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京師坊巷志稿

《京師坊巷志稿》[View] [Edit] [History]

1
之屬,交柯接蔭,玲峰石井,嶔㟢其間。有一軒、一亭、一臺,花晨月夕,不知門外有緇塵也。
2
堆子衚衕
3
臊達子營 小衚衕井一。
4
菜幫衚衕
5
捨飯寺衚衕
6
巷內外井各一。舍飯寺,今稱法光寺,互詳寺觀。坊巷衚衕集:捨飯蠟燭寺,日給貧人粟米,病有醫,死有棺。案:明制於蠟燭、幡竿二寺捨飯,幡竿寺在雙碾衚衕,詳中城。天順元年五月,令順天府於大宛二縣各設養濟院一所,事見實錄,今無考。
7
榛子所 榛或作釘。
8
皮庫衚衕 庫或作褲。有神機營所屬威遠營勝字步隊厰,詳兵制。
9
大木厰
10
厰俗訛倉,八旗通志作打磨厰。有真武廟。宛平王志:有石佛寺。嘯亭續錄:鄭親王府在西城大木厰。謹案:王諱濟爾哈朗,顯祖孫莊親王舒爾哈齊六子,順治間與睿王同輔政,稱信義輔政叔王,授定遠大將軍,追謚獻,世襲。錢泳履園叢話:惠園在西單牌樓鄭親王府,引池疊石,饒有幽致,傳是李笠翁手筆。園後為雛鳳樓,樓前有池,其後即內宮門樓。後有瀑布,高丈餘,其聲琅然可聽。
11
二龍坑
12
王府東
13
西夾道
14
口袋衚衕 西南有螞蜂橋,俗稱馬糞橋。
15
牛圈
16
高井 井一。
17
鬼門關
18
豬尾大
19
花園宮 井一。
20
梯子衚衕
21
劈柴衚衕
22
井三,橋一。坊巷衚衕集:咸宜坊二牌十鋪。有大小石佛寺、能仁寺、通妙宅顯靈宮。案:石佛寺在劈柴衚衕,詳寺觀。能仁寺、顯靈宮俱詳後。萬歷沈志謂石佛寺、能仁寺在鳴玉坊,餘無考。高麗史世家:忠宣王五年九津志:崇文監在咸宜坊北小巷內。案:元崇文監,明司衛,俱無考。
23
頭條、二條、三條、四條、五條、六條衚衕 二條、六條衚衕,井各一。
24
乾石橋西斜街 宛平王志有顯應宮。嘯亭續錄:公札爾塔齊宅在西斜街。
25
玉帶衚衕 鑲藍旗覺羅學在西,近紅廟,詳學校。
26
玉皇閣 井一。
27
紅廟 關帝廟俗稱紅廟,鑲藍旗官學在西,詳學校。
28
椿樹衚衕
29
豆芽菜衚衕
30
花枝衚衕
31
褲子衚衕
32
陰涼衚衕
33
南北駱駝灣
34
南、中、北半壁街
35
南、中、北太常寺 小衚衕曰枕頭衚衕。
36
南、中、北寬街
37
南、中、北千張衚衕
38
南、中、北沈篦子衚衕 井一。迤南曰高叉拉大院,井一。八旗通志有乾魚衚衕,今無是名。
39
榆錢衚衕
40
十八半截 迤西溝沿,橋一。自駱駝灣以下,皆在十八半截內。
41
跨車衚衕 八旗通志作車子衚衕,井一。
42
馬勺衚衕
43
油房衚衕 橋一。
44
牛角衚衕
45
賢孝牌
46
石缸衚衕
47
前、後纓子衚衕 井各一。
48
粉子衚衕 井一。有海軍署。
49
豐盛衚衕 井二。嘯亭續錄:公宏眺宅在豐盛衚衕。
50
前、後泥窪 橋各一。
51
狗尾衚衕
52
兵馬司衚衕 橋一。嘯亭續錄:貝子羅托宅在兵馬司衚衕。
53
大、小阮兒衚衕 八旗通志阮作燕。
54
豬尾衚衕
55
瞎子衚衕
56
元寶胡同
57
沙井衚衕 井一。
58
井兒衚衕 井。
59
三道柵欄
60
玉帶衚衕
61
口條衚衕
62
南、北錢串衚衕 井二。
63
褲子衚衕
64
牛犄角衚衕 井一,橋一。
65
單獅子府
66
南、北褡連衚衕
67
四眼井衚衕 井一,橋一。
68
能仁寺衚衕 寺在兵馬司衚衕北,詳寺觀。
69
顯靈宮
70
井一。顯靈宮在四眼井南,其門亦在兵馬司衚衕,相去半里許,詳寺觀。明史佞倖傳:邵元節,貴溪人,龍虎山上清宮道士,嘉靖三年征入京,見於便殿,大加寵信,俾居顯靈宮。禱雨雪有驗,封為清微妙濟守靜修真凝元衍範默秉誠致一真人,統轄朝天、顯靈、靈濟三宮,總領道教。寄園寄所寄引耳談:萬歷甲午,河南一方士寓顯靈宮道士房。道士出行淫,方士輒知之,蓋其腹中鬼語也。道士賄授其術,用符水於天壇僻地殺一行旅小兒,取肝心及耳鼻唇尖,咒之,兒靈爽即歸道士腹中,語禍福幽隱皆驗,賺取資財無算。忽在市遇其父曰:公非某乎?我某也。為道士殺如此。道士驚諤,莫能禁,父及邏者以聞於東厰大璫,並緝方士,於他郡得之,論死。
71
磚塔衚衕
72
井一。神機營所轄右翼漢軍排鎗隊置厰於此,詳兵制。帝京景物略:金元間有僧自稱萬松野老,居燕京從容庵,耶律楚材見之,參學三年,僧以湛然目之。著有從容錄。今干石橋北磚塔七級,高丈五尺,草縈其頂,人倚塔造屋,為酒食店。萬歷三十四年,僧樂庵入而周視,有石額曰萬松老人塔,乃募資贖而居守之。淥水亭雜識:萬松老人,耶律文正王之師,其語文正王曰:以儒治國,以佛治心。王亟稱之。老人有萬壽語錄、釋氏新聞。善撫琴。嘗從文正王索琴,王以承華殿春雷種玉翁悲風譜贈之。見湛然居士集。案:塔在今大市街西,乾隆間重修,其北則磚塔衚衕也。互詳寺觀。
73
核桃釀衚衕
74
羊肉衚衕 井二橋一。小衚衕曰炭厰衚衕。
75
真武廟
76
陰涼衚衕 井一。
77
西溝沿 亦稱河沿,井一。正紅旗箭厰在東,井一。溝沿多小橋,見後。
78
丁章衚衕
79
大、小麻線衚衕
80
小衚衕橋一。嘯亭續錄:順承郡王府在麻線衚衕。謹案:王諱勒克德渾,太祖曾孫穎親王薩哈璘三子。順治間授平南大將軍,追謚恭惠,世襲。
81
烙鐵衚衕
82
扁擔衚衕 嘯亭續錄:貝勒杜蘭宅在扁擔衚衕。案今為文公宅。
83
轆轤耙衚衕
84
井一,橋一。嘯亭續錄:貝子固爾瑪琿宅在轆轤耙衚衕。謹案:固爾瑪琿,顯祖曾孫貝勒阿敏次子,以功封,謚溫簡。固一作顧,又作姑,琿一作洪。
85
鴨子廟 關帝廟俗稱鴨子廟,元天歷二年建,有明萬歷間碑,廟前有太平橋。
86
錦什坊街
87
正紅旗滿洲都統署在西,詳衙署。普壽寺有敕建額,回人禮拜寺也。案:元於平則門內置金城坊,明因之。今錦什坊街,南接鬧市口,北抵平則門,疑即金城坊街之訛。明一統志:元世祖廟在金城坊,洪武十年建。案:明代歲以二仲,遣順天府致祭。嘉靖二十四年,給事中陳棑奏罷之。見明會典及春明夢餘錄。今遺址無考。
88
鷲峰寺街
89
俗稱臥佛寺街。寺有臥佛,故名。東接舊刑部街,正紅旗漢軍都統署在北,詳衙署。鷲峰寺,唐之淤泥寺也。中有栴檀佛像。康熙四年移奉宏仁寺。其東有圓通庵,明為水雲庵,俱詳寺觀。
90
破大門
91
藤牌營
92
柳樹井
93
城隍廟街
94
井一。都城隍廟在北,元遺址也。五月朔至望日有廟市,其西有關帝廟,俱詳祠祀。明史禮志:都城隍廟祭以五月十一日,太常寺官祭。燕都游覽志:廟市者,以市於城西之都城隍而名也。西至廟,東至刑部街,亙三里許,大略與燈市同,第每月以初一、十五、二十五開市,較多燈市一日耳。野獲編:城隍廟市,陳設甚夥,人生日用所需,精粗畢備。羈旅之客,但持阿堵入市,頃刻富有完美,以至書畫骨董,真偽錯陳,剔紅填漆舊物自內廷闌出者,尤精好。往時所索甚微,今其價十倍矣。析津志:東、西二感聖廟,在城隍廟南,泥像石佛寺。又西轉北,則城隍廟。自廟前巷口轉北,為金城坊,內有楊國公寺,楊總統之父也。坊東為金玉府,內有琉璃碧瓦,所蓋八座,藏藏經版甚精,文宗敕印造三十六部,散施諸禪剎。江南亦有賜者。坊內有軍鐵庫,帝師有大佛殿,在坊之東,翬飛棟宇,甲於他寺。案:石佛寺見後。感聖廟、金玉府、鐵庫、大佛殿,皆無考。據析津志言,阜財坊在順承門內金玉局巷口。金玉局即金玉府也。其地當在今城隍廟街之東南。
