一個好看的故事,不是沒有目標的即興而已。即使沒有劇本,但會根據演出形式決定那場劇的目標,當我們給筆記(演後檢討)的時候,也就會跟目標有關。例如,如果要演很多不同規則的短劇,目標之一可能就是想要有多元的節奏跟氛圍。
針對目標,筆記內容會包含「演員有做到什麼」,不是只有「你今天沒做到什麼、你還要再做到什麼」。如果要調整,我一定給有建設性的意見,不是只說你剛剛哪裡不好看、演不好,而是建議可以再怎麼做,去接近想要的目標。
長大後,不要忘記直覺的能力
Q. 參與文策院的文化新創加速器計劃,帶給你哪些新的靈感?
在幾個月的課程之後,我們要發表提案,向投資人簡報組織的投資潛力。雖然我們沒有打算要邀請大家來投資,但文策院的業師指出,這是個讓更多人認識我們的絕佳機會。
我在參與計畫期間,發展出一個新服務,叫做「即興一場面試」,是「2B」的服務。企業徵才的過程中,在面試加入一小時的工作坊,由即興教練帶這些企業考慮要雇用的人做即興練習。從這些人跟我們的互動中,我們能覺察他們的軟技能(soft skill),包含抗壓性、合作、溝通、應變力等等,結束後回饋給企業作為聘用參考。後來我們也真的有機會為幾間企業提供這個服務。
勇氣即興劇場為文策院第三期文化新創加速器入選團隊,已完成課程,順利結業。
我很確定這件事情是有效的,不是天馬行空。因為平時我們在帶人學習即興和合作的過程中,就會去注意參加者的特質,藉此調整帶領跟引導的方式,或思考要用什麼遊戲來帶領他們學習到設定的目標。我只是把平常即興訓練工作坊的過程抽取出來,做成一個單獨的服務項目,目的不是教這群人如何即興,而是用劇場遊戲的互動,認識他們是什麼樣子的人,這些資訊是在履歷表上看不到的。
除了即興面試的服務,我們也有提供給一般「2C」的「一對一即興診斷室」。教練先帶玩遊戲,然後提供回饋,告訴你從互動裡面覺察到你有哪些跟即興有關的能力。市面上其他關於認識自我特質的方式,比較缺乏軟技能這方面,例如你的直覺、對失敗的反應,還有當你要快速應變的時候,慣性狀態是什麼?好像比較少有認識自己的方法能幫助到這一塊。
那些其實連你自己都不太知道,或不那麼有自信的部分,我們都能從遊戲中看到。常有學員聽回饋會聽到感動含淚,因為可能從來沒有任何人好好的花時間、用這種方式去了解他,告訴他履歷表或學歷畢業證書呈現不出來的能力。
Q. 這些即興劇訓練的方法,在生活中有運用在育兒上嗎?
從女兒的出生,到現在日常相處,我只更確定一件事:我現在花時間教人關於即興訓練的一切,其實都是我們原本就有的能力。女兒完全不需要我教,就是直接反應,畢竟人本來就會天馬行空,看到 A 就想到 B,動不動就開始編故事,就自己演了起來。她會要我演老板,她演客人,隨意拿一張紙就說這是盤子,裡面有什麼菜。這就是即興劇,就是「第一個點子」,而且她會不斷地丟出點子來,當我丟點子的時候,她也會馬上接下去。
勇氣即興劇場創辦人吳效賢。
我們長大成人後,雖然更理性、更能融入這個社會,但還是不要忘記自己擁有這些特質,我們也有玩的能力,有很強烈的直覺,在某些情境下應該要拿出來使用。相信直覺,它會幫你完成很多重要的事;不是只有理性,或是經過思考之後的選擇,才是比較好的。
Q. 近期有沒有新的計劃能跟大家分享?
放完暑假之後,下半年會繼續我們的「大雞腿劇場」直播,也會持續舉辦工作坊,包括即興劇基礎、即興唱歌,還有一對一即興診斷室。診斷室是線上的活動,所以人不用出門,直接跟教練視訊,就能給你 45 分鐘的即興診斷,歡迎大家來報名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