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記者呂雪彗/台北報導
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受凱米颱風影響延期至8月8日首次登場。黨政人士強調,能源議題選擇那些工具作為淨零排碳的重要策略,應理性探討,並非擁或反核選擇題,可以是複選題,也希望討論核廢料何去何從。而副召集人童子賢則預告會強調,核能應與綠電共存。
總統賴清德8日將親自主持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聚焦氣候變遷對全球及台灣的影響衝擊與2035年台灣電力供需分析與挑戰等二大議題。卓揆雖強調,未曾說過2030年之後重啟核能,但關心2050淨零策略人士,都希望在總統府重要平台,將淨零策略是否不排斥核能討論清楚。
童子賢、前中研院長李遠哲相繼都表明核能的需要,擔任顧問的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公布的民調也顯示,逾6成民眾支持以核電當作2050淨零因應策略。屆時「挺核」人士將與「反核」六大環保團體同框對話。
童子賢多次提及核電綠電應共存、核電穩定且能降低成本,台灣應適度縮小綠電佔用的國土面積等,這些對減少碳排都會有所幫助,他強調,所有能減少碳排能源都不該放棄,除核能外,像氫能、地熱發電、潮汐發電等,會在委員會中陳述。
黨政人士認為,全球氣候變遷涉及議題層面非常廣泛,每一項討論都是多元的「選擇題」,甚至是「複選題」,能源政策議題不會只停留擁、反核的「是非題」,會透過多元思考、理性對話,尋求凝聚社會共識的解方。另一位黨政人士也說,若核能要作為淨零策略,針對核廢料何去何從,希望委員能獻策進一步提供建言,不宜擱置不管。
此外在電力供需部分,台電在2033年將新增大型機組1786萬瓩,也包括協和四接天然氣計畫,2030年則有920萬瓩新增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