95
城隍廟夾道
96
鐵匠營
97
炮厰衚衕 井一。鑲紅鑲藍兩旗炮厰在焉,詳兵制。
98
按院胡同
99
井一。萬歷沈志:巡按察院在西河漕。法式善西涯考:李文正東陽賜第在今按院衚衕。案:此條見藤陰雜記所引,今存素堂文集無之,疑未確。
100
學院衚衕
101
井二。萬歷沈志:提學察院在按院後。案:明按院學院,皆久廢,其地猶仍舊稱。又萬歷沈志有屯馬察院,在學院北,其舊址疑當在屯絹衚衕。絹蓋院之訛也。
102
松鶴衚衕 井一。有松鶴庵。
103
二眼井 井一。
104
尤家寺衚衕
105
半箭衚衕
106
狗尾衚衕
107
方衚衕
108
屯絹衚衕 鑲藍旗獲軍統領署在北,詳衙署。
109
棗林街 井一。
110
真武廟
111
遊擊衚衕 蔣祥墀散樗老人自訂年譜:辛巳,抵內城遊擊衚衕。
112
廣寧伯街 明史功臣世表:廣寧伯劉榮,永樂十九年七月封,追進侯,其故居當在此。
113
扁方衚衕
114
機織衛衚衕
115
駱駝灣
116
南煙筒胡同
117
半截衚衕
118
四眼井
119
井一。坊巷衚衕集:金城坊五牌二十二鋪。有普照寺,鐵佛寺。明一統志:有濟州衛。萬歷沈志有三元庵、地藏庵。案:鐵佛寺在四眼井,詳寺觀,餘皆無考。
120
南、北養馬營 俗訛羊毛營。井一。
121
後樓
122
雙柵欄
123
瓦叉衚衕 叉俗作岔。
124
牛八寶衚衕
125
撒袋衚衕 或訛賽帶。
126
韃子廟
127
孟端衚衕
128
采訪冊:卓公第在孟端衚衕。謹案:聖祖十七子果毅親王,無嗣,世宗以六子果恭郡王宏瞻繼之,卓公其後人也。
129
大、小盆兒衚衕 大衚衕,井一。
130
王府夾道
131
唐帽衚衕
132
武定侯衚衕
133
定或作安,井一。宛平王志有慶寧寺。案:明史功臣世表:武定侯郭英,洪武十七年封,傳爵至培民,崇禎甲申城陷死,其第疑在此。
134
華嘉寺衚衕
135
華嘉寺,詳寺觀。俗訛花椒寺。北小衚衕,井一。有鑲藍旗滿洲都統署,詳衙署。宛平王志有崇寧庵。
136
武衣庫 武或作烏。嘯亭雜錄:公某宅在烏衣庫。
137
大成寺衚衕 北小衚衕曰乾面杖衚衕。
138
喜雀衚衕 井一。
139
向家園 向或作香,東小衚衕,井一。
140
驢蹄衚衕
141
羊腸衚衕 井一。
142
月牙衚衕
143
王府倉衚衕
144
嘯亭續錄:貝勒允禕宅在王府倉衚衕。謹案:允禕,聖祖二十子,謚簡靖,今為賀公宅。
145
東、西水車衚衕 東衚衕,井一。正紅旗蒙古都統署在水車衚衕之東,詳衙署。
146
巡捕廳衚衕
147
右翼前鋒統領署在北,詳衙署。舊有正紅旗蒙古都統署,今移水車衚衕。正紅旗官學,今移雹子衚衕,見後。
148
北煙筒衚衕
149
錐子衚衕 或作追賊。
150
南順城街 井二。鐵佛寺。
151
右在大市街東,阜成門街南,報子街北,與中城南城界。
152
西大市街
153
坊四:東曰行仁,西曰履義,南、北曰大市街,俗稱西四牌樓大街。南接瞻雲坊大街,井七。東有栴檀寺,西有關帝、真武二廟。街心有觀音庵,俗稱當街廟。井一。迤北曰新街口。井一。有龍王廟,詳祠祀。又北曰丁字街。井二。祝壽寺即坊巷胡同集之響鈴寺,詳寺觀。又有龍泉寺、普慶寺、般若庵。嘯亭雜錄:鄂文端召入時,世宗特命海司空望起第大市街北,器用物具無不備。嘯亭續錄:董太保誥賜第新街口。又謙郡王府在羊肉大街。謹案:王諱瓦克達,太祖孫禮烈親王四子。順治間,授征西大將軍,預議政,追謚襄,府在五王侯衚衕口。康熙萬壽盛典:李紱撰萬壽圖記:又前為四牌樓,圖中旗手衛樂器,自此陳設,直至西安門、四牌樓。徑南市民夾道為燈廊百餘楹,有過街彩坊,曰慶洽無疆。明史佞倖傳:繼曉,江夏僧也,憲宗時以秘術進,日誘帝為佛事,建大永昌寺於西市,迫徙民居數百家。毛奇齡擬明史李夢陽傳稿:夢陽嘗遇萬寧侯大市街,乘醉數侯過,雜罵,舉鞭梢揮擊之,落二齒,侯隱忍去。案:壽寧侯張鶴齡也,夢陽嘗以劾鶴齡繫獄。
154
阜成門大街
155
阜成門俗沿元稱曰平則門。井二。馬市橋東西,井各一。迤東為馬市街,詳中城。歷代帝王廟在北,故保安寺址也。東、西有坊,曰景德,亦稱景德街,詳祠祀。神機營所屬中營步隊置厰於此,詳兵制。宏慈廣濟寺在廟東,臨大市街,舊為西劉村寺。白塔寺在廟西,元為聖壽萬安寺,明為妙應寺,俱詳寺觀。北小衚衕曰白塔寺夾道,曰老虎洞。井一。曰六合大院。井二。宸垣識略:禮多羅貝勒府在阜成門大街北。又二等宣義伯第在阜成門大街。案:伊勒德依封宣義伯。嘯亭續錄:劉文定綸賜第阜成門大街。析津志:福田坊在西白塔寺。燕都游覽志:成化元年,於塔座周圍磚造燈龕一百八座。相傳西方屬金,故建白塔鎮之。然同時元創有五色塔,而今僅黑塔在其後,餘湮沒莫考矣。帝京景物略:元初有童謠曰:塔兒紅,北人來作主人翁;塔兒白,南人作主北人客。事見草木子古今諺。元世祖時,塔色焰赤,及明太祖兵起淮陽,塔白如故。歲元旦,士女繞塔,履屣相躡,至燈市,盛乃歇。甲申傳信錄:田太監亡其名,住白塔寺後,三月十九日自縊,命僕捲其橐以逃,餘書籍、花盆在焉,後楊士聰居之,覽其中書多寫冊,亦有手錄者。坊巷衚衕集:河漕西三牌十三鋪。有廣平庫、阜成厰、揀果厰、永清左衛、北新草厰、普度堂、白塔寺、翊教寺。萬歷沈志:有鷲峰寺、正法寺、寶禪寺、普安寺、妙應寺、祝壽寺。案:阜成厰、永清左衛、普度堂、鷲峰寺今無考,餘見後。
156
大、小羅圈衚衕
157
姚家衚衕
158
帝王廟東、西夾道
159
驢肉衚衕 橋一。宸垣識略:三等威靖伯第在驢肉衚衕。案:車爾布封威靖伯。
160
帥府衚衕
161
井一,橋一。藤陰雜記:西城帥府衚衕,為西林鄂文端爾泰第,海內名士,多出其門。明憲宗實錄:成化二十二年冬十月,複建大永昌寺。先是寺建於西市,已有成緒,及國師繼曉以星變被譴,寺亦隨廢。至是,太監梁芳等請更擇地建之。乃命工部左侍郎杜謙等,相度地基,得故廣平侯袁瑄宅。時瑄家已失侯,瑄妻固請以宅獻,而託芳請襲侯。芳言於上而許之,既又市其旁民居數十家,大興工役。武宗實錄:正德五年六月,戶部言:永昌寺舊址改建為倉,未有名。乃賜名太平倉。六年十一月,以太平倉賜永壽伯朱德為私第。八年三月,改太平倉為鎮國府。又欲毀廒口為府廳。工部奏:祖宗稽古建官,府部具有定制。今改倉為府,有乖舊典,況位屬乾方,乾天門也。且此地初為永昌寺,再為新石厰,又為太平倉,屢改屢廢,推之地理,察之人事,俱未便。上曰:既以此地為天門,宜當通達。前此閉塞,何以不聞?其以實陳!工部再請罪,乃宥之。世宗實錄:嘉靖元年五月,改鎮國府仍為太平倉,命總督倉場官管理。明朱茂曙兩京求舊錄:康陵先立鎮國府,後乃自封鎮國公,府在鳴玉坊。嘉靖初,仍改太平倉,都人至今猶呼西帥府衚衕。案:今大市街東有太平倉,互詳中城。第北去帥府衚衕稍遠,疑非其舊址也。坊巷衚衕集:鳴玉坊三牌一十四鋪。有燕山前衛、神武後衛、淨妙庵、古燈庵、寶禪寺、普度寺、響鈴寺。萬歷沈志:有松樹、觀音庵、常明庵、龍華庵、龍泉庵、萬壽庵、碧雲庵、廣慧庵、玉環庵、極樂庵、古赤腳李庵、龍鳳庵。案:響鈴寺見中城,寶禪寺見後,餘無考。神武後衛,明一統志無之,蓋置自天順後也。明史佞倖傳:正德八年毀積慶、鳴玉二坊民居,造皇店酒肆,建義子府。又齊之鸞傳:正德十一年冬,帝將置肆於京城西偏,之鸞上言:近聞有花酒鋪之設,或云車駕將臨幸,或云朝廷收其息。陛下貴為天子,富有四海,乃至竟錐刀之利,如倡優館舍乎?
