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kimokimocom (A creative way)
標題 [情報][藝術] 全身全霊フィヨーラの覚悟【Patrol of Athenes】
時間 Wed Sep 11 19:04:31 2024


https://x.com/girlscreationPR/status/1833040140115317172
https://i.imgur.com/yMnRJTU.jpeg
[圖]


9月9日より、
イベント『全身全霊フィヨーラの覚悟【Patrol of Athenes】』を開催中です

詳細はゲーム内のお知らせをご確認ください!



https://x.com/girlscreationPR/status/1833340620662051115
https://i.imgur.com/gadtmSh.jpeg
[圖]

★5フィヨーラ

-------------------------------------------------------------------

 § 藝術品原典情報§

https://i.imgur.com/8tW1Yje.jpeg
[圖]

名稱    吶喊
        挪威語:Skrik、德語:Der Schrei der Natur

作者    愛德華· 孟克 (1863-1944)

年代    1566

材料    紙板,油彩,蛋彩,蠟筆

尺寸    91cm× 73.5cm

所蔵    挪威奧斯陸國家畫廊


♦ 關於作家

愛德華· 孟克(Edvard Munch,挪威語發音:[ɛdvɑ mʊk] ;1863年
12月12日—1944年1月23日),挪威畫家。其最著名作品《吶喊》為當代藝術標誌性圖像
之一。

他的童年被疾病、喪親之痛以及對遺傳家族精神疾病的恐懼所籠罩。在克里斯蒂亞尼亞(
今奧斯陸)皇家藝術與設計學院學習期間,孟克在虛無主義者漢斯· 耶格爾(Hans Jæ
ger)的影響下開始過放蕩不羈的生活,耶格爾敦促他描繪自己的情感和心理狀態。由此
產生了他獨特的風格。

旅行帶來了新的影響和出路。在巴黎,他從保羅· 高更、文森特· 梵谷和亨利· 德· 土魯
斯-羅特列克那裡學到了很多東西,尤其是他們對色彩的運用。在柏林,他結識了瑞典劇
作家奧古斯特· 斯特林堡(August Strindberg),創作了他的主要代表作《生命的楣》
(英語:The Frieze of Life),描繪了一系列有關深度情緒的主題,如愛、焦慮、嫉妒
和背叛等。


隨著名氣和財富的增長,他的情緒狀態仍然缺乏安全感。他短暫地考慮過結婚,但無法承
諾。 1908 年的一次崩潰迫使他放棄了酗酒, 克里斯蒂亞尼亞的人群越來越接受他,他
的作品也在當地的博物館中嶄露頭角。他的晚年是在平靜和私密的工作中度過的。儘管他
的作品在納粹德國被禁,但其中大部分在二戰中倖存下來,為他留下了一筆遺產。


♦ 關於作品

《吶喊》為挪威表現派畫家愛德華· 孟克的代表作之一。畫面的主體是在血紅色映襯下一
個極其痛苦的表情,紅色的背景源於1883年印尼喀拉喀托火山爆發,火山灰把天空染紅了
。畫中的地點是從厄克貝里山(英語:Ekeberg)上俯視的奧斯陸峽灣,有人認為該作品
反映了現代人被存在主義的焦慮侵擾的意境。


1890年,愛德華· 孟克開始著手創作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系列作品「生命組畫」。這套組畫
題材範圍廣泛,以謳歌「生命、愛情和死亡」為基本主題,採用象徵和隱喻的手法,揭示
了人類「世紀末」的憂慮與恐懼。而本作《吶喊》,是這套組畫中最為強烈和最富刺激性
的一幅,也是他重要代表作品之一。孟克與在20世紀初興起於德國和奧地利的先鋒派表現
主義藝術運動之間同樣關係匪淺。紐約新美術館於2016年主持的「孟克與表現主義

展」探討了孟克與先鋒派表現主義藝術運動之間的關係。儘管展覽著眼於孟克藝術生涯的
後期,但仍然為1895年創作的這幅《吶喊》找到了一席之地

孟克在1892年1月22日的一篇日記中記錄了《吶喊》的靈感來源:「我跟兩個朋友一起迎
著落日散步——我感受到一陣憂鬱——突然間,天空變得血紅。我停下腳步,靠著欄桿,
累得要死——感覺火紅的天空像鮮血一樣掛在上面,刺向藍黑色的峽灣和城市——我的朋
友繼續前進——我則站在那裡焦慮得發抖——我感覺到回蕩在大自然那劇烈而又無盡的吶
喊。」


日本有人認為,日記中最後一句指明了,畫題吶喊並不是指畫作中的人物吶喊,而是日記
中提到的「回蕩在自然的吶喊」之意,畫作中的人物則是在因自然的吶喊而掩耳戰慄。

《吶喊》中的人物或許是孟克的自畫像,或是在他13歲就去世的姐姐蘇菲(Sophie),
亦可能是起自他患有精神疾病的妹妹凱瑟琳(Catherine)。藝術史學家還認為,
《吶喊》中的人物或許還有另外一個來源,那就是孟克在1889年巴黎世博會上看到的
一具秘魯木乃伊。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7.218.252 (臺灣)
※ 作者: kimokimocom 2024-09-11 19:04:31
※ 文章代碼(AID): #1cuNbIGL (DMM_GAMES)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MM_GAMES/M.1726052690.A.415.html
[圖]
 
[圖]
Alicputster: 每次看到1.25 1.75這種數字都覺得...不愧是藝術
別人要不1.5要不2不然就是3 就你跟別人不一樣...3F 09/12 00:05
KBTIT: 兼顧美學的數字(′・ω・`)5F 09/12 02:23
SangoGO: 這就是藝術(老哏6F 09/12 09:37

--
作者 kimokimocom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