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三中全會後 股、匯市挑戰增

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表示,如果有人認為三中全會能對目前中國民眾和外界關注的股市、匯市、經濟措施等起到撥亂反正的作用,基本上是要失望的。 聯合報系資料庫
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表示,如果有人認為三中全會能對目前中國民眾和外界關注的股市、匯市、經濟措施等起到撥亂反正的作用,基本上是要失望的。 聯合報系資料庫

本文共723字

經濟日報 記者林宸誼、陳湘瑾/專題報導

針對中共三中全會閉幕後的大陸經濟形勢發展,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表示,如果有人認為三中全會能對目前中國民眾和外界關注的股市、匯市、經濟措施等起到撥亂反正的作用,基本上是要失望的。

張五岳指出,這次三中全會重視頂層設計和戰略部署,不再完全以經濟建設為最主要中心,而是涉及到各面向問題,並把2029年及包括中國式現代化都提出相關時程。

張五岳分析,一直以來三中全會主要談經濟議題,但這次「經濟」只有出現約22次,看起來是歷次公報中最少談到經濟的。相對之下「安全」出現16次,在歷次三中全會公報中沒有用過到這麼高,「過去談改革開放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強調國際的格局,強調中國一定要善用國際和平發展這個格局,可是中國現在總結過去十年經驗,也就是國際格局未必是和平跟發展的。」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所長劉孟俊表示,三中全會後大陸仍面臨人口老齡化、環境保護強化、國際環境挑戰增加不確定性三大挑戰。

劉孟俊指出,三中全會後,大陸要處理不少未來風險,例如升級創新能否吻合,如何解決人口老化,政府債務房地產風險是否會影響到長期穩定,以及國際因素、美中之間關係,地緣政治等都會影響到經濟發展。

劉孟俊認為,這次三中全會提到「新型舉國體制」最大特點是把民營經濟納入,像是產業標準設定,要走到海外,例如電動車、獨角獸企業,以及民營經濟創新,科技產業液化然後走到國際市場,縮短科技創新到產業創新。

他表示,這次「決定」提到很多「科技」解決國內外問題,提到「集中資源辦大事」思維,尤其是新的結構調整,關注「新質生產力發展」運用推動產業升級,因此在2010年提出戰略新興生產力, 2015年提出「中國製造2025年」, 2024年提出「未來產業」,可關注新材料、新能源等。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中國商務部:繼續推動外資准入負面清單縮減
下一篇
華為拚5.5G空天地一體網路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