162
帥府庵 井一。
163
井兒衚衕 井一。
164
大、小絨線衚衕 大衚衕橋一。
165
雹子衚衕 雹或作報,今從宛平王志。井一,橋一。正紅旗官學在北有聖祚隆長寺,明漢經厰,外厰也。詳寺觀。
166
臭皮衚衕 有王公橋。正紅旗護軍統領署在北,詳衙署。
167
石老娘衚衕 橋一。彭文敬公自訂年譜:己未移寓阜成門內石老娘衚衕。
168
衛兒衚衕 衛亦作魏。兒或作衣。井一,橋一。
169
泰安侯衚衕 井一。四甲喇堆子前,井一,橋一。
170
五王侯衚衕 橋一。
171
北下坑
172
前、後車兒衚衕 橋各一。前衚衕井一,官房東北井一。
173
石碑衚衕
174
井二,橋一。神機營槍炮厰在焉。詳兵制。宛平王志有西方寺。康熙萬壽盛典:李紱撰萬壽圖記:新街口路有石碑衚衕,內有寺曰西方,有鑲紅旗滿洲蒙古漢軍都統以下建慶祝經壇於內。寺前有綵坊,曰萬年鴻祚。
175
下窪衚衕
176
寶禪寺衚衕
177
禪或訛善,橋一。寶禪寺元為承普慶寺,明改名寶禪,亦稱祝壽寺。西有正法寺,乾隆間改名正覺,俱詳寺觀。康熙萬壽盛典:新街口有寺曰寶禪,有九門步軍統領以下校建慶祝經壇於內,寺前綵坊一,曰卿雲五色。
178
大、小帽兒衚衕
179
大衚衕井三,橋一。小衚衕橋一。宛平王志有威靈廟。康熙萬壽盛典:帽兒衚衕內有廟曰關帝廟,有東四旂前鋒統領護軍統領以下護軍以上,建慶祝經壇於內。衚衕口有綵坊,曰同登仁壽。
180
四根柏衚衕 橋一,神機營所屬駿字馬隊置厰於此,詳兵制。
181
前、後宮衣庫 亦稱公用庫,井一,橋一。神機營所屬右前護軍馬隊及右驍騎營抬槍隊,均置厰於此,詳兵制。
182
八條灣
183
西溝沿 井一。西直門橫橋南,有枯渠曰河漕,直達宣武門西城根,入護城河,俗稱曰臭溝。明於此置河漕西坊。
184
酥蘿葡衚衕 亦作蘇羅卜。南小衚衕曰招子衚衕。
185
回子營
186
火神廟 井一。
187
小塔院
188
葡萄園
189
宸垣識略:果親王府在宮門口葡萄園。謹案:果親王諱允禮,聖祖十七子。雍正初,任議政,謚曰毅。今府在孟端衚衕。
190
觀音庵 井一。
191
草厰 坊巷衚衕集有北新草厰遺址,疑當在此。
192
宮門口
193
西叉路井一。正紅旗覺羅學在巷口東南,詳學校。春明夢餘錄:朝天宮在皇城西北,元之天師府也。帝京景物略:宣宗仿南都之制,建朝天宮,有三清殿以奉上清、太清、玉清,通明殿以奉上帝。普濟、景德、總制、寶藏、佑聖、靖應、崇貞、文昌、玄應九殿以奉諸神。東西建具服殿,以備車駕臨幸。宮成於宣德八年,御製詩文勒碑紀事。成化十七年重修,亦有御製詩文碑。天啟六年六月廿夜,十三殿齊災。宮後天師府,有趙孟俯張天師像贊碑、大道歌碑、虞集黃籙大醮碑。長安客話:凡大朝會,習儀二日,國初或在慶壽寺,或在靈濟宮。宣德間,建朝天宮於白塔寺西,始為定所。舊聞考:朝天宮本元代舊址,盛於明嘉靖時,齋醮之及無虛日。考名山藏所紀,其崇奉與大高玄殿相埒。今阜成門東北,雖有宮門口東廊下、西廊下之名,周回數里,大半為民居矣。西廊下有關帝廟,乃土人因餘址而葺之者。止大殿三楹,殿前甬道,綿亙舒百武,砌石斷續,猶見當時規制。
194
東廊下
195
中廊下
196
西廊下 井一。
197
前、後抄手衚衕 前衚衕井一。
198
茶葉衚衕 井一。
199
吉祥衚衕 有吉祥寺。
200
興隆街
201
小翠花街
202
宸垣識略:一等英誠公第在翠花街。案國初揚古利封武勳王,加號英誠,世襲。子塔瞻降襲,今公明勛官散秩大臣。
203
牛蹄衚衕
204
大園衚衕
205
小半壁街
206
小太平街
207
苦水井 井二。
208
玉皇閣
209
獅子府 井一。舊聞考:朝天宮後向存舊殿三重,土人呼為獅子府,蓋元天師府也。今廢。
210
官園
211
嘯亭續錄:誠親王舊府在官園,今為質親王府。謹案:誠王諱允祉,聖祖三子,雍正中以罪除。乾隆二年追謚曰隱。質王諱永瑢,高宗六子嗣慎靖郡王允禧後,謚曰莊。今為齡公宅。
212
菜園
213
西官園口 官園菜園,疑即坊巷衚衕集所稱官菜園遺址。
214
下坡
215
翠花橫街
216
狗尾衚衕
217
沙喇衚衕 井一。
218
祖家街 正黃旗官學在西,相傳為祖大壽故宅。
219
翊教寺衚衕 橋一,小衚衕井一。翊教寺,宋遺剎,明重修。其西有普安寺,俱詳寺觀。
220
揀果厰衚衕 井一。明置揀果厰於此,隸河漕西坊。今厰廢而猶存其名。或訛鹹厰。八旗通志作堅厰。
221
豬尾厰 井一。
222
雙柵欄 小胡同曰雙土地廟。
223
柵欄衚衕
224
王府夾道
225
前、後廣平庫衚衕 明置廣平庫於此。宛平王志:有永祥庵。宸垣識略:打磨蘇王府在廣平庫。
226
丁家井 井二。正黃旗漢軍都統署在焉,詳衙署。嘯亭續錄:直郡王府在丁家井。
227
大角衚衕 井一。
228
門樓衚衕 井一。
229
大、小陳線胡同 大衚衕井一。
230
鉤兒衚衕
231
東觀音寺衚衕
232
有彌勒寺,唐北留庵遺址也,詳寺觀。宛平王志:有觀音寺。燕子都游覽志:阜成門迤北三里許為正義坊,坊北數武有十方禪院,相傳為唐北留庵。
233
柳樹井 井一。
234
北衛兒衚衕 井一。正黃旗覺羅學在北,詳學校。
235
北口袋衚衕 井一。
236
柳巷
237
井三。明徐善泠然志:笑巖德寶禪師生長都下,受法於玉泉明聰,萬歷初居西城之柳巷,人罕知者。一日有梵僧來參,亞身翹袖作種種相,師以柱杖畫地,隨方答之,僧作禮騰空而去。弟子問適來僧問何法師?曰:此阿羅漢西天秘密語也。宛平王志:明僧德寶,京師人,錦衣世家吳氏子,披剃於都門廣慧寺,其傳燈弟子有天童磬山。世祖章皇帝詔舉天下高僧,如報恩目澄昂溪者,皆其法裔也。著有南北集行世。
238
草厰衚衕
239
井一。嘯亭續錄:果親王府在草厰衚衕。今為瑞親王府。謹案:果毅親王已見前。瑞王諱綿愉,仁宗四子,謚曰懷。子敏郡王襲,無嗣,以今敦親王子貝勒載漪嗣。康熙萬壽盛典:進西直門路左北草厰內,有庵曰萬福。有寧壽宮老福金建慶祝經壇於內。又有寺曰萬壽,有內務府正黃旗包衣參領以下護軍以上建經壇於內。
240
後倉
241
南草厰口
242
半壁街 案:析津志有半邊街,疑此沿其舊稱。
243
永祥寺 井一。
244
前、中、後毛家灣
245
老虎廟
246
箭桿衚衕 井一。
247
頭條衚衕 井一。
248
二條衚衕 北小衚衕,井一。藤陰雜記:平則門二條衚衕為武進劉文定綸第。
249
三條、四條、五條衚衕 井各一。
250
青塔寺衚衕
251
寺在四條衚衕西北,元為大永福寺,詳寺觀。坊巷衚衕集:朝天宮西三牌十五鋪。有椒園厰、菊子園、官菜園、西城草厰、青塔寺、立禪廟、朝陽庵、秀頭庵、妙清觀。案:官菜園、西城草厰、朝陽庵、妙清觀,俱見後,餘無考。
252
弓匠營 井一。西小衚衕,井一。
253
鞍匠營
254
冰窖胡同
255
井一。有黑塔寺,明改名宏慶,詳寺觀。春明夢餘錄:白塔寺附近有黑塔寺、青塔寺,然寺存而無塔。
256
棕帽胡同 西小衚衕,井一。
257
前、中、後秀才衚衕
258
椿樹衚衕
259
井兒衚衕 井一。
260
魚眼衚衕
261
安成衚衕 宛平王志有華嚴庵。
262
觀音寺衚衕 井一。
263
陰涼胡同
264
報恩寺街
265
弓弦衚衕
266
弓背衚衕
267
喇叭衚衕
268
鷂兒衚衕
269
永清寺衚衕
270
鑰匙衚衕
271
南、中、北扒兒衚衕
272
扒亦作笆,南北衚衕井各一。妙清觀明璫陳日新故宅也,詳寺觀。嘯亭續錄:泰郡王府在扒兒衚衕。
273
西直門南小街
274
井一。嘯亭續錄:貝勒允祁宅、敦親王府,俱在北小街。謹案:允祁,聖祖二十三子。乾隆四十九年,加郡王銜,謚曰誠。敦王諱綿愷,仁宗四子。道光七年降郡王,謚曰恪。
275
西直門南順城街
276
井二。中心臺井一。馬圈井一。燕都游覽志:月張園在阜成門內,傍城垣下。堂後枕一池,甚修廣,倒影入屋,楹周遭菜畦。今屬冉都尉。又宣家園在阜成門內,舊為宣城伯衛公別業,旁多宅宇,外有菜圃百塍。後屬焦鴻臚,稱焦園;又屬毛戶部,稱毛園。舊有射堂,為習武地,今廢矣。牡丹數種,向為京師第一。初創時,多奇石,石皆有名,曰隅虎,曰佇鵠,曰鷺羽,曰奮距。今不知所之矣。案:月張園有謂在下斜街者,疑未足據,詳外城西城。宣園今無考。
277
右在西直門街南,大市街西,阜成門街北,其東與中城界。
278
西直門大街
279
井四。橫橋一,名洪橋,俗稱紅橋。井一。橋南有枯渠,直達宣武門西城根,明之河漕也。神機營所轄驤字馬隊置厰於此,詳兵制。有菜市。崇元觀在街北數十武,明璫曹化淳建,俗稱曹老公觀,歲元旦至上元日有廟市;少東為廣濟寺,俱詳寺觀。西有崇壽庵、萬寧寺。嘯亭續錄:恂郡王府、惠郡王府、貝勒永璂宅,俱在西直門大街。謹案:恂王諱允璂,聖祖十四子。康熙時以貝子授撫遠大將軍,謚曰勤。今為壽莊公主府,公主宣宗九女也。同治二年下嫁額附德征。惠王諱綿愉,仁宗五子。道光十九年晉親王,咸豐時授奉命大將軍,謚曰端。貝勒永璂高宗十二子,早薨。嘉慶四年追封,以嗣子綿偲襲貝勒,今為岐公第。析津志:金城坊在平則門內。坊巷衚衕集:日中坊四牌十九鋪。有永泰寺、廣濟寺、延壽寺。明一統志:有永清右衛。萬歷沈志有廣化寺、瑞聖寺、慈恩寺、彌陀寺、佑聖寺、延壽寺、永泰寺、永祥寺、萬壽寺、慈善寺、華嚴寺、彌陀庵、佑聖庵、延壽庵、三官廟、三清廟、天仙廟、三義廟、城隍廟、延福廟、藥王廟。案:永泰寺見後;延壽寺詳中城,餘無考。元吳黼丹墀獨對:至元二十九年,始用御史中丞崔彧言,以明年正月營社稷於和義門內少南,以春秋仲月上戊致祀。案:事具元史祭祀志。今西直門,元之和義門也。社稷壇遺址無考。析津志:牐河水門在和義門北,金水河水在和義門南。又安濟橋在鐵平章宅後,高梁河由鐵平章橋流入元武池。元宋絅燕石集:安濟橋瀕危,俗呼捨命橋。案:元大內在今禁城西北。安濟橋、鐵平章宅,當在西直、阜成二門間。絅有渡安濟橋入史局詩,今遺跡不可考矣。鐵平章者,舊聞考以為特爾格,其賜第在大明宮左,見元史列傳。
280
頭條衚衕
281
二條、三條、四條衚衕 井各一。
282
五條衚衕
283
六條、七條衚衕 井各一。
284
大銅井 迤東有太平橋。
285
小井衚衕 菜園井一。
286
板橋頭條、二條、三條衚衕
287
菜園 六條衚衕菜園井一。七條衚衕菜園井一。
288
雙柵欄
289
新開路
290
香條衚衕、中四條、五條、六條、七條衚衕
291
寬街 正黃旗漢軍都統署在北,詳衙署。
292
小四條、五條、六條、七條衚衕 六、七條衚衕,井各一。
293
東教場
294
前卓子衚衕
295
羊床衚衕
296
張禿子衚衕
297
磚瓦衚衕
298
松樹庵
299
柳樹大門 井一。
300
教場中街
301
張公園
302
彭家樓衚衕
303
槐樹衚衕
304
三官廟 井一。康熙萬壽盛典:又前路左有廟曰東三官廟,有大理寺、太常寺卿以下諸臣建慶祝經壇於內。
305
玉皇廟
306
教子衚衕 教亦作轎。井一。
307
高井衚衕 井一。有永泰寺,元舊剎,明天順間重建。
308
黑塔寺衚衕 萬佛寺亦稱黑塔寺,詳寺觀。
309
前、後牛犄角胡同
310
西教場
311
前、後營房
312
北草厰口 井一。
313
觀音庵衚衕
314
碑大院 井一。
315
馬香衚衕
316
井一。康熙萬壽盛典:路右馬香兒衚衕內,有廟曰關帝廟,西四旂前鋒統領護軍統領以下諸臣建慶祝經壇於內。
317
永慶庵 井一。
318
八王子衚衕 井一。
319
捨飯堂 亦稱舍孤堂。井一。
320
前、後桃園
321
樺皮厰衚衕
322
樺或訛化。井一。右翼正黃正紅兩旗炮厰在西北,地以厰名。迤南有火藥局,明安民厰故址也。楊賓柳邊紀略:樺木狀類白楊,春夏間剝其皮入污泥中,謂之曰糟,糟數日乃出而曝之,地白而花成形者為貴,金史所謂醬瓣也。拉發北數十里,有樺皮厰,每歲打樺皮入內務府。遼東樺皮遂有市於京師者矣。康熙萬壽盛典:進西直門路左,樺皮厰胡同內,有廟曰西三官廟。有吏戶二部尚書以下諸臣建慶祝經壇於內。蕪史:王恭厰災後,移建於西直門街北,賜名安民。會典事例:安民厰在西直門內之北,收貯炮位,今尚貯廢炮。又八旗火藥厰,鑲黃正黃二旗十有二間,在安民厰,今裁,厰亦廢。綏寇紀略:崇禎十一年六月二日,安民厰災,貼厰太監王甫、局官張之秀俱斃。
323
西直門北順城街
324
西直門北城根 井一。中心臺井一。神機營所屬右翼漢軍炮隊置厰於此,詳兵制。
325
右在大市街西,西直門街北。
326
北嘎嘎衚衕
327
正覺寺衚衕 官房井一。寺為明璫韓諒賜宅,成化間捨宅為寺,詳寺觀。
328
百花深處衚衕 井一。
329
棉花衚衕 井一。
330
狗尾衚衕 井一。
331
劉海衚衕 神機營所屬右驍騎隊置厰於此,詳兵制。
332
門樓衚衕
333
三不老衚衕 神機營所屬威遠營精字步隊置厰於此,詳兵制。
334
麻花衚衕
335
羅圈衚衕
336
廊房衚衕
337
草厰大坑 坊巷衚衕集:朝天宮有西城草場。舊聞考:今蔣養房衚衕有隙地,猶有是名,或即其遺址。
338
葦坑
339
漿家房衚衕
340
漿或訛蔣,俗訛蔣養房。宛平王志:有叢林寺。嘯亭續錄:誠親王新府在蔣家房。宸垣識略:固山貝子宏景府在蔣養房衚衕。謹案:宏景,聖祖孫誠親王次子。王以雍正八年五月獲譴,是月,宏景由輔國公晉貝子,即新府也。其舊府在官園,已見前。採訪冊:土默特貝子第在蔣家房。案:貝子瑪尼巴達拉,尚仁宗四女莊靜公主。道光八年賞郡王銜。舊引玉河水入府中,云係當年賜公主者。城中引水獨此及成邸耳。蕪史:浣衣局在德勝門西,俗稱漿家房。凡宮人年老及有罪退廢者,廢此居住。天啟七年十一月客氏笞死於此。西河詩話:張南士宮詞:牆邊漿酒漱花綺。注云:漿家房在皇城外,即浣衣局。
341
水車衚衕
342
豆腐巷 官房井一。
343
抄手衚衕
344
燕都游覽志:金剛寺在興德寺東,有石勒金剛經。前小閣,後靜室,紙窗棑幾,殊有幽趣。後改創大殿高閣,左、右翼樓數十楹,往昔清涼幽趣之致,盡化於沙礫間矣。案:寺在抄手衚衕,又名般若庵。興德寺,今改名興隆寺。宛平王志云寺在德勝橋灣,俱詳寺觀。
345
水罐兒衚衕 見會典事例,云在德勝門街西。
346
玉皇廟
347
高廟 井一。普濟寺俗稱高廟,有正德間重修碑。
348
頭條、二條、三條衚衕
349
半截衚衕
350
石板橋
351
小銅井 井一。
352
天仙庵
353
西水關
354
井一,橋一。迤東有太平庵;又東有淨業寺,舊為智光寺,詳寺觀。燕都游覽志:水關在德勝門西里許,水自西山經高梁橋來。穴城址而入,有關為之限,下置石螭,迎水倒噴,旁分左右,既噏復吐,淙淙然自螭口中出。長安可游記:水口為石犀以當之,遏衝突、緩水勢也,而庵在其上曰鎮水觀音庵。案:石犀即石螭,舊聞考分為二,似誤。觀音庵舊名法華寺,乾隆間改名匯通祠,詳寺觀。祠據高阜,俗名積水灘,水木明瑟,消夏尤宜。高珩水關竹枝詞:德勝門前菡萏鋪,漫誇江上有西湖。阿誰更作長隄主,與種垂楊一萬株。酒家亭畔喚漁船,萬頃玻璃萬頃天。便欲過溪東渡去,笙歌直到鼓樓前。元史河渠志:海子岸上接龍王堂,以石甃其四周。海子一名積水潭。燕都游覽志:積水潭東西亙二里餘,南北半之。或因內多植蓮,名蓮花池。或因水陽有淨業寺,名淨業湖。內官監向嚴魚禁,今稍弛矣。每年三伏日,錦衣衛率御馬監官校,浴馬湖干,如濯雲錦。陸啟浤北京歲華記:六月十二日,御廄洗馬於積水湖,導以紅仗,中有數頭,錦帕覆之,最後獨角青牛至,諸馬莫能先也。一統志:元時既開通惠河,運船直至積水潭。自明初改築京城,與運河截而為二,積土日高,舟楫不至,是潭之寬廣,已非舊觀。故今指近德勝橋者為積水潭,稍東南為十剎海。又東南者為蓮花泡子。高宗純皇帝禦制匯通祠詩注:河流分牐灌輸,紆餘豬蓄,前人經理實善,旗民夾岸而居,人煙輻輳,因築牆為之限制,以禁污穢。案:積水潭亦稱北湖,互詳水道。元明以來,環湖古跡甚多,附著於後。燕都游覽志:舊城巋然傑構,云是元時舊址。中作鐵溝,昔時以車運冰上流者,今尚堅致。寒蘚荒苔,遙映林泉翠茜,殊可憑高弔古。帝京景物略:立淨業寺門,目存水南。坐太師圃,晾馬厰、鏡園、蓮花庵、劉茂才園,目存水北。東望之,方園也,宜夕。西望之,漫園、湜園、王園也,望西山,宜朝。燕都游覽志:定國徐公別業:從德勝橋下,右折而入,顏曰太師圃。前有堂,堂後紆折,至一沼,地頗疏曠。沼北廣榭,後擁全湖,高城如帶,堂左右書室,西築高臺,目望最遠,濱湖園為第一。又孝廉劉百世別業,堂三楹,南有廣除,眺湖光如鏡,故名鏡園。下有路委折臨湖,門作一臺,臺下地最卑,眺湖較遠,今屬冉都尉。從興德寺折北而西,為蓮花庵,疏林朗樾,含吐餘清。後一台,瞰湖陽諸寺若列眉案。鄰有火神祠,可眺遠。劉茂才園,創三楹聯北向無南榮,東累層級而降,下作朱欄小徑。北軒二楹,南有小沼,種蓮。北扉當湖,東有書室,上作平台,地居湖中,乃南北最修處,所以獨勝。漫園在積水潭東,米仲詔萬鐘所構,中有閣三層。湜園,太守苗君穎別業,西面望湖。楊園在湜園稍南,楊侍御新創。蓮花社有亭,在水關西,今傾圮。蝦菜亭在蓮花社西,一藩隔之,水部戴大圓建。相國方公園,在水關西。春明夢餘錄:元石湖寺在德勝門北湖旁,後為方閣老園。案:諸園亭及石湖寺俱無考,惟蝦菜亭居人頗能言其遺蹟,亦與游覽志所云在水關西者不合。方園在太平庵東,見明崇禎間碑記。舊聞考謂蓮花庵即今地安橋北之火神廟,蓋據游覽志庵鄰火神廟語。然相隔遼遠,核以景物略所言,方址殊未足據。又元好問集有臨錦堂記為幕府從事劉公子作,云在御苑之西,其地當亦與積水潭相近。
355
德勝門大街
356
井三。有德勝橋,玉河水由積水潭至橋下合流,南徑李廣橋,東迤為十剎海,有耍貨市。正黃旗滿洲都統署在橋南,詳衙署。橋東有永泉庵,北有佑聖寺,唐遺剎也。少東為壽明寺,俱詳寺觀。宛平王志有真武廟、地藏庵。燕都游覽志:積水潭水從德勝橋東下,橋東偏有公田若干頃,中貴引水為池,以灌禾黍。綠楊鬖鬖,一望無際。客燕雜記:德勝門水次,稻田八百畝,以供御用,內監四十人領之。俞正爕癸巳存稿:超勇公海蘭察微時,以事赴京,感疾甚困,夢至德勝門,登故太傅明珠牆外,見倚牆有小閣,登之,有老喇嘛跏趺坐,公憑闌見紅衣少婦哭而來,意疑之,避喇嘛後,少婦拜喇嘛訖,哭而起,欲赴公,喇嘛以袖障之,移時始哭而去,公驚覺汗出,疾愈。明日在市遇所夢喇嘛,屢目公,公輒避之。
357
右在大市街東,德勝門街西,護國寺街北,與中城北城界。
358
內城北城
359
城冊:內城地址隸北城者,東北俱至城根,直至東直門街交道口與東城界。又南至兵馬司衚衕、帽兒胡同、地安橋,迤西踰三轉橋,定府街,與中城界。西至德勝門街,與西城界。
360
定府大街
361
採訪冊:慶郡王府在定府大街。謹案:慶親王諱永璘,高宗十七子,謚曰僖。今王奕劻初襲貝勒,光緒十年晉郡王,府為道光時大學士琦善故宅。
362
扁擔衚衕
363
製炮局
364
堂子衚衕
365
銅鐵厰
366
饊子衚衕
367
張皇親衚衕
368
劉海衚衕
369
宏善寺街 宏善寺,詳寺觀。萬歷沈志:寺有敕建碑。
370
石虎衚衕 正黃旗蒙古都統署在北,詳衙署。
371
龍頭井
372
井一。嘯亭續錄:愉郡王府在三座橋西。宸垣識略云在龍頭井。采訪冊:瀅貝勒府在三轉橋西。謹案:愉王諱允禑,聖祖十五子,謚曰恪。後為鐘郡王府。鐘王諱奕詥,宣宗八子,謚曰端,無子,以恭親王子貝勒載瀅為後。
373
松樹街 宛平王志有興福寺。
374
新開路
375
口袋衚衕
376
羊房衚衕
377
大、小翔鳳衚衕 西小衚衕曰藥酒葫蘆,井一。迤西為上坡。
378
李廣橋
379
亦作藜光橋。翁方綱復初齋集:錢蘀石詩序:己卯春,蘀石自藜光橋移居宣南坊。法式善存素堂文集:煤厰為李西涯故居,西則李廣橋,宏治時太監李廣以符籙獲幸,橋或廣所造。奸璫遺穢,橋亦蒙羞,後人易名藜光。又嫌文飾,不如直名李公橋。餘居距橋不數武,門外即楊柳灣,西涯屢至其地。嘯亭續錄:蒙古法祭酒式善,居淨業湖畔,築詩龕三間,投贈詩句,皆懸龕中。洪亮吉卷葹閣集:法式善學士招飲詩龕并至西直門看荷花詩:東頭詞宗百菊溪,宗伯宅復連街西。自注:謂百侍御齡、鐵侍郎保。王昶蒲褐山房詩話:時帆祭酒居厚載門北,背城面市,一畝之宮,有詩龕及梧門書屋,室中書藏萬卷,間以法書名畫。外則移竹數百本,寒聲疏影,蕭然如在岩谷。藤陰雜記:蔣文肅廷錫第在李廣橋,枕淨業湖,御賜秀寫蓬壺額。水曹清暇錄:南沙蔣公溥賜第在李廣橋左,堂室宏麗,廊房曲折,有平臺更爽塏。高柳碧梧,環列牆垣,春時桃李盛放,每置酒延客觴詠。胡天游稚威年譜:乾隆十一年十月,虞山蔣相國來聘,館李光橋,未幾以病辭。燕都游覽志:德勝橋下泛舟東行,轉而南,得藜光橋,徑僻岸無行人,古槐濃樾,覆陰如罨畫。
380
東、西煤厰衚衕
381
東煤厰,井一。宸垣識略:一等武毅謀勇公第在煤厰衚衕。案:乾隆時,定邊將軍兆惠所封,謚文襄。采訪冊:阿拉善王府在煤厰衚衕,非賜第也。不常居。淥水亭雜識:李長沙別業在北安門北。集中西涯十二詠,程篁墩和之。有桔槔亭、楊柳灣、稻田、菜園、蓮池,而響牐、鐘鼓樓、慈恩寺、廣福觀,皆在十二詠中。今遺址不可問,當在越橋相近。舊聞考:東海集誥命碑陰記云,曾祖洪武初,以兵籍隸燕山右衛,始居白石橋旁,後廓禁城,其地已入北安門之內,則移於慈恩寺之東,海子之北。又云遷居海子之西涯。集中重經西涯詩甚多,蓋其幼時所居之地也。湯右曾懷清堂集:喬莊簡跋文衡山西涯圖云,慈恩寺後曰西涯。又云,西涯公嶽降地,公詩有淚痕應共水俱流,慟哭兒童釣游地等句。今法華庵意即當時之西涯。存素堂文集:余綜諸說與地址印證,蓋廣福觀之南,響閘之西,月橋之北,海潮寺之東,地名煤厰。文正故第當在是。案:法華庵即今匯通祠。湯說似未核。西涯十二詠,見懷麓堂集。淥水亭所舉九題外,尚有海子、西山、飲馬池三首。
382
三座橋
383
越橋俗稱三座橋。越或作月,座或作轉。舊名海子橋,見燕都游覽志。明史禮志:京師所祭者九廟。真武廟永樂十三年建,以祀北極佑聖真君。正德二年改為靈明顯佑宮,在海子之東。嘯亭續錄:慶親王府在三轉橋,系和珅宅。又云:慶僖親王諱永璘,純廟十七子,乾隆末年或有私議儲位者,王曰:天下至重,何敢妄覬?惟冀他日將和珅邸第賜居,則願足矣。故睿廟籍沒和珅,即將其宅賜王,以酬者言。謹案:慶王府今為恭親王府。王為宣宗六子,同治初任議政,後復任軍機大臣。宛平王志:真武廟在三座橋供用厰內。蕪史:織染所掌內承運庫所用色絹。德勝門三座橋有空地堪為園圃。此所工部亦有監庫有所大使,不隸內織染局。梁章鉅歸田瑣記:和珅籍沒後,分其第半為和孝公主府,半為慶親王府。公主蓋和之子豐紳殷德所尚者也。嘉慶二十五年,慶親王薨,管府事阿克當阿代嗣郡王,呈出毗廬帽門口四座,太平缸五十有四,銅路燈三十六對。皆親王所不應有之物,而和珅有之。銅路燈較大內所陳尤為精致,今分設景運隆宗兩門外。
384
金絲套衚衕
385
南、北宮房
386
官房或作關防。南官房口西小衚衕井一。嘯亭續錄:貝子允䄉宅在關防口。謹案:允䄉,聖祖十子,初封郡王。雍正二年以罪除。乾隆二年封輔國公,六年薨,以貝子禮葬。
387
井兒衚衕 井一。
388
銀錠橋
389
橋以形名。海潮觀音寺在南灣,有明趙用賢碑。帝京景物略:寺旁有英國公新園,今無考。燕都游覽志:銀錠橋在三座橋北,城中水際看西山第一絕勝處。橋東西皆水,荷、芰、菰、蒲,不掩淪漪之色。南望宮闕,北望琳宮碧落,西望城外千萬峰,遠體畢露,不似淨業湖之迫且障也。宋犖西陂類稿:過銀錠橋舊居詩:鼓樓西接後湖灣,銀錠橋橫夕照間;不盡滄波連太液,依然晴翠送遙山。舊時院落松槐在,仙境笙篁歲月間;白首煉師茶話久,春風料峭暮鴉還。
390
鴨兒衚衕 鴨或作鴉,井一。有廣化寺、萬善寺、海會庵、興善寺,俱詳寺觀。
391
義留衚衕
392
煙袋斜街 井一,有廣福觀。宛平王志:觀在鼓樓東斜街口。
393
石碑衚衕
394
煙兒衚衕
395
河沿
396
井一。前河沿,井一。長可亙二里許。宛平王志:有十剎海庵,在稻地西,詳寺觀。嘯亭續錄:成親王府在淨業湖北,係明珠宅。謹案:王諱永瑆,高宗十一子,嘉慶初任軍機大臣,謚曰哲。府中有恩波亭,以恩賜引玉河水入宅也。今為橚貝子府。
397
侯位衚衕
398
史家樓
399
南八步口
400
簪兒衚衕
401
龍華寺,明建,康熙間改名瑞應。西有心華寺。又西舊有三聖庵,其前則十剎海也。俱詳寺觀。燕都游覽志:三聖庵後築觀稻亭,北為內官監地,南人於此藝水田,粳粳分塍,夏日桔槔聲,不減江南。
402
四眼井 井一。
403
鼓樓西斜街
404
井三。乾水橋,井一。迤南干石橋,井一。有果子市。國史安親王岳樂傳:康熙十二年冬,京師有自稱三太子朱慈璊者,偽署廣德元年,糾眾京城內外,舉火作亂,擒其黨於鼓樓西斜街及燈市口。詰以朱慈璊,云即楊起隆,已遁矣。蔣良騏東華錄:奸民楊起隆詐稱朱三太子廣德元年,糾黨謀叛,以白布裹頭,紅布披身為號,將於京城內外放火舉事,潛聚鼓樓西街降將周全斌家。全斌之子公直首於正黃旗漢軍都統祖永烈。永烈與正黃旗滿洲都統圖海,偕吉哈禮及佐領鄧爾遜等,率兵圍之,生擒其黨偽齊肩王焦三、偽護駕指揮朱尚賢、偽閣老張大、偽軍師李柱、偽總督陳繼志、偽提督史國賓、偽黃門官王鎮邦等數百人,磔於市。楊起隆逃去。瀛洲道古錄:元時翰林院,以金烏珠第為之,歐陽楚公詞翰林老屋勢深雄,猶是金家兀術宮,是也,舊聞考:元翰林國史院屢經遷徙。至順間賜居北中書省之舊署。析津志稱院內古木繁陰,蔚然深樾者,是也。其地在鳳池坊北,鐘樓之西。鐘樓又在中心閣西,俱見析津志。又云:南省、北省乃金時二稅賦宰相之莊,曰南相莊、北相莊。據此則元之北省,後改翰林院者,為金時北相莊。烏珠亦稱北相,可互證也。元虞集道園學古錄:鰲峰者,國史院庭中石名也。伯寧御史為僕言,自其先公時與諸老名勝賦詩者,蓋數百篇。今玉堂無本,而御史家具有之。析津志:玉鉉坊在中書省前相近,鳳池坊在斜街北。蕪史:馮保之弟佑宅在果子市街南。惠安伯張元善住街北,拜為義父;果市地租從街心分南北。佑憐元善貧,以街南租并歸之,且為新其居。又客氏私第在正街迤西席市街北。魏忠賢亦有第在街南,斜對不遠。案:席市街今無考,其地當在後門外,姑附此。
405
右在德勝門街東,鼓樓斜街南,地安門街西,定府街、三座橋、白米斜街北,與中城西城界。
406
西絛兒衚衕 井一,城根井一。
407
北藥王廟
408
半壁街
409
八步口 北有拈花寺,明璫趙明揚故宅也。舊名千佛寺,雍正間改今名,詳寺觀。八步口內小衚衕甚夥,不悉書。
410
妙緣觀衚衕 井一。舊有真武廟,明景泰間改名妙緣,詳寺觀。廟前井一。
411
八條灣
412
大坑
413
果子觀
414
鐵影背衚衕 井一。
415
井兒衚衕 井一。
416
大石橋 井一。有雙寺,東曰嘉慈,西曰廣濟,明成化時建。
417
小石橋 南有碧峰寺,詳寺觀。萬歷沈志:寺在日中坊,有敕建碑。
418
鑄鐘厰
419
井一。碧霞元君廟後井一。又有真武廟。春明夢餘錄:華嚴鐘厰在德勝門內,舊鑄,高二丈餘,闊一丈餘者,尚有十數,僕地上,皆楷書佛經。案:鐘僅存其一,舊懸萬壽寺,今移德勝門外覺生寺,俗稱大鐘寺。曹仁虎覺生寺大鐘聯句詩自注云:明代是鐘,本貯大內,後移漢經厰。萬歷五年建萬壽寺於西直門外,移鐘於寺,日俾六僧擊之,見野獲編及帝京景物略。天啟中,有言寺在帝里白虎分,不宜鳴鐘,遂臥鐘於地。見燕都游覽志。
420
前、後馬家厰
421
井各一。長安客話:海子橋北,舊有海印寺,宣德四年重建,改名慈恩,今廢為厰。舊聞考:今海潮寺碑云,海印寺東為廣福觀,西為海潮寺。又龍華寺碑云,輔碧峰與海印,則今之馬公厰殆即長安客話所云寺廢為厰者歟。案:海印寺舊有鏡光閣,明人題詠甚多。宸垣識略云,海印在廣福、海潮之間。今銀錠橋東南沿湖隙地,疑即海印廢址。故有鏡光閣以臨水。若碧峰寺在今小石橋衚衕,與銀錠橋相去約二里,前後無水,未可以馬家厰證長安客話所云也。
422
舊鼓樓街
423
井一。有清虛觀,明景泰間建。萬歷沈志:清虛觀、廣福觀,俱敕建,在日中坊。明一統志:中心閣在府西,元建,以其適都城中,故名。析津志:中心台在中心閣東十五步,其臺方幅一畝,以牆繚繞,正面有石碑,刻中心臺。又雙青楊樹大井,關帝廟,北去則昭回坊矣。前有大十字街,轉西大都府巡警二院,直西則崇仁倒鈔庫;西中心閣,閣之西齊政樓也,更鼓譙樓,樓之正北乃鐘樓也。明北平圖經志書:中心台敵樓一十二座,窩鋪三百四十三座。舊聞考:今舊鼓樓大街北城牆,有中心臺之名,蓋元時都城偏北,以鼓樓大街之中心臺為東西南北之中也。蕪史:東絛兒衚衕,舊設槍局一處,系京營官軍自盔甲安民兩厰領出火藥并軍器,堆積以便教場取用。崇禎戊寅八月初七日卯時大震,延燒草若干垛,其煙如靈芝、如雲、如浪,移時方散。
424
東絛兒衚衕 井三。
425
玉皇閣衚衕 玉皇閣明建,有順治間鼎一。
426
酒醋局衚衕 井三。明酒醋局外厰也。見寄園寄所寄錄。
427
張帽衚衕 帽或訛旺。又訛望。
428
娘娘廟
429
湯鍋衚衕
430
鈴璫衚衕
431
鼓樓大街
432
地安門迤北近鼓樓者,亦稱鼓樓大街,元稱十字街。鼓樓北為鐘樓,互詳城池。鐘樓後,井一。街東有慈善寺,詳寺觀。存素堂文集:嘉慶四年秋,餘自楊柳灣移家鐘鼓樓間,朱壽人為作移居圖,自移居後,遠近以詩龕圖寄餘者,又得十餘家,爰附移居圖後,裝聯成巷。水曹清暇錄:後門鼓樓定夜,每晚擊鼓一百八聲。元一統志:□□九年二月,改號大都,遷居民以實之。建鐘鼓樓於城中。圖經志書:鐘樓在金臺坊東,即萬寧寺之中心閣。萬歷沈志:慈善寺、文昌宮,俱在靖恭坊,有敕建碑。析津志:米市、面市,在鐘樓前十字街西南角。段子市、皮帽市,在鐘樓街西南。帽子市在鐘樓。窮漢市一,在鐘樓後為最。鵝鴨市在鐘樓西。珠子市在鐘樓街西第一巷。靴市在翰林院東,就賣底皮、西甸皮諸靴材,都出在一處。柴炭市,集市一在鐘樓,鐵器市鐘樓後。明劉續霏雪錄:危素為翰林學士,居鐘樓街。會稽王山農冕游大都,嘗見其文而不相識。一日危騎而過山農所,與之坐,不問其姓名。徐曰:君非鐘樓街住耶?危曰:然。不出他語而罷。人問之,山農曰:吾觀其文有詭氣,目其人舉止亦然,知必危太僕也。燕都游覽志:張公海棠二株,在鐘樓街東中貴張宅,元時遺物。叢木數十圍,修幹直上,高數丈,下以朱欄陪之,參差敷陰,猶垂數畝,近易主不知其幾矣,元楊瑀山居新語:大都鐘樓街富民家藏宣聖履。
433
三官廟
434
北醋兒衚衕
435
東、西草厰衚衕 東井一,西井二。
436
豆腐池衚衕 池或作匙,井一。
437
趙府街
438
王佐衚衕 佐或作座,井一。
439
高公庵衚衕
440
公或訛古。井一。有慈隆寺,明璫高勳建。互詳寺觀。寄園寄所寄錄:慈隆寺在金臺坊,酒醋局外厰東。
441
國祥衚衕 井一。
442
碾兒衚衕
443
寶鈔衚衕
444
神機營所屬左驍騎營抬鎗隊置厰於此,詳兵制。采訪冊:超勇親王府在寶鈔衚衕。案:王諱策淩,尚純愨公主,聖祖十女額附也,謚曰襄,配享太廟。
445
千佛寺衚衕
446
井一。寶泉局西作厰在東北,詳衙署。俗稱其地為錢局。坊巷衚衕集:金臺坊九鋪。有萬寧寺、法通寺、淨土寺、千佛寺。案:諸寺俱見後。千佛寺,元遺剎,明正統間改名吉祥,俗仍舊稱。後因八步口別建千佛寺,乃稱小千佛寺以別之,互詳寺觀。
447
郎家胡同
448
淨土寺衚衕 寺有明嘉靖碑。
449
琉璃寺衚衕 井一。
450
法通寺衚衕 井一。寺為元遺剎,明曰淨業,康熙間改名淨因,詳寺觀。
451
沙拉衚衕
452
井一。析津志:沙剌市一巷,皆賣金銀珍珠寶貝,在鐘樓前。案:沙剌即沙拉。國語謂珊瑚也,舊聞考譯改作舒嚕。今沙拉衚衕,疑沿元時舊稱。
453
扁擔厰 井一。
454
大佛寺衚衕
455
北鑼鼓巷
456
財神廟
457
大、小經厰 大經厰井一。其東為順天府署。
458
分司廳衚衕 或作粉子亭。
459
謝家衚衕 井一。
460
伽藍殿衚衕 俗訛車輦店。輦或作碾,或作簾。井一。
461
柴棒衚衕 井一。
462
北花園衚衕 井二。
463
姑姑寺衚衕
464
靈官廟
465
鬧營衚衕
466
安定門大街
467
井四。關帝廟俗稱紅廟,井一。迤南午達東直門街者曰交道口,井二。鑲黃旗滿洲都統署在焉,其北為漢軍都統署。俱詳衙署。采訪冊:諴親王府在安定門大街東,今為榮壽公主府。謹案:諴王諱允秘,聖祖二十四子,謚曰恪。公主,恭親王長女也。元史程巨夫傳:賜地京師安貞門以築室。案:安定門元曰安貞,其地當在今城東隅。析津志:靈椿坊在都府北,丹桂坊在靈椿北。坊巷衚衕集:靈椿坊八鋪。祿水亭雜識:竇十郎故居或云在城西,或云在昌平,或云在諑州,或云在薊州。當時馮瀛王贈詩有靈椿一株老之句。今北城有靈椿坊,疑是十郎舊里。元張翥蛻庵集:買屋靈椿坊詩:五槐濃綠蔭門前,東宇西房十數椽;不是衰翁買屋住,歸時留作雇船錢。萬歷沈志:八蠟廟在府治東北。案:廟今無考,惟府治中有劉猛將軍祠,雍正二年敕建,傳云神主蝗蝻。
468
鼓樓東大街
469
井六。順天府署在東北,元大都路總管舊署遺址建,署內外井三。西有天壽萬寧寺,詳寺觀。東華錄:乾隆九年十月,以京師錢價昂貴,令各當鋪官借本銀收錢發市流轉。以正陽門外布巷市房一所,地安門外鼓樓東官房一所為錢局,其收錢發銀,造冊文票,俱用順天府治中印。陸續輅崇百藥齋續集:黃壚感舊詩自注:完顏曙墀太守舊宅,在鼓樓東街,合歡作花特盛,花下小齋,餘及潔士、于丕、申耆、孟慈、曾容、保緒醉眠處也。
470
右在德勝門街東,安定門街西,鼓樓東大街西,斜街北。
471
南醋兒衚衕
472
前、後鼓樓院
473
大、小方磚厰
474
臭溝沿
475
黑芝麻衚衕
476
沙井衚衕 井一作家。
477
井兒衚衕 井一。
478
前、後馬圈衚衕
479
真武廟衚衕 顯佑宮祀真武,詳祠祀。萬歷沈志:廟在靖恭坊,有敕建碑。
480
帽兒胡同
481
步軍統領署在西北,舊為禮部會同館,詳衙署。東有文昌宮、斗姥宮,詳祠祀。嘯亭續錄:湯敦甫金釗任祭酒時,尚居地安門外文昌宮,無安宅也。萬歷沈志:梓潼帝君廟在靖恭坊,有敕建碑。
482
南鑼鼓巷 井一。
483
北兵馬司衚衕
484
秦老衚衕
485
前、後圓恩寺衚衕
486
鑲黃旗官學在焉,詳學校。萬歷沈志:關王廟有敕建碑,今無考。圓恩寺在昭回坊。又有廣慈庵。俱詳寺觀。
487
大、小局兒衚衕 局或作橘。小衚衕井一。
488
肅寧府
489
臭皮厰
490
右在地安門街東,鼓樓東大街南,安定門街交道口西,兵馬司衚衕、帽兒衚衕北,與中城東城界。
491
東直門大街
492
井六。關帝廟俗稱白廟,井一。迤西曰北新橋街,南屬東城,北屬北城。有蒙古都統署,橋東教場有上三旗正藍旗炮厰,俱詳衙署。北有慈壽寺,舊名開元,傳云創自唐開元間,明為惠明寺,乾隆間改今名。少東有寶公寺。萬歷沈志:在崇教南坊。又東有東藥王廟,俱詳寺觀。宸垣識略:和親王府在北新橋南,一等昭毅伯第在白廟前。案:和王府,據嘯亭續錄在鐵獅子衚衕。巴都禮封昭毅伯。明一統志:武驤左衛右衛、龍驤左衛右衛,俱在崇教坊。案:今無考。
493
梁家灣
494
頭條衚衕 井一。
495
二條衚衕 有範家大院。
496
三條衚衕 井一。寶泉局北作厰在焉,詳衙署。
497
小三條衚衕
498
坊巷衚衕集:崇教坊十四鋪。有天聖寺、淨居寺、極樂寺、崇興庵。案:天聖寺在本衚衕。極樂寺見後,餘無考。
499
扁擔衚衕
500
方家衚衕
501
有神機營所屬內火器營馬隊厰,詳兵制。嘯亭續錄:循郡王府在方家衚衕。謹案:王諱永璋,高宗三子,今其後人鎮國公載遷居之。
502
地藏庵
503
成賢街
504
東西有坊曰成賢街。文廟、國子監在焉。俗稱國子監衚衕。街南為南學,雍正九年增建,互詳衙署。神機營所屬左驍馬隊、左前護軍馬隊置厰於此,詳兵制。宸垣識略:三等忠勤伯第在國子監成賢街。案:乾隆時,大學士陝甘總督黃廷桂封忠勤伯,謚文襄。今伯永安官散秩大臣。帝京景物略:都城東北隅,坊曰崇教,街曰成賢,國子監在焉。國初本北平府學,永樂二年改為國子監,左廟右學,規制大備。彞倫堂之松,相傳為元許衡手植也。明宣宗實錄:宣德四年四月,國子監請以監之東金吾等三衛草場二所為諸生構房舍其地給本監種蔬,以供會饌,從之。明太學志:欞星門前舊有小巷,橫溝積穢,乃買劉福姚浩等地,東西闊七丈五尺,深入四丈,高築屏牆以障之。又學舍之制,外東號在廟左,大東號在北居賢坊,賽百萬倉,西門街,新南號在北城二條衚衕東口,小北號在居賢坊衚衕,交趾號在監南,西號在成賢街西北。去監五十步,舊雲間寺址也。長安客話:國初高麗金濤等四人,來入太學。洪武四年,濤登進士第歸國。其後各國及士官亦皆遣子入監。監前別造房百間居之,名王子書房。明一統志:崇文閣在國子監,元建,吳澄撰碑。今彝倫堂地是也。查浦輯聞:虞文靖謂許文正歿後,國子監始立官府,刻印章。蓋文正為祭酒時,尚在舊學,所謂王宣撫宅也。今國學彞倫堂前之樹,傳是文正手植,殆未必然。案:元初以金樞密院為聖廟,至元二十四年既遷都燕京,乃改為大都路學,而立國子監於城東,即金學也。事見元史王楫傳。
505
大溝巷 俗訛打狗巷。井一。
506
箭厰 井一。
507
慈悲衚衕
508
極樂寺 萬歷沈志:極樂寺內有敕建碑,在崇教坊北。又有天仙庵,今無考。
509
前、後蕭家衚衕
510
豬毛胡
511
五道營
512
口袋衚衕
513
湯家衚衕
514
官書院衚衕
515
磚兒衚衕
516
右在安定門街東,大市街西,東直門街新橋北,其南與東城界。
517
金太監寺衚衕
518
寺今廢,其地猶仍舊名,井一。鑲黃旗護軍統領署在北,詳衙署。坊巷衚衕集:北居賢坊五牌三十八鋪。有濟陽衛、大寧衛、燕山右衛、義勇左衛、北新倉、大軍倉、五岳觀、圓寧觀、報恩寺、柏林寺、金太監寺。案:諸衛今無考。燕山右衛,明一統志云在思城坊。大寧衛、義勇左衛,一統志無之。蓋置自天順後也。大軍倉,疑即海運倉。北新倉詳東城,餘俱見後。
519
鼓手衚衕
520
亦作鼓哨,俗訛作箍梢。宸垣識略:三等義烈公第在鼓手衚衕。案:乾隆時靖逆將軍尚書那木札爾追封義烈公。今公德鑒前官副都統散秩大臣。
521
駱駝脖衚衕 脖或作背,井一。
522
賢孝牌
523
草厰衚衕
524
報恩寺衚衕
525
井一。報恩寺,詳寺觀。明何孟春餘冬序錄:洪武元年八月,天兵定燕都,危學士素,走報恩寺俯身入井,寺僧大梓挽出之。謂曰:國史非公莫知,公死是死國之史也。危由是不死。翰林待制黃殷士冔投居賢坊井中,從人張午負以出曰:君小臣而死社稷耶?黃曰:齊太史兄弟皆死小官,彼何人哉!午使家人環守至日昃,會大將軍徐達下令曰:勝國之臣,皆輸告身。黃使午取高身還,午出還求勿得,亟往視井,則黃已死。午買棺以殮,且營葬焉。
526
王大人衚衕
527
井二。嘯亭續錄:理郡王府在王大人衚衕。採訪冊:梁公第在王大人衚衕。謹案:王諱弘㬙,聖祖孫廢台子理密親王允礽次子,謚曰恪。密王舊府在德勝門外鄭家莊,俗稱平西府。王得罪後,長子弘皙降襲郡王,晉親王,仍居鄭家莊。乾隆四年黜屬籍,以弘㬙紹封。今為豐公第。輔國公奕梁,淳度親王之後,舊府在玉河橋西,同治初遷此。
528
王大人坑 井一。
529
後井兒衚衕 井一。
530
觀音寺衚衕 寺有石觀音像,明天順間改名靈藏,乾隆間敕改廣慈。
531
前、後永康衚衕
532
龍王廟衚衕 井一。
533
柏林寺衚衕 柏林寺,元遺剎,詳寺觀。其西為雍和宮,世宗潛邸。地以宮名,詳宮禁。
534
校場
535
炮局 會典事例:絛兒衚衕局、安定門局,收貯炮位及軍器,今皆貯廢炮。
536
頭條、二條、三條、四條、五條、六條、七條衚衕
537
太保街 八旗通志圖有之。
538
四眼井衚衕 井一。
539
椿樹衚衕
540
東直門內北小街 井一。宸垣識略:固山襄敏貝子府在北小街。
541
銅厰
542
手帕衚衕
543
王院衚衕
544
羊館衚衕
545
館或訛管,東西井各一。元寧寺,元遺剎也。本圓寧觀,以僧圓寧得名。又有萬善寺,俱詳寺觀。萬歷沈志:萬善寺在北居賢坊,有敕建碑。
546
極樂庵
547
鍼線衚衕 東、西各井一。
548
駱駝圈
549
昂邦章京衚衕 昂邦章京,國語子爵也。俗訛按班張。
550
十根棋桿
551
胡家圈 家俗訛椒。
552
清涼庵
553
頭條、二條、三條衚衕
554
五岳觀 地以觀名。觀有碑云,創自宋元間。
555
馬棚衚衕
556
東西寬街
557
宸垣識略:履親王府、固山誠貝子府,俱在東角樓寬街。謹案:王諱允祹,聖祖十二子,乾隆間任議政,謚懿。再傳無嗣。高宗以四子履端親王永誠繼之,今為祹公第,在後海南。嘯亭續錄云:府在北小街。
558
樺皮厰
559
關帝廟
560
北水關
561
北城根 井一。迤西近安定門,有大石橋。
562
右在大市街東,東直門街北,其南與東城界。八旗界址:順治元年,定鼎燕京,分列八旗,拱衛皇居。鑲黃居安定門內,正黃居德勝門內在北,正白居東直門內,鑲白居朝陽門內,在東,正紅居西直門內,鑲紅居阜城門內,在西,正藍居崇文門內,鑲藍居宣武門內,在南,蓋八旗方位相勝之義。
563
八旗通志,會典事例:鑲黃、正黃二旗,前鋒參領侍衛前鋒校前鋒等,以地安門為會集處。正白、鑲白二旗,以東安門為會集處。正紅、鑲紅二旗,以西安門為會集處。正藍、鑲藍二旗,以天安門為會集處。其八旗滿洲五參領、蒙古二參領下之護軍參領、護軍校、護軍等,各按甲喇,鑲黃旗自地安門東至草厰衚衕之西,為會集處。正白旗自草厰衚衕南至東厰衚衕之西,為會集處。鑲白旗自東厰衚衕南,循皇城至口袋衚衕之西,為會集處。正藍旗自口袋衚衕南至長安門金水橋,為會集處。正黃旗自地安門西至皇城西北角,為會集處。正紅旗自皇城西北角,南循皇城至西安門,為會集處。鑲紅旗自西安門南,循皇城至灰厰之東,為會集處。鑲藍旗自灰厰南至長安門金水橋,為會集處。
564
雍正三年六月十三日,八旗都統、前鋒統領、護軍統領等,議定八旗界址。鑲黃旗滿洲、蒙古、漢軍,按參領自鼓樓東至新橋,自新橋大街北至城根、南至府學衚衕之東,與正白旗界。
565
滿洲官兵,自鼓樓東,循大街至經厰,第一參領下十七佐領居之。自經厰循交道口南,至棉花衚衕之東,二參領下十七佐領居之。南鑼鼓巷左右諸衚衕,三參領下十八佐領居之。自交道口大街,東循新橋折而南至香兒衚衕之東,四參領下十七佐領居之。自香兒衚衕之東,南至府學衚衕,馬將軍衚衕,環錢局諸小衚衕,五參領下十七佐領居之。蒙古官兵,自交道口大街北至安定門,第一參領下十四佐領居之。北鑼鼓巷左右諸衚衕,二參領下十四佐領居之。漢軍官兵,自新橋大街北至方家衚衕,第一參領下十佐領居之。自方家衚衕北至城根,二參領下十一佐領居之。國子監前後,自頭條衚衕北至蕭家衚衕,三參領下十一佐領居之。柏林寺前,自鼓哨衚衕北至柏林寺,四參領下十一佐領居之。自北小街口東北至城根,五參領下十四佐領居之。
566
正白旗滿洲、蒙古、漢軍居址,自府學衚衕南,至大市街報房衚衕之東,與鑲黃旗界。自皇城根至城根,與鑲白旗界。
567
滿洲官兵,自棉花衚衕東循大街而南,至大佛寺西北角,第一參領下十七佐領居之。自大佛寺西北角,南至報房衚衕西,二參領下十六佐領居之。自皇城東寬街南至雙碾衚衕,三參領下十六佐領居之。自鐵獅子衚衕南至馬大人衚衕,大佛寺胡同,四參領下十六佐領居之。自馬市口東至大市街環隆福寺小衚衕,五參領下十六佐領居之。蒙古官兵,自府學衚衕之東循大街至二條衚衕,第一參領下十五佐領居之。自五條胡同至東大市坊,二參領下十四佐領居之。漢軍官兵,自新橋大街至東直門,第一參領下十佐領居之。北新倉、海運倉、興平倉、南新倉、舊太倉、富新倉、諸近倉門之地,二參領下十佐領居之。自王駙馬衚衕、慧照寺衚衕,北至東直門大街,三參領下十一佐領居之。北新橋大街六條衚衕至十條衚衕,四參領下九佐領居之。北小街頭條衚衕至五條衚衕,五參領下九佐領居之。
568
鑲白旗滿洲、蒙古、漢軍居址,自報房衚衕南,至單牌樓與正白旗界,自皇城根東至城根與正藍旗界。
569
滿洲官兵,自東厰衚衕之東循大街至阮府衚衕東,第一參領下十七佐領居之。自阮府衚衕之東至東長安坊,二參領下十六佐領居之。自翠花衚衕南至理藩院後衚衕,三參領下十八佐領居之。自東長安坊東至就日坊,四參領下十七佐領居之。自燈市口大街南至頭條衚衕,五參領下十七佐領居之。蒙古官兵,自大市街南至堂子衚衕,第一參領下十二佐領居之。自堂子衚衕南至就日坊,二參領下十二佐領居之。漢軍官兵,自大市街東至小街,第一參領下五佐領居之。自小街東至朝陽門,二參領下四佐領居之。環祿米倉南至雅寶衚衕北至方家衚衕,三參領下四佐領居之。小街、史家衚衕、乾面衚衕、小雅寶衚衕,四參領下四佐領居之。自堂子衚衕、羊儀賓衚衕南至總捕衚衕,五參領下五佐領居之。
570
正藍旗滿洲、蒙古、漢軍居址,自就日坊至崇文門,自金水橋東至城根,與鑲白旗界。
571
滿洲官兵,自長安坊西至長安左門,第一參領下十六佐領居之。自新街口南至北,二參領下十七佐領居之。自宗人府東南至中玉河橋,三參領下十七佐領居之。自中玉河橋至洪厰衚衕之北,四參領下十七佐領居之。自洪厰衚衕口北至長安街,五參領下十七佐領居之。蒙古官兵,自就日坊至崇文門,第一參領下十五佐領居之。自江米巷之東至洪厰衚衕,二參領下十四佐領居之。漢軍官兵,自觀音寺衚衕東至舉場西門,第一參領下六佐領居之。自羊肉衚衕之西東至水磨衚衕,二參領下六佐領居之。裱背衚衕西至東,三參領下五佐領居之。自蘇州衚衕之西東至馬皮厰北,四參領下六佐領居之。自船板衚衕之西東至馬皮厰南,五參領下七佐領居之。
572
正黃旗滿洲、蒙古,漢軍居址,自鼓樓西至新街大街,北至城根,南至馬狀元衚衕之西,與正紅旗界。
573
滿洲官兵,自鼓樓大街迤西至北藥王廟,又北至大城根,第一參領下十九佐領居之。自北藥王廟之南,西循大街至八條灣南,二參領下十九佐領居之。自八條灣之南,西循大街至德勝門,自德勝門折而南至德勝橋,三參領下十八佐領居之。自鼓樓斜街,循銀錠橋西逾李廣橋至德勝橋大街,四參領下十八佐領居之。自松樹街之北至南藥王廟,五參領下十八佐領居之。蒙古官兵,自松樹街之南至宏善寺街西,第一參領下十二佐領居之。自宏善寺街之西至德勝橋,二參領下十二佐領居之。漢軍官兵,自護國寺街至棉花衚衕,羅圈衚衕之西,第一參領下十佐領居之。自羅圈衚衕之西及棉花衚衕、廊房衚衕、草厰衚衕,二參領下十佐領居之。漿家房東至西,三參領下十一佐領居之。自新街口北至四條胡同,四參領下十佐領居之。自四條衚衕之東至城根及銅井,五參領下九佐領居之。
574
正紅旗滿洲、蒙古、漢軍居址,自馬狀元衚衕之東,與正黃旗界,自皇城根西,至城根與鑲紅旗界。
575
滿洲官兵,自西直門大街曹老公觀之東至新街口迤南至石老娘衚衕之東,第一參領下十二佐領居之。自石老娘衚衕之東,南至大市街迤東至馬市,二參領下十六佐領居之。自馬狀元衚衕南至拐棒衚衕,三參領下十五佐領居之。自大街西之驢肉衚衕北至石老娘衚衕,四參領下十二佐領居之。自衛衣衚衕北至宮衣庫衚衕,五參領下十四佐領居之。蒙古官兵,自西直門大街南之草厰衚衕至大覺寺衚衕,第一參領下十一佐領居之。自大覺寺衚衕南至苦水井,二參領下十一佐領居之。漢軍官兵,自阜成門循大街至宮門口,第一參領下四佐領居之。自宮門口東至馬市橋,二參領下四佐領居之。馬市橋北之蘇蘿卜衚衕、回子營,三參領下四佐領居之。自回子營北至茶葉衚衕、翠花街,四參領下四佐領居之。自宮門口北至葡萄園之東,五參領下三佐領居之。
576
鑲黃旗已出現過鑲黃旗的相關介紹,此處重名當為錯誤,查乾隆十五年清北京城圖可知,地域界於正紅旗與鑲藍旗之間的只有一種可能——即此處之名應為:鑲紅旗滿洲、蒙古、漢軍居址,自羊肉衚衕南至瞻雲坊,與正紅旗界,自皇城根西至城根,與鑲藍旗界。
577
{{滿洲官兵,自大市街南至瞻雲坊,折而東至西長安坊,第一參領下十三佐領居之。自西安門街南至細米衚衕,二參領下十七佐領居之。自細米衚衕南至李閣老衚衕,三參領下十佐領居之。自李閣老衚衕南至官馬市,四參領下十八佐領居之。自饊子衚衕南至秤鉤衚衕,五參領下十七佐領居之。蒙古官兵,自粉子衚衕北至豐盛衚衕第一參領下十佐領居之。自豐盛衚衕北至羊肉衚衕,二參領下十二佐領居之。漢軍官兵,自白廟衚衕至半壁街,第一參領下二佐領居之。自白廟衚衕西北至跨車衚衕,又東至千張衚衕,二參領下六佐領居之。自千張衚衕南至大木厰牛圈、高井、口袋衚衕,三參領下四佐領居之。自口袋衚衕南至東夾道,四參領下六佐領居之。白廟衚衕、刑部街,五參領下四佐領居之。
578
鑲藍旗滿洲、蒙古、漢軍居址,自瞻云坊至宣武門,自金水橋西至城根,與鑲紅旗界。
579
滿洲官兵,自西長安坊東至長安右門,第一參領下十八佐領居之。自西江米巷北至長安街、南至四眼井,二參領下十八佐領居之。自河漕沿東至拴馬椿、馬神廟,三參領下十八佐領居之。自獅子口東至皮市迤北至掃帚衚衕之西,四參領下十七佐領居之。自瞻云坊南至絨線衚衕、東至河槽沿之南牛肉灣,五參領下十七佐領居之。蒙古官兵,自宣武門北至絨線衚衕迤東至翠花街棗樹衚衕,第一參領下十三佐領居之。自中街東至細瓦廠、新舊簾子衚衕,二參領下十二佐領居之。漢軍官兵,報子街東至西,第一參領下五個半佐領居之。手帕衚衕東至西,二參領下四佐領居之。鐵匠衚衕東至西,三參領下四佐領居之。自石駙馬大街西至棕毛衚衕,四參領下五佐領居之。自頭發衚衕西至臭水河,五參領下四佐領居之。據八旗通志、參會典事例。案此國初定制也。八旗驍騎營汛地同此,後頗有改並,近則生齒日繁,多錯處矣。
URN: ctp:ws733723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5.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